
編輯 Edit 李杰 李葉
張繼曉教授,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設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交互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林高校設計藝術聯盟執行主席。從事設計語意與思維、可持續設計與生活方式、鄉村設計的研究與教學。關注產品語義及文化的交融、關注生態、可持續對未來的影響與改變;關注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過程和設計的關系;關注設計交叉、設計融合、邊緣設計、鄉村設計。曾參與和主持了包括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課題、北京市社科基金課題、國家林業局面上項目、中央高校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中糧集團項目等重要研究項目。
作為專家評委受邀為中國國家設計大獎、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獎、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中國專利金獎等重要國家級獎項進行評審工作;受邀為韓國現代汽車集團、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德國德西公司、工信部、國家林草局、北京市科委做各類學術報告和交流評審工作。
《設計》張繼曉
《設計》:請介紹—下本校產品設計專業的歷史沿革及現狀。
張繼曉:產品設計專業源于2001年北京林業大學森工學院的工業設計專業(工科類),201 3年按學科專業分類要求調整為產品設計專業(藝術類),隸屬工業設計系。現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專業教師中副教授以上職稱占80%;擁有博士學位3人,海外取得學歷及研修者7人。產品設計專業以北京林業大學“知山知水,樹木樹人”辦學理念為指引,依托學校雙一流優勢學科群,強化學生在生態可持續與交叉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優秀、國際視野寬廣,具備扎實專業基礎和創新設計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適應時代和國家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級復合型設計人才。產品設計專業于2019年進入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為產品設計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設計》:近年來本校產品設計專業最大的變革是什么?
張繼曉:強化凝練與學校生態可持續學科專業相結合的產品設計專業特色,重新定義和明確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開展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為目標的可持續產業、可持續生活產品創新轉化設計教學,包括中國式可持續生活方式與服務設計、康養智能裝備設施設計、林木生物質新材料產品轉化設計等方向。強化學生在生態綠色和可持續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將生態、綠色、可持續觀念貫穿于整體教學過程中。調整和完善了課程體系,實現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和實效性,保障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設計)):近幾年畢業設計作品有哪些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怎樣的現實情況?
張繼曉:近幾年畢業設計作品更加關注國家戰略需求,關注現實社會熱點問題,關注中國式綠色生活方式與服務設計,關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設計等。將藝術設計專業與北京林業大學的學科專業特色相結合,在專業課、實踐課、畢業設計中把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環境工程學科、濕地生態等學科專業的研究成果融入進來,使藝術設計與科研成果、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這也符合我們專業的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符合國家倡導的“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設計》:您認為畢業設計展的內容和方式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方面?
張繼曉:目前學生的畢業設計展還局限在校園內,受行業和部分專業機構的關注,但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畢業展覽的受眾可以再廣泛些,未來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形式可再多樣些,在展覽場地的選擇以及增加更廣泛的受眾方面可以進行一些突破,走出校園獲得社會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也為設計作品的落地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另外,還需提升本科畢業設計策展的專業性,以此來提升學院的社會影響力的同時,讓畢業生體驗到設計服務社會的使命感,這也是藝術設計教育畢業環節模式的一種改進和創新。
《設計》:隨著90后、00后的入校和畢業,新生代給產品設計專業帶來了什么?
張繼曉:新生代給產品設計專業帶來了新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呈現出自由、個體、去中心化的特征,與這個時代信息智能化的“分布式”、“碎片化”極為相似,這給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提出了新要求。90后、00后是伴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教育模式、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式都需順應該變化而不斷調整。設計教育需要集合最新鮮的信息、最前沿的思維邏輯、最快速與便捷的傳授方式、最符合國家與民族發展的理念與價值觀,全方位精心鉆研與創新發展才能應對。
《設計》:請介紹—下今年畢業設計展的基本情況。
張繼曉:今年的產品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作品共計30件(組),雖然畢業人數只有30人,但本次畢業展的作品內容是豐富多元的,包括交通工具、工程機械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家具家居產品、醫療保健產品、智能電子產品等。展覽面積近200平米。展覽以實物模型和展板組合進行展示,大部分設計作品以等比實物模型展示呈現,部分作品結合動態視頻完整體現設計創意與使用場景。畢業展覽吸引了大量觀眾,得到校內外師生和校外專業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展覽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后,也得到了全國專業院校的贊譽和積極傳送。
《設計):畢業設計作品在成果轉化的情況如何?可否舉一兩個已經成功轉化的案例。
張繼曉:本屆畢業設計作品很多投入本年度一些著名的設計競賽并獲得獎勵,部分設計作品參加了201 9在山東煙臺舉辦的規模空間的世界工業設計博覽會的高校展區展、南京“紫荊花”設計博覽會等。還有部分作品被行業內訂閱號介紹并推送,部分作品得到專業公司的認可并制定了生產計劃。例如本屆畢業設計作品“寵物狗戶外飲水杯”已被行業內公司采納并定制生產,北京林業大學景觀燈具設計也得到業界關注和認可,為校園景觀形象特色打造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設計》: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方向和就業大體情況如何?
張繼曉: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主要有升學和就業兩個大的去向。升學方面,近年來我們的升學比例為3306,其中一半是前往國外的設計院校就讀。包括代爾夫特、埃因霍芬、皇藝、倫藝、慕尼黑美術、阿爾托等。在國內就業方面,大部分畢業生前往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就業;從行業來看,畢業生主要進入了互聯網、信息服務設計、裝備制造業、傳媒領域和專業設計公司,少部分自謀職業。總體上看,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對我院的人才培養質量一直保持很高的認可度。北林精神就是吃苦耐勞、北林人才就是腳踏大地,務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