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張沁園 白邱艾琳



摘要:竹材擁有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環保、優質等許多不可替代的優勢,非常適用于設計兒童產品。對不同竹材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藝以及應用前景進行深入調查與研究,并對不同年齡段兒童人群的行為及心理進行了探索與分析。歸納出竹制兒童產品的設計方向與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進行了竹質兒童產品設計。提出了竹材兒童產品的設計開發思路,總結出了設計原則和要素。
關鍵詞:竹材 兒童 產品設計 玩具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10-0104-03
引言
當下中國已是世界上主要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基地,產量約占全世界的60%[1]。兒童玩具是伴隨兒童成長的重要物品,設計優良的玩具不僅可以陪伴兒童度過歡樂的時光,同時還可以幫助兒童進行早起的智力開發[2]。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兒童用品絕大多數為塑料制品,傳統、自然的木質產品僅占5%左右,竹制產品則更是極為少見。其實,竹作為一種原材料,具有結構穩定、產量高、密度小、強度大、生產周期短以及可持續再生等特點[3]。其安全、環保的材料特性完全能夠滿足家長對兒童用品的需求,且自古以來便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意義。若設計與應用得當,還可以起到傳承與發揚文化精神的作用。思考如何將竹材料很好地應用在兒童用品中,是非常具有研究前景和研究意義的。
一、竹制兒童用品的設計方向與設計方法
(一)舊時竹制品再設計
在20世紀的家庭中,孩子們擁有許多竹制玩具。民間常見竹玩具有風箏、竹蜻蜒、竹轱轆、竹風車、竹龍、竹鳥、竹質水槍、竹質高蹺、空竹等[4]。然而,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這些具有文化象征與歷史意義的傳統中國民間玩具與用具卻已并不多見。將傳統的竹制兒童用品進行再設計、再開發,擁有著很強的文化涵義。然而,—方面隨著科技與時代的進步,一些傳統的竹制品與現代多樣化的玩具、電子產品相比,吸引力略顯低下;另一方面,懂得運用竹木材料制作的工匠日益減少,愿意將精力投入在竹制品制作與開發的廠家也并不多見,竹制兒童用品正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因此,保留與發揚傳統竹制兒童用品是非常值得投入與研究的,比如可以從竹材出發,在形態上進行改變或者在玩法上進行創新,如圖1。
(二)分析兒童年齡特點進行設計
兒童的定義為年齡小于1 2周歲的孩童。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且鮮明的特征。因此,在進行兒童用品的設計時首先需要設計師熟悉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生理特征,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尋找與兒童相應年齡段成長需求的契合點進行創新性設計,設計出具有吸引力和價值的兒童產品。例如:2歲兒童開始懂得玩建筑游戲,對數字逐漸產生好奇心;3歲兒童對結構性游戲興趣越來越大,運動技能得到明顯提升;4-5歲兒童開始喜歡虛構情節,與周圍的事物進行互動;身體四肢逐漸靈活,漸漸可以玩一些精細的玩具[5]。因此,在做兒童用品的設計時,分析研究其年齡特點與成長需求才能做出具有針對性的,適合某一特定階段的兒童產品,如表1。
(三)利用竹子的形態特點進行設計
竹子擁有鮮明的形態特征。竹身常為圓筒形,由節間和節連接而成,節間常中空,節由籜環和竿環構成。將不同大小的竹身切割成一個個竹節,并進行進一步的切削加工、搭接拼插及與其他材料的結合,我們可以設計出識別性強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竹制兒童用品。
1.利用不同曲率的竹節進行設計
竹子在生長過程中,直徑會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其曲率會逐漸變小。竹材直徑最小為1-2cm,毛竹的胸徑多數在7-12cm,熱帶地區部分叢生竹直徑可達20-30cm[6]。利用竹子的這一形態差異性,可以構思出很好的設計。選取不同曲率的竹節,進行合理的造型拼接,達到良好的造型效果。在這一點上,德國Hape品牌的竹系列玩具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典范。Hape品牌利用不同大小的竹節,完美利用竹子的形態特征,制作出了一系列交通工具玩具模型,如圖2。
2.對圓柱竹節進行適當切削進行設計
利用圓柱弧形竹結構的形態,并對其進行一定的切削加工,可以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造型與效果。竹竿的切削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水平切割。這種切割方法最為簡單,會得到整體長度一致的圓柱竹節;第二種為斜切。這種切割方法可以得到創意性和不確定性強的竹節造型;第三種為不規則切割。這種切割方法通常用在特定需要的造型中。不規則切割方法又分為直線切割與曲線切割。經過進行設計的切割后,可以得到新奇有創意的造型,如圖3。
3.利用竹部件之間的搭建進行設計
利用竹節形態,可以將竹材加工成有特定功能大小不一的竹部件,通過形態設計、繪制與再加工,可以將各個部件之間進行搭建或拼接。經過一套系統性的設計之后,孩子們便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或方法使用。這種設計方法通常應用于益智性游戲的設計.能夠啟發孩子們的創造性,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如圖4。
(四)利用竹編工藝進行設計
竹編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竹編工藝是指竹絲篾片的挑壓交織,一般稱被挑壓的篾為“經”,而編織的篾為“緯”。由經與緯的挑壓可以編織出干變萬化的圖案,從而制作出千姿百態的竹編產品。竹材可以根據設計方案的不同,將圓竹劈成不同寬度、厚度的篾條;也可以根據竹纖維在圓竹中所處的不同,纖維層而有顏色之分,靠近竹外壁的竹纖維顏色偏青綠,靠近竹內壁的竹纖維顏色偏黃白,還可以進行染色處理。一般傳統根據編織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混合竹編。竹纖維工藝表現手法豐富,塑造能力強,既能夠突出材料柔韌度和強度,又體現了工藝美感和文化傳承。
除了完全運用竹編工藝完成的產品(如蟈蟈籠子),竹編工藝也可以與其他材料相結合,達到豐富的設計表現效果。但目前在市場上這一領域較為空白,除一些傳統的竹編玩具之外,幾乎看不創新的竹編兒童用品,這仍然是一個值得設計師們積極探索的領域。
(五)利用竹整張技術進行設計
竹整張技術是通過軟化將圓筒形竹材無裂隙展開,將竹子的管材加工成片材,即整竹無裂紋展開技術。竹整張技術是近幾年來才研究開發并應用的新型技術.它改變了竹材直徑小、曲率大的問題,將竹材加工成板材,擴大了竹材的應用領域,也為竹制兒童用品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竹整張竹材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家居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中,在兒童產品,特別是兒童玩具設計中的應用不多。未來利用竹整張竹材進行兒童產品的設計與應用是一個很好的趨勢,有著廣闊的前景與市場價值。
經過調研分析及深入對比研究,從五個方面對設計方向與方法進行梳理,提出了在設計兒童產品時所應注意的要點及工藝方法的對比分析,設計的兒童產品可以真正結合傳統與現代玩具的精華,運用現有的竹材料加工技術,符合兒童相應年齡段的認知及情感需求,促進傳統竹材工藝的應用和傳承。
二、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用品的設計要素和設計原則
(一)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用品的設計要素
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用品中的設計要素主要分為功能和形式兩大方面:在功能上,除了考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需結合竹子的生長特點、形態差異、色澤紋理、加工方式和文化內涵;在形式上,要注重創新,形式要凸顯竹材料在色彩、造型、觸感等方面的特點,體現出使用竹材料本身的特性。
(二)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用品的設計原則
1.安全原則。安全原則是進行兒童用品設計中需要首先遵循的原則。在兒童用品的機械物理性能上,要注意材料的選擇、活動部位的結構以及尺寸。在兒童用品的阻燃性能上,不得使用易燃材料。在兒童用品的化學性能上,注意涂料或材料中有毒物質的含量。竹材的結構是長纖維狀結構,因此在竹材應用于兒童用品設計的安全原則中,應特別注意竹纖維走向、表面打磨、邊角處理等問題,以免竹纖維傷害到兒童。同時若產品有染色或噴漆的處理,也盡量選擇純天然或無毒無害染料與涂料,保證兒童用品的安全性。
2.環保原則。竹材本身就是環保材料。在竹材料兒童產品設計中,我們可以用很少的工序、較少的附加材料,來對竹材進行加工,符合現代人的環保需求[7]。
3.突出優勢。竹材料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良好的韌性、優質的紋理等特點。在設計中,設計師需利用這些的特點,突出其材料特有優勢。
4.融入文化。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之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在中國文化中有清廉高潔之意,為人們所崇尚。我國曾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竹制兒童玩具與用具嘲。利用我國深厚的竹文化和豐富的竹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兒童用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三、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用品的設計方案
通過對設計方向與方法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索設計出三款兒童產品。
(一)“竹寶寶”——夏季納涼用品
竹夫人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消暑用具,但在現在的中國已很少見到。竹夫人_般是由竹篾條編織成四周漏空、上下封閉的籠狀物體,長度在1米左右。古時在夏天暑熱時,可以懷抱一個竹夫人,起到通氣降暑的作用?!爸駥殞殹钡脑O計希望能找回這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依然利用竹編的方式將原版竹夫人改成了流行的玩具外形,其可愛的卡通形象,增加了孩子們與它們互動的可能性,如圖5、6。
(二)竹制玩沙玩具
該設計方案是從圓竹竹材的形態特征出發,通過對圓竹進行切削加工、搭接拼插,設計的玩沙玩具。竹子中空的造型可以很好地構造出合適的鏟沙、裝沙空間。這套方案利用原竹材料,在加工時也盡可能地減少其他材料的添加以及更少的工序,如圖7。
(三)蔬果搭搭樂——認識蔬果玩具
通過研究發現,兒童能認識不同的蔬果作物,但是很多兒童對于它們的生長地點及方式都無從知曉。甚至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尤其是80后、90后這一代年輕人,也對此不甚了解。針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并設計了一套玩具,希望能夠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兒童在玩的過程中明白蔬果的生長方式。
該方案設計了_一套通過拼接、搭建的方式進行益智游戲的玩具,孩子可以自己動手組合出農場和果園。此玩具為一套,有外盒方便整理、便于攜帶,有托盤游戲區域,內部提供了許多小零件供孩子們組裝拼接。將適合的兒童年齡定位在3歲以上,如圖8。
在游戲方式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對游戲規則、方式的趣味性和益智性,進行了較多的思考與推敲。如何通過游戲方法,引導孩子認識蔬果的生長方式,是該方案的難題之一。最終確定了采用拼接搭建的形式,即:地表由108個方塊組成,方塊有3種顏色,藍色、黃色和綠色,分別代表水、土地和草地,還提供了24個備用方塊,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構建地表。設置了10種水果,生長于樹上的為蘋果、桃子、柿子和香蕉,生長于地上的為西瓜、草莓、南瓜,生長于架上的為葫蘆、黃瓜、絲瓜。這三類蔬果分別設計了三種不同安裝方式,使得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除了自由性外還具有了一定的限制性,比如樹上蔬果的無法安裝在地上,地上的蔬果無法安裝在架上。于是,玩具就實現了引導孩子認識蔬果生長方式的目的。
在材質的選擇方面,選擇竹整張竹材和竹板材進行設計、加工與制作。在色彩的搭配方面,最終外盒保留了竹材的原色,親近自然,內部的零件則根據蔬果、大地的不同顏色來表現,同時鮮艷的色彩也能夠引起兒童的興趣和喜愛,如圖9。
結語
竹材料應用于兒童產品設計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根據竹材的不同性質,遵循設計要素與原則,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從世界各國的優秀設計中汲取營養[9],探尋竹材在兒童產品領域的新的方法與方向。竹材作為全球公認的綠色環保材料,擁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10]。希望能夠通過對竹材在兒童產品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可以讓自然、環保、獨具優勢的竹材料更廣泛的應用到兒童產品設計中,發揚其材料的優勢,并傳承其寶貴的傳統文化。.
基金項目:北京林業大學科技創新計劃項目( RW2015-18)。
參考文獻
[1]錢濤,周紅生,兒童玩具開發設計之思考[J]湖南包裝,2003 (03):18-19
[2]時新,郭園,基于竹材構造特性的高附加值兒童玩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0 (18):18-21
[3]徐靖涵,岳涵,王玲,高瑩瑩基于竹材的成長型兒童家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 (06):229-232
[4]張宗登,李坤明,竹制玩具及其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7 (01):25-29
[5]林泳海,馬麗莉3.5-5.5歲學前兒童年齡認知發展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 (4):29-34
[6]江澤慧,世界竹藤[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7]李洪玲,茍銳“以竹制器”—— 生態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5 (13):27-29
[8]胡曉濤,張肅暉,無竹令人俗-記新型竹制兒童玩具開發設計[J]竹子研究匯刊,2012 (01):15-17+22
[9]劉晶晶,基于多元化需求的竹產品設計探析[J]設計,2016 (07):120-121
[10]薛甲,竹產品的創新設計與探索——以竹跡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為例[J]設計,2017 (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