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開華 李曉
摘 要:通過對天津市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調查,發現天津市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狀況總體良好,但也存在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個人主義以及功利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以期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而堅定的理想信念。
關鍵詞:理想信念;大學生;天津市;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可以說代表著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代表,他們的理想信念狀況,應當得到教育的高度關注。新時代天津市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一、天津市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基本信息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天津市10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高校類別覆蓋理工農林醫、人文社會科學、體育藝術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00份,有效問卷1064份,回收率96.73%。被調查的對象中,男生458人,占43.1%,女生606人,占56.9%。其中大一學生占30.9%,大二學生占34.4%,大三學生占19.8%,大四學生占14.9%。民族中,漢族占92.1%,少數民族占7.9%。 政治面貌中,中共黨員占9.8%,共青團員占83.5%,群眾占6.7%。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少數民族以及黨員所占比例較少。總體上看,樣本覆蓋不同類型的高校又具體到不同學科類別,年級分布廣泛,具有代表性。
二、天津市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結果分析
(一)理想信念基本情況
關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被調查對象當中,98.1%的大學生都認為理想信念很重要。天津市大學生對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有一個較好的認識。但在具體理想信念的樹立上存在一定問題,51.9%的大學生選擇了生活理想,34.4%的大學生選擇了職業理想,在對于理想的選擇中,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有明確的理想。但是,理想類型過于偏向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而為政治理想的大學生所占比重較少。道德理想(8.9%)、政治理想(3.2%)、生活理想(51.9%)、職業理想(34.4%)的比例嚴重不協調,反映了當下大學生在理想的選擇方面過于注重個人理想而淡化了社會理想的重要性的問題,導致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比例相差巨大。
在被調查對象當中,45.3%的大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但是超過一半的大學生無信仰,或者信仰宗教以及其他類型的信仰。大學生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受眾,其中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群體相對較少,從側面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對于大學生影響范圍還不夠廣的問題,加之我國不斷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西方思潮的傳播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造成了嚴重沖擊,就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多樣。
(二)理想信念樹立的影響多樣化
68.6%的大學生奮斗目標的確立主要來源于家庭,許多大學生對于以后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大多會受父母或者長輩的影響,父母長輩的建議甚至決定了他們的人生。43.9%的大學生奮斗目標的確立來源于學校,63.4%的大學生奮斗目標的確立主要來源于社會,絕大部分大學生在生活、學習、性格、人格方面都受到了榜樣人物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存在追星的行為,學校里優秀的學長,家庭里優秀的長輩都會成為大學生的榜樣,而這些人都會對他們理想信念的樹立造成影響。另外榜樣人物的樹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具有較大的影響,榜樣人物對于大學生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加強榜樣人物對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極為重要。
(三)網絡不良風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沖擊
對于短視頻中較為流行的且帶有功利色彩的不良風氣,13.6%的大學生認為是正常的日常娛樂,18.9%的大學生沒什么感覺,7.5%的大學生沒有關注過。當前一部分學生并不具有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他們跟隨著大流,不具備獨立的思考意識,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風氣所帶偏,應加強網絡的建設和利用網絡傳播利于大學生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識,使內容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
(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不足
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樹立的影響,30.2%的大學生認為有顯著影響,56.2%的大學生認為有影響,但作用不大,12%的大學生認為幾乎沒有影響。這是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影響的深度以及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就需摸索到大學生喜歡什么形式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對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開展得最多的是傳統授課、主題班會、宣傳教育,而社會實踐和專題報告開展得較少。對于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37.7%的大學生認為經常組織,54.2%的大學生認為偶爾組織。高達81.3%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時應加強社會實踐,74.3%認為應加強文化活動。大部分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社會實踐以及文化活動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
(五)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沖擊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90.1%的大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困擾主要來源于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這很大程度的說明了社會形勢對于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影響巨大。社會發展愈加迅速,很多大學生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形勢下,對于將來的不確定,使得大學生更加困擾。在被問到將來工作了期待的工作狀態時,絕大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壓力適中,晉升空間大的工作。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對于大學生工作選擇的影響程度巨大甚至占據主導地位,與其他因素嚴重失衡的問題也凸顯而出,使得大學生更加務實和理性,使得他們對于未來工作選擇時也會更加趨于選擇與自身匹配的工作崗位。
三、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針對當下大學生存在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個人主義以及功利化等問題,分析原因結合新時代特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提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思政教育的的主渠道作用
要將理想信念的教育置于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應結合每門課程不同的特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針對性。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要特別加強高校教育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樹立的主渠道作用。在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上,學校要更加注重容易深入學生內心的教育形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形式,尋找更為貼近大學生的教育方法。學校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應增加社會實踐以及文化活動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學風建設對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評選優秀大學生起到榜樣帶頭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將思政課程的影響發揮到最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長期影響,不斷影響,不是學完就過,學校構建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橋梁,使得學生在社會中接受鍛煉,汲取知識,在行動上對他們理想信念的樹立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得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有機結合,實現自我抱負與國家抱負,更深的體會新時代的偉大建設成就。
(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網絡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能接受到網絡信息,特別是當前一些新興視頻媒體的發展,網絡逐漸成為青少年教育的陣地之一。其中內容良莠不齊,大學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但也有利于優秀內容的大面積傳播,使得信息變得更加親和,易于被接受,在進行教育時,應使得信息更加“俏皮”,緊扣當下流行的事物,既不失端重而又幽默。對于這樣的信息,大學生更感興趣和易于接受,這樣的信息更容易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大學生感興趣的網站和APP進行理想信念的宣傳和教育。充分利用明星的網絡影響力,傳播紅色思想,起到明星榜樣示范作用。一些視頻軟件反復出現的帶有某種功利色彩的視頻容易誤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加上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會更使得大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功利化,注重個人而忽略集體,應加以正確引導,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特別是對當下比較流行的軟件內容的審核。
(三)加強大學生自身的內化作用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忽視加強大學生自身的內化作用,將其主動性調動起來遠遠要比單純灌輸的方式有效得多[1]。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而他們恰巧缺乏一些對于不良事物的分辨能力,這讓他們容易受到這些不良事物以及思想的影響,從而影響其理想信念的正確樹立。復雜的壞境與西方思潮的涌入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沖擊,對于當下較為流行的風氣,部分大學生沒有較好的辨識能力,無法辨別其好壞,盲目模仿,導致大學生信仰較為多樣。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加強愛國主義內容的學習,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中接受鍛煉汲取知識,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中得到啟迪,深化自身人生價值的思考。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結合時代精神樹立自我精神,參與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建設與新時代的建設,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徐麗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