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泉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東灘煤礦,山東鄒城 273500)
根據國家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政策,在礦井建設的同時,礦井水處理站(設施)必須與礦井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根據“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分質供水、優質優用、污廢水處理與中水回用”的原則,礦井水經過處理達標后回用于井下生產、地面車間和礦區綠化等,不僅解決了礦井水外排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減少從地面水庫取水,節約了水資源,保護了生態環境,減少公司開支,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明顯。
目前,我國在利用技術上,一般都能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對環境影響以及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的可行性,習慣上將礦井水按水質類型特征分為潔凈礦井水、含懸浮物礦井水、高礦化度礦井水、酸性礦井水和含有毒有害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礦井水等5 類,不同的礦井水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國煤礦礦井水的利用率較低,一般都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工藝,實現礦井水的循環利用。
礦井水由井下排水泵提升后進入預沉調節池,部分煤泥在調節池中得以沉淀,經水量水質調節后經提升泵提升進入高效澄清池,泵前投加混凝劑,泵后投加絮凝劑,經混凝反應、沉淀、澄清后,出水入多介質濾池,過濾后濁度≤3 度;再消毒后自流入清水池,供用戶使用。高效澄清池內煤泥水通過自動排泥系統排至煤泥濃縮池,再由煤泥水泵提升送到生活污水壓濾間與剩余污泥一起壓濾處理。礦井水處理工藝流程圖見圖1。
設備好壞的關鍵的保養而不在修理。需建立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要求和保留維護記錄;建立設備、工具臺賬;規范設備報修、報廢的流程;做好設備備品備件的籌備,確保應急措施可靠;對設備維護中的換件進行登記造冊;對設備進行標識;設備包機到人;強化設備過程管控。

圖1 礦井水處理工藝流程
(1)桁車刮泥機吸泥泵損壞。
(2)高效澄清池內煤泥堆積太多、無法排出,導致支架及斜管塌陷,出水水質不穩定。
(3)壓濾系統存在問題,壓濾能力不足,導致系統惡性循環,污泥池、調節池內煤泥堆積太多。
(4)多介質過濾器損壞不能正常使用,影響出水穩定性。
(5)反應池攪拌設備損壞。
(6)在線監測設備維護不到位,存在環保風險。
(7)人員不足,管理跟不上,管理不規范。
為保障礦井正常生產和礦井水處理及時,設備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設備出現故障后應急預案。針對常見問題,需開展好以下5 個方面的工作。
(1)各池中煤泥的清理。為迎接雨季的到來和增大處理站的儲水能力,在雨季到來前需對煤泥進行清理以增大儲量。
(2)現場故障設備(電機、泵等)應及時修理以作備用,并做好標識。
(3)關鍵設備需一備一用,確保出現故障時及時啟用和為維修爭取到時間空間。
(4)擬定發現出水水質嚴重超標、進站污水水量超過設計標準、大面積/長時間停電、當出現會危害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自然災害或人為的安全事故等情況下的應急預案及應對措施。
(5)建立快速應急反應機制。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匯報和處理、及時調配人員進行搶修。處置突發事件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堅持一個“快”字,做到反應快、報告快、處理快、恢復快。注重日常的應急演練。
目前站點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針對現場管理現狀,擬推行6S 管理(整理、整頓、清潔、規范、素養、安全),其目的在于整理現場、分門別類規范物品定置、保持良好環境衛生、規范制度和流程、約束行為準則和安全預防,最終打造標準化、樣板處理站。
(1)整理方面,對站內所有的物品進行清理,區分有用和無用,并進行隔離管理。
(2)整頓方面,應用現場定置管理思想(定位置、定數量、定、定區域、定責任人)對現場有用的物品進行定置管理,便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時間浪費。在站點構筑物、管道(清水管、污水管)、護欄等統一顏色標識;閥門功能和顏色標識;泵顏色和功能標識進行規范和統一,明確管道的流向和各類泵、閥門的功用,以便于正確的操作,避免誤操作。其次對現場管路、線路進行規范化整改,改變散、亂現象,確保安全和美觀。再次現場的藥劑實施區域管理、批次管理(先進先用)、精確定額管理,降低藥劑使用成本。
(3)清潔方面,保持和營造站內優美的工作環境,提升工作心情的舒暢度。值班室、藥劑間、在線監測間、設備、公共區等保持干凈,避免多余物。
(4)規范方面,一方面將6S 工作制度化,形成所有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另一方面針對現場記錄的隨意性,加強現場記錄的規范化、模板化、標準化管理,確保記錄的一致性和唯一性(編號管理),并做好資料的歸檔工作。
(5)素養方面,將所有工作和制度變成習慣,自覺的遵守。開展員工著裝禮儀管理,樹立企業形象。
(6)安全方面,針對站點設備的日常維護,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做好應急預案,確保安全年生產和水質排放安全。針對安全意識較差需開展專題的培訓,在危險部位懸掛安全警示標識,執行勞動防護用品種類及定額,嚴格按照勞動防護要求執行。
針對現場記錄填寫存在不規范、交接班不到位、每班巡檢不及時、值班責任心差、藥劑管理粗放、勞動紀律差、人員散漫、成本控制差、水質經常因人為原因超標等情況,應加強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注重制度的培訓和宣貫,強化制度的執行,加強過程的監督和考核。用制度約束行為,用制度保證質量。
體現處理站特色,注重文化的宣傳和引導,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宿感和榮耀感。倡導文明生產、和諧站點建立。張貼企業文化建設、安全生產、環保法律法規解讀等標語、宣傳板等。
排放不超標是污水處理站的根本職責。為確保污水處理站能高效正常運轉,加強污水處理站管理水平,所有污水站人員應做崗前培訓,培訓考核通過后持證上崗操作。
規范問題發生的處理流程和站長、操作工應急響應制度,確保問題發生時的快速反應。
水質好壞絕大部分原因取決于藥劑使用比例的控制。這就需強化藥劑使用管理,確保在水質達標的前提下不多投藥(多投不僅是成本問題,同時也會引起水質超標)、也不少投藥。用藥劑管理辦法和水質超標考核辦法進行管控。
強化藥劑現場管理。藥劑試行分批次、分類存放、按區域存放;建立藥品臺賬,賬實相符;藥劑使用做好出入庫記錄,認真填寫《藥劑使用登記本》。杜絕浪費,節約成本。
《水質排放標準》《操作規程》和《工藝流程》是水站操作的基本法則,基于目前《水質排放標準》《操作規程》和《工藝流程》存在缺失和不完善,可優化細化《水質排放標準》《操作規程》和《工藝流程》用于生產現場指導,以防止因操作不熟練、錯誤操作等人為原因造成水質超標。
安全生產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污水處理站主要涉及登高、涉水、用電等因素。針對現狀,需做好以下3 個方面。
(1)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利用好每月的班會進行安全知識的貫徹。
(2)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明確不安全的行為,確保知曉。
(3)現場高壓電、登高梯、水池邊等危險部位懸掛安全警示標語,以提醒作業時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