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磊,胡春芳
(北京首創大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各類化工集中區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工業企業排放的VOCs、惡臭氣體以及無機酸性氣體等污染,對附近居民生活和周邊環境影響顯著[1]。其中,VOCs是指常壓下沸點低于250 ℃,或者能夠以氣態分子的形態排放到空氣中的所有有機化合物(不包括甲烷)[2]。它是大氣化學與光化學過程中重要的前體物,可生成臭氧(O3)、二次有機氣溶膠(SOA)等有害物質,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3,4]。我國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5]中指出“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對企業廠界在線監測提出了要求,如江蘇省發布的《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6]、天津市發布的《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7]都明確規定了不同種類VOCs的廠界監控點濃度限值。
工業企業廠界氣體在線監測技術的設計與應用,可實現預警功能,識別超標排放時段,為及時、有效采取應急措施提供依據,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指導性建議。目前,非甲烷總烴作為VOCs控制指標是相關標準規范中主要監測評價指標之一,起到代表性作用。本研究對江蘇省某工業園區中3家企業非甲烷總烴排放情況進行廠界在線監測,分析VOCs的排放特征和環境影響,以期為工業園區制訂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借鑒。
(1)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法(GC-FID):是國家標準[8]中測定非甲烷總烴(簡稱NMHC,是指在技術規范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從總烴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氣態有機化合物的總和,結果以碳計)的方法,充分結合了氣相色譜法和FID檢測器的優點,測量準確、靈敏度高,且對所有的VOCs均有響應,常用于危險區域報警、室內環境空氣監測等。
(2)光離子化檢測法(PID):是以紫外線輻射將樣本氣體電離,通過測量其離子量(離子電流值),檢測其有無相關成分及濃度。對儲罐呼吸孔和呼吸閥等有機物排放口可以使用該法監測[9],但只針對某些特定的VOCs有響應。
(3)除FID、PID這類傳感器技術外,還有如傅里葉紅外法(FTIR)、差分吸收光譜(DOAS)等光譜技術;通過色譜柱分離對VOCs總量及特征組分進行測量的色譜技術,但分析周期較長;也有測量組分多、響應時間短的質譜技術,但是價格相對較高[10]。
綜上所述,針對工業園區內企業廠界氣體在線監測,本研究選用國家標準規定的GC-FID方法進行VOCs的測定,其具有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穩定性強和準確可靠等優點。
3.1.1 企業概況
采樣地點位于江蘇省某工業園區中,選取了3家工業企業開展廠界VOCs排放情況的研究,分別以A、B、C來表示,企業具體信息如表1。在園區中所處地理位置從西到東依次是A、B、C,C企業南部緊鄰D企業,D企業主要產品是香蘭素,排放大氣污染物包括苯酚、甲基異丁基酮等。
3.1.2 監測布點
根據《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11]和3家企業的實際情況,廠界氣體監測點位的設置包括上風向和背景特征站點、最大污染物濃度站點、下風向監測站點,分別是A1、A2、B1、B2、B3、C1和C2,具體分布情況見圖1。

表1 企業基本信息

其中,A、B、C為企業位置,1、2、3為監測點位
圖1三家企業廠界監測布點
3.1.3 監測時間
自2018年6月1日0時起,至2018年11月30日0時止,對A、B、C三家企業各個監控點進行為期6個月的廠界在線監測,儀器分析周期為1 min,VOCs濃度值將上傳至數據管理平臺。
3.2.1 企業排放VOCs月均濃度水平
在3家企業的各個監測點位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對非甲烷總烴每月平均濃度分析發現(圖2),從6月到8月,A1處非甲烷總烴濃度有略微降低趨勢,A2處濃度先減少后增加;從9月到11月,A1和A2處濃度略有升高,但整體來說,A企業兩個監測點的非甲烷總烴濃度值基本保持不變。A1位于A企業的儲罐區,距離其他重污染企業距離較遠,受其他企業影響較小;A2所處地理位置靠近儲罐區,有氮封,儲罐廢氣泄漏較少。因此,A1和A2所監測的廠界非甲烷總烴濃度均較低。
B企業三個監測點位中,B1東北方向靠近苯酐車間和增塑劑車間,并且緊挨企業污水處理站,揮發性有機物釋放量較大,其監測到的非甲烷總烴濃度總體高于B2和B3。自6~8月,該園區主導風向是東南風,B1處非甲烷總烴濃度經稀釋降低了48.08%;而9月份園區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受氣象條件的影響,苯酐車間、增塑劑車間以及污水處理站所釋放的污染物擴散至B1,使其所監測濃度值由0.27 mg/m3升高到0.36 mg/m3;10月后B企業加強管控措施,將污水池加蓋處理,因此B1處非甲烷總烴濃度顯著降低。相比于B1監測點,B2和B3處附近無重污染企業,廠界監測濃度值較低且變化幅度較小。
3家企業中C企業各車間裝置老舊,污染物泄漏點位較多,有組織或無組織釋放的非甲烷總烴濃度高于A企業和B企業。6~8月期間,C企業老舊車間改造,部分生產線停產致使總體產量下降,C1和C2處廠界監測濃度減小;9月主導風向是東北風,上風向C1處污染物濃度降低了0.05 mg/m3,而C2所處位置在下風向,其濃度升高了78.26%;因10月初車間改造工程完結以及季節原因,C企業提高了生產量,致使非甲烷總烴濃度上升。

圖2 各監測點的非甲烷總烴月均濃度統計
3.2.2 企業排放VOCs濃度空間分布
在應用廠界在線監測技術期間,使用ArcGIS軟件對各監測點位的非甲烷總烴濃度做以分析,如圖3所示,整體來看包括3家企業所在區域釋放的非甲烷總烴濃度呈現東部高、西部低的趨勢。其中C企業的排放濃度相比A企業和B企業較高,C1和C2處的濃度值均大于0.56 mg/m3,對園區的空氣質量影響較大,B1附近受生產車間和污水處理站的影響,非甲烷總烴濃度值為0.33 mg/m3,比A1、A2、B2、B3附近范圍濃度值高。因此,需要注意C企業及B1周邊的污染防控工作,及時排查異常點位,快速掌握工業園區企業VOCs動態變化,為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改變居民生活環境及有效防范環境安全事故發生做準備。

圖3 各監測點的非甲烷總烴濃度分布
3.2.3 企業VOCs超標情況
根據江蘇省《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廠界監控點非甲烷總烴濃度限值為4 mg/m3,企業廠界污染物排放超標時,在線監測系統將記錄預警和超標值,及時推送至相關責任人,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業污染排放水平。根據表2可知,3家企業中A企業僅超標1次。B企業8月和9月分別超標3次和5次,且出現同一日期多個時間段超標,8月3日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受企業車間和污水處理站排放的污染物影響,導致B1處廠界檢測值超標12.75%;8月31日D企業固定源在線監測值超標,VOCs隨東南風擴散至B1處;9月3日和4日廠界超標次數較多,測得B企業自身固定源監測也多次超標,是由企業生產工況變化,產量增加所導致的。相比于A企業和B企業,C企業超標情況最嚴重,C1和C2監測點位處分別超標11次和6次,6~8月風向主要是東南風,C1和C2處非甲烷總烴濃度值超標可能是由于D企業污染物隨風擴散所致,9~11月C企業固定源在線監測超標共270次,有組織排放和其他無組織逸散使廠界監測值超出4 mg/m3。
表2 廠界在線監測非甲烷總烴濃度超標情況

監測點名稱標準值/(mg/m3)排放值/(mg/m3)超標時間A248.057月3日15:00B144.518月3日15:00412.188月31日17:0049.798月31日18:0046.189月3日21:00414.869月3日22:0049.689月3日23:0046.279月4日0:0044.119月4日1:00C144.666月5日4:0045.086月5日16:0044.667月2日11:0046.87月2日14:0044.157月18日15:0046.498月28日17:0046.3110月1日23:004610月2日0:0044.1610月7日0:0046.6410月26日15:0045.7211月26日8:00C248.466月1日16:0045.226月26日10:0044.458月28日11:0044.338月31日16:0044.549月20日17:0044.110月31日10:00
對A、B、C三家企業實施固定源在線監測,固定源監控點非甲烷總烴濃度限值為120mg/m3[12],如表3所示,B企業超標次數最多,其次是C企業,污染物濃度超標主要集中在秋季,與企業自身生產計劃相關,A企業僅在6月28日超標84%,7月5日超標2%。固定源監測數據超標時,由于企業自身排放問題和其他無組織排放源影響,使廠界監測濃度超標,可以據此溯源,準確監控企業排放VOCs情況。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如B企業在7月、10月和11月固定源監測濃度超標時,廠界并未監測到超標情況,可見廠界氣體在線監測技術存在局限性,單一使用該技術未必能及時地追溯污染源頭,可能錯過治理的最佳時段。

表3 固定源在線監測非甲烷總烴濃度超標情況
(1)廠界在線監測技術存在很多優勢。可實時監控VOCs排放情況,幫助企業全面分析評估污染因子特征和排放規律;具有預警功能,通過識別超標排放時段,以便為及時有效地采取應急措施提供依據;可以評估企業排放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借鑒。
(2)廠界在線監測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固定源在線監測濃度超標時,廠界并未監測到超標情況,并且工業園區內企業密集、污染排放成分復雜,單一的監測技術難以做到精準溯源。因此,應結合固定源在線監測、企業工況在線監測和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檢測等多種技術手段,才能實現園區大氣污染物的實時監測、預警預報、溯源追蹤、環境評價等功能,提升園區大氣環境監管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