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各地鄉村游火熱起來。一些鄉村漫山茶香彌漫,風光秀麗,慕名前來的游客賞茶摘茶品茶,絡繹不絕,甚至人滿為患。但是到了冬季,游客稀少,鄉村里的飯店、民宿接不到客人,一些甚至關門歇業。鄉村旅游淡旺季客流差異大,影響了鄉村游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游旺季路上堵車,淡季景區不見人,這樣的情景在許多地方已不少見。因節假日、自然風光季節變化、景區定位等因素影響,旅游有淡旺季是普遍現象。鄉村旅游有特殊之處,一方面,它的重要內核是鄉村自然風光,季節變遷對景點影響較大,比如主打賞花踏青類的景點,旺季僅有幾個月。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農事活動的時節性特征明顯,冬季不少地區進入農閑,缺乏游客可參與的體驗活動,景點吸引力大幅下降。多重因素疊加,導致鄉村旅游淡旺季客流差異大,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一年只賺幾個月”成了鄉村游的尷尬。
鄉村游正處于成長階段,市場主體實力相對較弱,經營能力不強,創意不夠,導致在解決淡旺季問題上的辦法不多。鄉村游淡季太淡,旅游資源和設施利用率不高,大大增加了經營者的成本,影響了鄉村游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而旺季游客集中出行,景區承載能力有限,使得游客體驗差,導致客人留不住、難再來。對于吃“鄉村游飯”的農民來說,則大大影響了其穩定收入。
鄉村游是農村成長的新業態,要通過科學規劃,創新旅游產品,深度發掘鄉村四季不同的美,讓鄉村游再上一個新臺階。這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居民休閑消費有著重要作用。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各部門要把鄉村旅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如何讓鄉村游淡季不淡,已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個課題。
堅持科學規劃。如果缺乏引導,一哄而上,經營者容易惡性競爭,甚至陷入“旺季賺短錢”的誤區,出現宰客現象。經過多年發展,成熟的景區探索了不少方法平衡客流。各地要立足區域特色,合理確定產業規模,科學設定旅游線路,通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組合,突破季節限制,并與周邊地區錯位競爭。同時,農村欠賬較多,交通、食宿、網絡通信、污水處理、衛生服務等方面水平亟待提升,需要補齊公共設施和服務的短板,提升景區承載力,提升游客的出行體驗。
創新新型旅游產品。目前鄉村旅游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是造成淡旺季客流差距的問題之一。比如現在鄉村游多以觀賞類、采摘類為主,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可細看細品的不多。要鼓勵市場主體深度挖掘農業本身附帶的觀光、康養、科普、文化體驗等功能,開發新型鄉村旅游產品,增強景區的吸引力。同時,政府通過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等方式,充實規劃、經營類人才隊伍,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要深度發掘鄉村四季不同的美,讓鄉村游處處皆美,讓鄉村游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持續動力,成為農民增收的穩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