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日早晨的第一抹陽光劃開萬峰林上空的薄霧,直射在峰林下一片金黃的大地上,與白墻青瓦的上納灰村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畫卷。
上納灰村地處萬峰林腹地,距興義市區10公里,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納灰”在布依語里就是“美麗田園”的意思。
踩著古老的石板路踱步進入峰林腳下的上納灰村,白墻青瓦的特色民居和質樸純凈的鄉村氣息讓人沉醉。納灰河穿寨而過,河水淙淙,逐著田壩上幾個孩子嬉鬧的腳步去而不返。河兩岸是千變萬化的連綿山峰,山腳下是金燦燦的稻田。布依人喜水,整個村寨坐落山水間又沿河而布,一座古橋將散落兩岸的民居聯系在一起,村寨風光隨季節色彩變幻而變化。
清晨,上納灰村云霧繚繞,遠看一片朦朧,好像童話里的仙境。不一會兒,太陽冉冉升起,霧氣漸漸消失,村寨露出質樸的容顏。站在寧靜的山腳下放眼眺望,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藍天白云之間的萬峰林形態萬千,峰林腳下,納灰河靜悄悄地流向遠方,一陣風吹過,水面上蕩起了一道道波紋。
這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白墻黑瓦的景色,一掃城市的喧囂,讓人感受到只能在回憶中找尋的靜謐。深深吸一口飽含泥土清香的空氣,心情舒暢極了。置身于下納灰的美中,一陣風吹過,人景合一,讓人癡醉了。
也許就是因為它的靜謐,這小小的上納灰村寨得以如此受人喜愛。
村寨雖小,但上納灰村的榮譽不少,2018年11月,獲得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的“2018年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稱號;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火熱,坐擁美麗山水資源的黔西南一躍成為了鄉村旅游市場的“寵兒”,上納灰村也乘上旅游發展的“快車”。
早在數年前,上納灰村就提出了“依托萬峰林,發展旅游業,提升種養業,建設小康村”的發展思路。村民岑志興籌資對自家的廚房、廁所等設施進行改造后,率先在村里辦起了“農家樂”。他還特地對如何做好農家飯菜進行了仔細研究,并制作了菜譜。當年,他的“農家樂”就接待游客上千人次。
看到開辦“農家樂”有錢可賺,村民們紛紛效仿,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鄉辦起“農家樂”。
近年來,隨著萬峰林山地旅游和鄉村旅游的升溫,當地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通過旅游資源開發,村民們對土地的依賴性逐漸減弱,勞動力向山地旅游和鄉村旅游業轉移,上納灰村的村民們踏上了小康路。
為了豐富鄉村旅游內容,上納灰村利用村內布依族民間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優勢,組建起文藝隊,打造鄉村旅游文化品牌。先后組建了萬峰林景區文藝隊、納灰村老年協會文藝宣傳隊等多個民間文藝組織,精心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民間花燈、八音坐唱、布依儺儀、高臺舞獅等文藝節目。
如今行走納灰村,處處是迷人的綠意和幸福的笑臉。
區位:興義市萬峰林街道
民族: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
面積:6.8平方公里
人口:約22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