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不同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也在逐漸增大。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十分顯著的特征。因此,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意義重大的戰略性目標。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矛盾需要不斷地完善經濟發展體系,密切關注經濟的總體發展變化趨勢,對經濟發展的戰略進行及時改進,使全國經濟發展步入協調發展的高質量狀態。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協調發展;經濟發展特征
引言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我國作為一個世界人口大國,擁有著較大的國土面積,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協調統一的難度很大,不平衡發展的問題也制約了整體發展目標的實現。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首先需要具體把握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制定有針又士勝的區域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使區域經濟差距呈減小趨勢。
一、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趨勢以及影響因素
(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不平衡發展。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因為靠近海岸,交通與對外貿易都較西部方便許多,東南部地區因為屬于沿海地區,得到了在政策上先行先試的便利;相比西部地區,沿海地區的傾斜政策較早出臺,優惠力度也比較大。所以,在改革開放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東南部地區的經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軍,形成了東部地區與南部地區經濟率先引領發展的局面,而處于偏遠內陸地區的中西部經濟卻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日益增大。近年來,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先進制造業方面提速明顯,政府服務能力與人才轉移供給也呈現比較有競爭優勢的狀態,因此,本文更多地關注存在發展困難的西部偏遠地區和老工業衰落區的問題。
(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因素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上看,廣泛的區域意義中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果,但是由于區域經濟存在不平衡發展問題的因素始終存在,而巨隨著發展的加速,發展差距正在不斷增大。充分認識到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因素是解決我國經濟面臨難題的首要步驟,其中的影響因素大致分為兩類,即政策和地理這兩類影響因素。我國的經濟政策一般都是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優先實施,然后再推行到內陸地區,因此,政策和由此帶動的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地理位置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最直接的因素,東南部沿海地區地勢平坦,而且四季分明、土壤濕度大,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文化氣息較濃厚,歷史上也是經濟活躍度比較高的區域,勞動力的素養較高、推動經濟發展的氛圍濃厚,因此,較內陸地區有很大的基礎優勢,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這種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發展狀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差距在日益增大。
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
(一)當前總體經濟發展的特征
從經濟發展的總體上來看,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果。黨中央結合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全面推進了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并且提出了解決當前主要矛盾就是改善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現狀的戰略性決策。比如“推進西部大開發”政策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力圖從政策層面重視和帶動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經濟區域不協調的局面。同時,國家出臺的“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政策得到了十分顯著的預期目標,近年來中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喜人,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不斷增強,產業結構優化明顯,經濟向外度正在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隨著經濟發展,中部地區科技教育的投入逐漸增多,中部地區的經濟呈現了較為明顯的崛起態勢。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對中西部地區經濟和東北地區起到示范性作用,讓經濟發展局面不斷向協調發展方向趨近。我國總體形成了較好的分工和協作,每個地區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推動著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讓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局面。
(二)四大經濟區域發展特征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頒布,中部和東北部老工業基地地區等經濟發展水平出現了增長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交織,依然面臨十分困難的局面,而東部和南部地區經濟則依然處于經濟競爭指標不斷升高的良好狀態,這種不平衡的態勢隨著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能力的提高,在未來有可能呈現更為不平衡的態勢,所以在制定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時候,必須正視現實,真正找到影響發展差距的隱性原因,在地區發展政策中更多考慮競爭因素,努力提升地方營商環境水平,不僅向傳統經濟發達地區學習,更要分析研究中部地區崛起的原因,從基礎做起,用鍥而不舍的精神,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為縮小發展差距做出踏踏實實的努力。
結語
在國家層面各項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大趨勢得到了一定的認識和資源傾斜,但區域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更多地需要強化內生動力,在用好國家政策的基礎下,重視市場主體的力量,落后地區的政府和企業部門都要為彌補發展差距不斷尋找高效創新的方法,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做出切實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江永洪.基于DEA方法的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動態評價和比較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9):39-40.
[2]李小云,楊宇,劉毅,等.1990年以來中國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時空軌跡及其耦合趨勢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7(11):5-13.
[3]徐波,萬國偉,楊麗麗.我國高技術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關系的時空差異——基于四大經濟區域數據的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8,37(2):41-46.
[4]江波,林濤,李佳成,等.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及預測分析[J].綠色科技,2017(22):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