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關鍵詞]新聞編輯;意識提升;編輯藝術
目前,我們傳統的電視新聞制作是由兩部分工作來組成的。首先是記者采訪,形成獨立的一條新聞,這些獨立的新聞再經過編輯的組合加工,形成完整的節目以后才能播出。在這一過程中,電視新聞編輯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策劃、組織、編選、加工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務,是整個新聞欄目從無到有各個環節的聯系人。怎樣當好一名合格的基層廣播電視臺(站)新聞編輯,本人結合工作實踐,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充分認識本地資源優勢,樹立特色意識
從電視與本地觀眾的關系看,基層的廣播電視臺(站)比上級各臺更接近本地觀眾,因此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與本地觀眾的親近性,所以在編輯工作的千頭萬緒中做好本地新聞事件的組織指導要擺在首位。編輯部應該是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編輯要對一段時期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例如我們墾區經濟是以糧食種植加工業為主導,廣大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是每年的糧食種植生產,如何從春耕、夏管、秋收等各個方面做好新聞報道的策劃宣傳就是我們當地電視新聞媒體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關系到本地觀眾切身利益的新聞欄目,才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的新聞節目,才是觀眾們最愿意主動收看的新聞節目。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把握輿論導向。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系列(連續)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編輯應該成為記者站和通訊員的“良師益友”,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服好務、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面的培訓學習。
二、基層新聞編輯應當是多面手
搞好編輯、制作。這是編輯有別于記者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文字的編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視解說詞的修改和節目內容的提示。編輯可以也必須根據對所負責的時段新聞中的每一條消息進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還必須寫好編前、編后話,配發評論。第二個方面的工作是節目制作。這是由電視新聞的特性決定的。記者拍攝了畫面(含現場聲),編寫了文字稿(含字幕設計),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條新聞。編輯的任務是讓每條新聞達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①鏡頭的剪輯;②使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相一致;③將字幕呈現在適當的位置上;④畫面的技術處理;⑤解說與同期聲的合成;⑥計算該條新聞的長度。
突發性新聞以及播出之前來不及制作的新聞,可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適時插播;插播消息,意味著要打亂原來擬定的節目單。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時間插入,都需要經過縝密的考慮和精確的計算,否則就有可能亂方寸。編輯應該具備這樣的功夫;將超過既定播出長度的節目縮短,將達不到播出長度的節目延長。對龐雜的素材進行合理提煉,從剩余的材料發現“精華”,當然其中需要節目主持人和節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通常情況下,重要的新聞先搶發消息,來不及配制圖像或制作“成套新聞”的,就采用“獨白式報道”(記者拿話筒在現場直接播報),或者根據電傳文字稿由節目主持人口播。在播發消息的同時,最好預報一下在什么時間播出相關的新聞專題、跟蹤式報道或現場直播等。這種方法,專業術語稱之為“立體式報道”。
三、基層新聞編輯更要講究編輯藝術
掌握了電視新聞節目編排的基本方法后,并不意味著我們掌握了“編排”這門學問。換句話說要想編排好電視新聞,還必須懂得與宣傳心理學、宣傳藝術學密切相關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及如何將“規律”行之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來。電視新專題聞編排中對受眾“心理”的關注和傳播“藝術”的追求,都是為了讓更點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藝術”地進行擊傳播,從一定意義上講,有益于適應受眾“心理”,而受眾“心理”則規范著“藝術”行為。比如,如何選擇頭條,一般來說頭條應該是最重有些消息,從內容看是重要的。也就是說它曾經引入注意過;有些消息雖然題材重大,但時過境遷,記者無法拍攝第一現場,也不應視聚為“重要”,因為它未能體現電視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所謂“最引焦人注目”,對電視來說就是“最新的、來自事件現場的報道”。一般來地說,每次新聞廣播都要用當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發性的新聞做地方頭條。
同時還要注意節目的節奏。節奏意味著新聞節目要保持流暢,不能遲滯或令人厭煩。在具體操作上,要將錄像新聞和口播新聞傳恰當地混排。“混排”只是最簡單地形成“節奏”的方法,“節奏”問題媒實際上涉及編輯工作各個層面。從小的方面講,如“成套新聞、現場報道”的剪輯技巧;一條重要新聞配發評論的長短、風格等,都需要考慮到“節奏”。試想一下如果一條新聞的長度為1分30秒,而前面1分鐘是錄像加解說,后30秒是現場采訪,能不給人以頭重腳輕之感嗎?
新聞與新聞的聯結,每一時段節目的段落也受“節奏”的影響。同樣是三條長消息,連在一起發,就會使人覺得疲倦,換一種排法,在三條長新聞插入兩條短消息,就會張弛得當。節目段落的起伏體現出一定的節奏。集納式報道將同一類型的消息連級到一起,形成相應的聲勢;對比式編排將正反兩類有關聯的消息對應,顯示出鮮明的褒貶色彩;穿插式匯編選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點或不同點進行綜述,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等等。電視新聞編排既要有規矩,又不能墨守成規。只有編輯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才能提高節目質量。基層新聞編輯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地與時俱進、嚴格要求,才是對基層電視新聞欄目的負責,才是對本地觀眾關lb的國計民生負責,才是最終體現新聞宣傳在我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