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玲
摘 要:物流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中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國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重視物流企業可持續發展,倡導以物流企業為例,對現代服務行業財政、稅收給予適當地扶植,促進物流服務企業可持續發展。物流稅務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下文就物流形式及經營特點分析,對物流企業稅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詳細分析,旨在為促進物流企業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物流企業;稅務管理;問題;經濟;財務
市場經濟不斷成熟發展的今天,國家為擴大內需,需要對經濟政策方針進行合理調整,以積極財政政策促進各行各業持續發展。當下,工業快速發展,對應物流企業發展空間擴大,應做好物流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分析物流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可行性對策,確保物流企業在新時代社會環境中穩定發展。
一、物流模式及經營特點
1.物流模式
傳統物流模式主要在承運人能力范圍內,獨立組織物流業務,完成運輸。運輸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運輸給貨方帶來諸多不便,需投入足夠時間、人力及財力,且受綜合運輸網影響,運輸方對線路、班次、運輸各環節內容不了解,可能徒增運輸成本,造成不合理運輸。
現代化物流模式以互聯網為支持,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的物流模式。對聯合化物流而言,從單一運輸形成全過程完整運輸,需多種運輸模式相互配合完成。集裝化物流則是物流方通過技術手段,將各個零散貨物集中運輸,運輸裝卸、中轉都需作為集裝單元裝卸、運輸。集裝化物流運輸可以節省物流成本,發揮物流運輸最大化價值,無需人工對貨物進行裝卸,為物流搬運帶來較大便利。
2.經營特點
物流企業經營具有一體化、聯合化、抗沖擊性等特點,其原材料、半成品銷售供應形成主體,生產及供應有促進關系。不同物流企業有機形成主體,專業分工,實現集中管理,產生規模效益。此外,物流企業具備實體網絡及信息處理能力,自身具有抗沖擊性特點。
二、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物流企業經營模式及特點具有特殊性,對應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也具有一定特殊性。以下對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詳細分析,為提高企業稅收管理效率奠定基礎。
1.票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物流企業稅收票據管理上,開票納稅人認定條件有硬性規范約束,主要針對自備運輸工具或提供運輸勞務的條件進行約束。物流企業運營中,購置自由車輛、船只采取物流運輸的,才可認定自開票納稅人。工作中,物流企業訂單龐大,需準備大量運輸工具,若單獨購置,成本高昂,風險較大。
2.物流設施不足
一些物流企業自身物流設施不足,給稅收工作造成負擔,無法正常歸納稅收工作。我國物流企業及工商企業間,以協議、合同等方式,實現合作。政府需通過科學稅收政策,給予物流企業適當扶植,促進物流企業持續進步。例如,對合資物流企業而言,其自身經濟實力低,可采取低稅率方式,房產稅以房產余值約1.5%計稅,降低企業所得稅支出。
3.部門缺乏溝通
物流企業管理中,國家法律對稅務管理的前期硬性參與未明確規定,導致稅務機關無法了解物流企業實際發展方向,不了解物流企業對應情況,稅務工作不能適當調整,覆蓋了稅務工作優勢。此外,運營部門和稅務部門未加強溝通交流,導致稅務規定和物流企業發展相沖突,不利于物流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物流企業稅收管理的可行性對策
1.完善稅收體系,劃定統一所得稅
(1)實施以付款方代繳和納稅人申報相結合方式
稅收管理中,若納稅人經營物流跨多個地區開展,且付款方未在規定區域辦理臨時稅務登記時,需由付款方代替納稅人,抵扣、繳納稅費,便于納稅人納稅,同時,確保稅收管理的高效性,強化異地分散稅收征收管理水平。
(2)國家嚴格界定物流稅收工作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細化界定物流產業,為稅收管理政策落實提供理論支持,確保物流企業納稅中有國家法律政策明確知識。此外,可以以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頒發的文件為支持,應用到企業稅收工作中,發揮政府文件的指導性作用,是物流業稅收管理“有法可依”。
(3)統一物流業所得稅
信息技術發展影響下,物流企業經營以網絡為支持合理開展,也就是說,在現代化物流企業發展中,“就地預繳”已經無法適應物流業發展需求,需在申報納稅中,對企業所得稅的統一化。應站在整體管理的角度上分析,在經營管理、財務核算等過程中,實現統一化、整體化管理,將分支物流和核心總部加強聯系,以核心總部,實現所得稅的統一繳納。由于運輸鏈中,會有委托代理的情況,由此產生票點稅差,造成成本增加。實操中需采取業務流程的再造,轉變思路,減少中間環節直接掛勾這一操作。
2.強化自開票納稅人管理指導
掌握自開票納稅人詳細信息及對應物流企業經營情況,可便于稅務管理落實。
一方面,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以《稅收征管法》為支持,分析貨運稅收管理規程,強化對納稅人的指導和培訓,提高納稅人納稅思想覺悟,提高對稅法的遵從性。若發現物流信息變化,應通知納稅人趕赴稅務機關登記變化。
另一方面,稅收管理工作者的應建立稅收臺賬,掌握自開票納稅人動態性信息,發現納稅人動態信息有誤,需及時落實修改,確保稅務管理可以反映納稅人實際信息。
3.強化物流設施建設
我國物流企業現有設備設施多處于閑置狀態,資源利用不合理。政府部門應制定規范制度,盤活設施。可增加稅收優惠力度,調動物流企業積極性。企業所得稅上,讓其以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降低計稅數額。物流企業內部不使用的設備設施,需及時清理,報廢時獲取提足折扣,歸入稅前利潤。此外,允許物流企業以新增所得稅抵扣投資額,降低所得稅負擔,企業租賃設備時,給予企業更多優惠政策。
4.規范稅收,落實信息化建設
減輕物流業稅負可促進物流業持續發展。因此,可以將規范化的增值稅稅收方式融入到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中,在倉儲方面推廣信息化稅收方式,緩解倉儲上成本壓力,幫助利潤較薄的倉儲業更好發展,減少物流業稅收負擔。
政府對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給予充分支持,允許企業以信息化技術線上納稅。在信息軟件開發上,在開發人員薪酬個人所得稅上給予優惠,對滿足條件的員工給予稅收減免優惠,對于企業購置的先進信息技術,增值稅稅額上給予更大抵扣優惠,加速固定資產折扣,不斷更新設備。
信息化建設上,物流企業需建立信息采集和服務的共享系統,稅務部門針對共享系統,調整稅收管理政策,將稅收控制系統和物流企業信息數據相對應,將企業數據融入到貨運稅收控制中,減低人工錄入系統時間,以信息化技術提高稅務監控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流企業稅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需了解物流模式及經營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制定可信性對策,以多種方式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促進物流企業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標.我國物流業稅收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1):118-120.
[2]胡迎龍.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探究[J].中國市場,2017(2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