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慕
成衛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領軍人物、云南省最佳創新成果獎獲得者。現任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瑞典布萊京厄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并指導博士研究生)、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理工大學訪問研究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委員,云南省城市暢通工程評價專家組組長,云南省城市交通文明提升行動計劃專家組成員。
成衛教授自2004年左右就開始了對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在城市交通規劃、交通信號控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特別在大數據下的交通組織優化與交通控制、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由他主持開發的多項國家級和省內課題,包括“基于多源檢測數據的過飽和交叉口動態信號控制方法研究”“交通仿真平臺研發”“云南省道路危險路段安全預警系統”等均在云南省多個城市得到了廣泛應用,深受好評,并對其它省市智能交通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這一時期國內專家學者開始跟蹤研究該領域的發展。20多年間,中國在智能交通技術研發、產業化、系統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邁步智能交通研究的踐行者,成衛教授不斷致力于國內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先進性和創新性研究、科技化應用推廣與技術指導以及交通行業高端人才培養工作。與此同時,成衛教授和他的項目組團隊還與瑞典國家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有過科技交流,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法和創新交通管理理念上有著深入理解。為了推動中國智能交通的發展與進步,成衛教授參與了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以更好的協調和開展中國智能交通規劃與建設工作。
智能交通系統(ITS)是對通信、控制和信息處理技術在運輸系統中集成應用的統稱,這種集成應用產生的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挽救生命、時間和金錢的節省,能耗的降低以及環境的改善。那么面對現代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智能交通要如何解決?又如何在城市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成衛教授和研究團隊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以及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的提高,做了很多很好的嘗試。
2011年,他帶領團隊與云南省道路交通管理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同申請并建立云南省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統工程研究中心。這兩個研究中心分別由云南省科技廳和云南省教育廳認定,不僅與省公安交通總隊合作,更是云南省城市交通管理“暢通工程”和交通文明提升行動計劃的技術支持單位,負責全省16州、近50個城市交管工作科技化應用推廣和技術咨詢服務工作。
立足于智能交通中心,成衛教授選擇基于大數據下的交通組織優化與交通控制這一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基于VISSIM的交通仿真在線平臺、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以及BIM+GIS的交通管理設施綜合運維平臺三項特色產品,成功應用于云南省多個城市,為均衡交通流、減少道路擁堵、縮短通行時間、提高交通安全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智能交通發展,成衛教授看的更加長遠,相比于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應從人、車、路的鏈路出發,建立人、車、路、環境協調運行的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行協調體系,為促進城市交通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提升,進而建設智慧城市層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成衛教授所負責的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組建近10年,形成了以高校教師理論研究為基礎,工程技術研發人員為支撐,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補充的年齡和學歷結構合理的近30人的產品研發梯隊,圍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相關技術研究與應用領域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持續在推進區域城市交通規劃和管理一體化進程中表現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