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新時期加強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要求,保障學生和教職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日前,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傮w來看,《規定》主要體現以下幾個亮點。
亮點一:建立陪餐制度
《規定》提出,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對陪餐家長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研究反饋。
【簡析】陪餐制度有助于推動校領導更加重視學校食品質量的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好地保障學生用餐安全與營養健康。鼓勵家長參與陪餐,有利于家長和社會更好地了解學生用餐情況,減輕不必要的疑慮,結合實際提出改進建議。當然,建立陪餐制度,雖然可以促進食堂飯菜質量的提高,但校領導、家長的舌尖不是“檢測儀”,他們的參與只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鏈條中的一環。學校食堂的飯菜安全涉及多個環節,要讓食堂飯菜既有營養又有安全保障,還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形成監管合力。
亮點二:中小學校園內一般不開小賣部
《規定》提出,學校應當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相關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教學內容,通過主題班會、課外實踐等形式經常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確有需要設置的,應當依法取得許可,并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點評】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用品購買需求,因此《規定》對于學校的小賣部并未一禁了之。事實上,《規定》強調的是“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這一要求。因為諸如辣條、薯片、碳酸飲料等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含有大量人工添加劑,這些食物含有防腐劑、甜味劑等多種添加劑,正處于成長期、發育期的學生吃多了這類食物會影響健康,同時影響正常的三餐飲食攝入,對成長發育不利。這一點應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識。
亮點三:對一些常用食材使用做出規定
《規定》要求,學校食堂應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如實、準確、完整記錄并保存食品進貨查驗等信息,保證食品可追溯。學校食堂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中小學、幼兒園食堂不得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省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中小學、幼兒園集中用餐不得制售的高風險食品目錄。
【點評】如何讓孩子在學校吃得安全、吃得有營養,已經成為當前學校食品管理的重要任務?!兑幎ā肪蛯W校食堂的食品采購與使用做出了細化規定,有利于保障學校食品安全與健康,提高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引導學生科學營養用餐,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針對諸多關于食品安全健康的常識,教育和衛生管理部門、學??梢约哟笮麄髁Χ?,通過講座、小冊子、展板等方式,廣泛宣傳《規定》倡導的理念和要求,不斷提高師生及相關人員的食品安全健康意識。
亮點四:學校應經常對學生的營養狀況進行監測
《規定》提出,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強對學生營養不良與超重、肥胖的監測、評價和干預,利用家長學校等方式對學生家長進行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當每周公布學生餐帶量食譜和營養素供給量。
【點評】加強對學生營養不良與超重、肥胖的監測、評價和干預,是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項新課題。當前,受資金、人員、時間等方面制約,真正能常態化、規范化開展這項工作的學校不多,《規定》也沒有就此提出更細化的操作模式,所以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好,還需各地各校認真加以研究,制定可行方案,確保學生體質合格、達標。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