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加強了三農工作的頂層設計,給出清晰的目標和路線圖,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本文以費縣馬莊鎮總體規劃編制為例,突破傳統小城鎮總規重鎮區、輕村莊的規劃弊端,關注鎮區外圍保留村莊的發展,充分發掘村莊自身的山水資源和文化特色,精細化定位每個村莊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提出產業與文化發展措施,明確空間布局,具體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鎮域規劃層面的實施路徑,為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小城鎮總體規劃編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小城鎮;總體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規劃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確保“規劃先行”,構建城鄉體系,確定鄉村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二是做好空間的文章,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后要落實到空間,只有做好空間這一載體,才能保證后續工作得以順利推動。
1、現狀分析
馬莊鎮位于費縣南部,距費縣縣城22公里,距臨沂市中心城區25公里。省道S342將馬莊鎮與臨沂中心城區相連。全鎮共40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自然村數量多、分布散,部分村莊自身價值較高。鎮域農村人口4.65萬人,村莊建設用地729公頃,人均用地157平方米。
1.1 發展優勢
(1)生態資源多樣、生態特征提煉有“水、山、河、田、灘”五種。
(2)傳統村落眾多、歷史遺存豐富。
(3)毗鄰眾多省級旅游資源。
(4)核桃小鎮——是山東省最大的優質有機核桃生產基地。
1.2 發展劣勢
(1)山脈連綿,建設用地拓展空間受限。
鎮域三分之二是山地丘陵,建設用地的拓展受地形限制較大。
(2)村莊分布分散,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
受地形影響,耕作半徑較小,因此村莊間的距離較近。鎮域中小型居民點共45個,占54%,散布在山澗,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
綜上分析,馬莊鎮發展優勢與劣勢并存,如何克服劣勢、發揮好鎮域獨具特色的山水空間與歷史人文資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規劃編制的重點。
2、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
村莊發展程度有差異,不能簡單按行政單位將所有村莊都實施鄉村振興。應根據不同資源要素,依靠有活力、有資源、帶動力強的村莊,因地制宜地采取小集中,大均衡的模式有效推進,從而帶動鄉村全面發展。
2.1 村莊篩選,優化布局
對現狀87個自然村采取“遷并”與“保留”兩個原則。
遷并原則:
(1)基于生態保護(水源保護區、濱水及景區生態退線)需要遷并的村莊;
(2)基于鎮區發展需要(位于鎮區周邊或根據發展需要)適合整村搬遷的村莊;
(3)基于城鎮優化與旅游發展(共享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需要遷并的村莊。
保留原則:
(1)有國家級、省級、沂蒙傳統村落名號的村莊,對其完全保留,共6個;
(2)有保留價值的村莊,如名樹古木所在的村莊,對其完全保留或部分保留,共2個;
(3)有產業特色或旅游資源的村莊,對其保留重點進行村莊整治,共17個。
村莊發展路徑分為遷并、保護、整治三種。共遷并自然村55個,面積428公頃,遷并村莊人口將以就近原則納入附近城鎮集中發展片區或中心社區,原有村莊建設用地可部分轉為城鎮建設用地、部分利用原有村落建筑轉變使用功能、部分打造生態環境;保留傳統村落6個,面積34公頃;整治自然村19個,面積185公頃。
2.2 因地制宜、分策引導
挖掘梳理馬莊鎮底蘊深厚的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資源,對每項資源的影響力、資源代表性、市場潛力、對于馬莊鎮的價值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以便于下一步保護與利用。
規劃將保留村莊分為七個類型,對每一類型村莊的特色資源和規劃目標梳理指引,提出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措施和特色打造措施,以兩種類型村莊為例:
2.2.1 生態農業型村莊
代表村莊:趙莊、英家林、大灣、南泉、牛角峪。
特色資源:依山而居、山村一體、水系蜿蜒,萬畝核桃園景區、山間游路。
規劃目標:打造北部山區的青山、秀水、生態村。
(1)產業發展措施
①以核桃種植為基礎,不斷拓展農業產業新功能。
依托萬畝核桃園發展體驗性農業,發揮其科技示范、農業觀光、種植、采摘、野外品嘗等功能。
②依托核桃園生態旅游路打造北部山區精品生態游線。
將核桃園旅游路打造為山林生態綠道,串聯沿途村莊,打造北部山區的生態村精品旅游線路。
(2)特色打造措施
①采摘體驗
②科技展示和鄉土教育
③野味品嘗
④兒童活動(農耕常識,傳統游戲等)體驗人與自然相處方式
2.2.2 民俗文化型村莊
代表村莊:杏樹灣、土山后。
特色資源:土山后千年流蘇古樹、杏樹灣千年核桃王、山區特色民居群。
規劃目標:山區原生態,民俗風情村。
(1)產業發展措施
①保留村民最原始的特色生活空間和生活場景,作為鄉村文化主題展覽窗口,展現鄉風民俗的古樸、醇厚之美。
②開發小型精品化鄉村手工藝商品、食品制作、銷售活動。
(2)特色打造措施
①對杏樹灣和土山后村的傳統民居進行修繕,打造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于一身的民俗風情村。
②圍繞核桃文化和歷史,依托杏樹灣的古樹千年核桃王建設核桃王公園和核桃博物館,以及核桃交易市場,打造核桃文化體驗村。
③結合土山后的自然村落形態和千年流蘇古樹,依托民俗、民間手工藝等在室內外開展相關的民俗活動展示、參與、體驗等活動。
④結合民俗風情村的修繕,建造古村茶樓、鄉土餐館、古村客棧、表演場所等。
結語:
本文結合馬莊鎮總規編制,在充分挖掘村莊生態與歷史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對保留村莊在布局優化、產業特色、文化特色、生態資源保護與更新等多個角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行探索,希望能夠在城鄉規劃編制的平臺上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實施、對我國三農工作的支持與提升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鄭甲蘇.論文化產業視角下的城市規劃編制思路[J].規劃師,2010(增刊1).
[3]吳小平,劉筱,費立榮.全域視角下的最美樂居小鎮規劃——以《海口市演豐鎮總體規劃修編(2013-2030)》為例[J].規劃師,2016(12).
[4]沈清基.論基于生態文明的新型城鎮化[J].城市規劃學刊,2013(1).
作者簡介:
于曉影,山東建大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