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摘 要: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組建是因為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就必須要掌握對黨史的解釋權,建立相關組織機構,作為深化黨史研究的組織保障,同時,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高端平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是在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編譯局的基礎上組建的,它們之間有著歷史的傳承性。
關鍵詞:意識形態;研究院;歷史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組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不再保留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編譯局。從1980年起,中央黨史研究機構已有近40年的歷史,為黨的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歷史證明,黨史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隨著形勢的變化,整合力量,打造高端平臺,出高質量成果來實現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的目標,是新時代黨史工作的新要求。
一、黨史工作的重要性
黨史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國際國內意識形態領域許多問題涉及黨的歷史。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關系黨的形象,關系黨的生命,關系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力量源泉。
黨史工作把以史為鑒、資政育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做好黨史工作,提高黨史工作科學化水平,使黨史工作更好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服務,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二、黨史研究的組織機構
1977年3月,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成立,華國鋒為主任,葉劍英為副主任;下設辦公室,作為編委會的辦事機構,同時又是黨中央的一個工作部門,汪東興兼編委會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10月31日,中共中央決定增補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副主任。
(一)中央黨史委員會
1980年1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成立中央黨史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的通知》。中央黨史委員會,負責審定黨史編輯計劃,決定對黨史中的某些重大問題的看法和最后審定全書書稿。中央黨史委員會由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云、聶榮臻、鄧穎超、胡耀邦組成。
黨史編審委員會。在中央黨史委員會領導下,負責初步審定黨史編輯計劃和其他工作計劃,討論對黨史中的重大問題的看法并向中央黨史委員會提出意見,決定黨史編輯工作中的其他重要問題,初步審定全書書稿。黨史編審委員會由胡耀邦、彭真、胡喬木、陸定一、李維漢、程子華、楊尚昆、王鶴壽、安子文、姚依林、馮文彬同志組成。
黨史研究室。在黨史編審委員會領導下,直接負責黨史資料的收集、研究和編寫工作。黨史研究室的領導成員是:主任胡喬木、副主任胡繩、華楠、李新、廖蓋隆。黨史研究室附設于中央黨校。
黨史征集委員會。在黨史編審委員會領導下,負責黨史資料的征集工作。馮文彬任主任委員,廖蓋隆、王明哲、馬齊彬為副主任委員。各省、市、自治區在不增加編制的原則下,成立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地、縣成立黨史資料征集小組。
(二)黨史工作小組
1982年2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設立黨史工作小組的通知》。中央決定,中央書記處下設立黨史工作小組,由胡喬木、薄一波、楊尚昆三同志組成,負責指導黨史研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中央黨史編審委員會由胡耀邦、彭真、粟裕、胡喬木、陸定一、李維漢、楊尚昆、薄一波、程子華、王鶴壽、姚依林、馮文彬組成。胡喬木任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馮文彬、胡繩、華楠、李新、廖蓋隆任副主任。
1988年8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組成新的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兼),副主任沙健孫、馬石、鄭惠。
三、黨史研究機構的職責
中央黨史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部級。中央黨史研究室是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部門,主要職責是:(一)進行黨史研究,編寫黨史,編輯、出版重要黨史書刊。(二)征集、整理、編纂重要黨史資料,搜集、綜合整理國內外研究中共黨史的情報資料。(三)承擔中央黨史領導小組的具體事務,為中央解決有關黨史的問題提供資料和意見,完成中央交辦的黨史方面的工作。(四)向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史機構傳達中央關于黨史工作的指示,組織、協調黨史資料征集和黨史專題研究工作,組織黨史工作的經驗交流,培訓黨史部門的業務骨干。(五)指導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的工作。
中央文獻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部級。中央文獻研究室是編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研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門,主要職責是:(一)編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現任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著作(包括選集、文集、專題文集、書信集、詩詞集等);編輯黨和國家及軍隊的重要的當代文獻和歷史文獻。(二)撰寫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領導人的年譜、傳記和其他傳記性作品,研究他們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收集國內外有關研究動態,與國內外學術界進行必要的交流。(三)審核中央有關單位和省一級單位準備公開發表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和現任中央常委未發表過的歷史文稿(包括文章、講話、批示、電文、書信、詩詞等)和有關音像制品;為國內外重要的百科全書或辭書審核、撰寫或提供我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條目釋文;協助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審核準備公開發表或出版的有關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的重要圖書、文章及音像制品等;協助中央和宣傳部、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和電視作品。(四)負責聯系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聯系的其他老一輩革命家和歷任中央主要領導人著作的編輯和年譜、傳記的撰寫工作。
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是黨中央直屬機構。中央編譯局是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編譯和理論研究機構,主要職責是:編譯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翻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及在當代的發展,研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現狀、理論和實踐。收集和整理馬列主義、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文獻信息資料。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黨史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化黨史研究和準確記錄反映黨的歷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必須進一步增強黨史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須進一步提高黨史工作服務改革穩定大局的水平。
為加強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統籌黨史研究、文獻編輯和著作編譯資源力量,構建黨的理論研究綜合體系,促進黨的理論研究和黨的實踐研究相結合,打造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高端平臺,將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編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作為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保留中央編譯局牌子。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主要職責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編輯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文獻、黨和國家重要文獻、主要領導人著作,征集整理重要黨史文獻資料等。
參考文獻:
[1]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M].人民出版社.2018.
[2]鄒錫明編.中共中央機構沿革實錄[M].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