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鵬
摘 要:多年來,我國地勘工作一直由國家計劃統一管理,公益性和商業性混在一起運行。對地質勘查實行事業管理體制,造成了探礦權屬與勘查單位脫離。雖然在歷史上曾經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現在它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本文以地勘企業創新管理研究為主要內容,重點對企業制度創新、生產技術和產品創新,以及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等方面進行論述,為新時期地勘企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創新管理;地勘企業;發展方向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創新理論進行了大量研究,特別是強調創新的商業化過程,認為創新不僅是想出新東西,而且要做出新東西,這就區別了企業創新與一般發明的不同[1]。在地勘企業的體制轉換和戰略性結構調整中,也不乏創新的實例和創新的業績,但是真正把創新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內容來抓還是不多見。實際上創新管理是企業長盛不衰的要訣,是活力的源泉[2]。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創新管理關系到地勘企業未來發展存亡的現實。
一、企業制度創新
地勘企業當前在體制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突出地說明了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迫切性。雖然對地勘企業的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幾年,并且取得了相當進展,但是目前很多地勘企業仍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近幾年來地勘企業在面向市場、開展生產經營中,很少有地勘企業的資本得到有效積累和很快擴張。形成規模經營。二是近幾年來地勘企業在戰略性結構調整中,國家到地方政府都投入大量資金,興辦不少經營項目,但是經營的成功率很低。三是地勘主業在市場經濟逐步推進的情況下,早已發現大幅度萎縮,幾乎沒有地勘企業能夠成建制地走出去,或宣布破產與關停。究其原因在于其原有的地勘體制,以及隨后進行的企業化改革,根本無法解決上述問題。
原有的體制導致了很多地勘企業還不是真正的企業,沒有完全實行資本金制度,即使企業資不抵債,也無“資產”可破,國家承擔無限責任。加之大多數地勘企業并沒有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產權關系極為模糊,下級辦企業主要靠向上級要錢,即便是銀行貸款,也要上級擔保,而下級向上級的借錢不能及時歸還,上級也基本不給下級應有的自主權。所以這種體制不改革,根據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地勘企業改革的方向應當是跨躍式的由企業化管理汽接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化,這就是地勘企業的制度創新。
對地勘企業實行現代企業改革,可以實行以地勘局為單元、以地質大隊為基礎,把原來的工廠法人放在地質大隊這一級,然后通過產業關聯、地域關聯或以效益好的地勘企業為龍頭,法人之間互相參股、持股,組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地勘企業在實行相互之間法人持股、組成規范的公司制度時,應當對國有資產進行剝離,把非經營性資產和福利性資產剝離出去,同時把離退人員及富余人員也剝離出去。但新組成的公司應當按一定比例提取社會勞動保險金,交給原來地勘企業使用。實行這種分離時,地勘局最好按地區組成管理中心,負責離退人員和富余人員的管理。并經營一些物業。原來的地勘企業可逐步撤銷。對企業化程度比較高、經濟效益比效好的地勘企業(大隊),也可以單獨組建有限責任公司、但不宜搞獨資的,應當讓職工入股,由工會行使職工股權的管理。
二、產品和技術創新
產品或勞務是企業利用社會資源的最終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能最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生產出最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或勞務,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3]。縱觀國內外一些著名大企業的發展史,也就是不斷用新產品占領市場獲得用戶的歷史,產品創新必然要求對現有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提出新的要求。技術創新又為新產品的面世創造了條件。如果把產品創新稱作生產技術創新的“感應器”,那么技術創新就是產品創新的“催化劑”。從生產本身講、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也離不開生產技術創新。所以一定要把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結合起來抓。
地勘企業的發展采用從技術成果開始,經過技術創新到出產品的短鏈條,這條路子更切合企業的實際。因為從總體來講,地勘企業及其主辦的多種經營,技術層次比較低,研究力量薄弱,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差。這就決定了地勘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必須主要著眼于對現有產業技術的改造、升級,對國內外新技術成果的吸納、應用,對適銷對路產品或勞務的研究開發。即立足于實際,建立起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內部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其主要包括項目決算機制、人才激勵機制、資金投人機制、技術擴散機制。切實提高科技對地勘企業及其主辦企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三、管理創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地勘企業和企業面對著各方面的挑戰。企業管理必須創新。管理創新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整合企業的資源,提高企業的業績。管理創新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創新,也包括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4-5]。資本經營就是一種管理理念創新。資本經營的理念是對傳統的生產經營理念的揚棄。運用資本經營理念可以為地勘企業和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使其在機遇和挑戰共存的時代里得到更大的發展。
資本經營是指對資本的籌劃和管理活動。從微觀層次說,資本經營就是對企業可以支配的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運籌、謀劃和優化配置,以實現最大限度資本增值目標、資本經營的內容,從其經營形式上劃分,可分為實業資本經營、金融資本經營、產權資本經營和無形資本經營。
根據資本經營的內含及其特點,聯系地勘企業及其主辦的企業的實際,可以看出,在地勘部門和地勘企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中,以及其管理、改革和發展中,推行資本經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資本經營可以促使地勘企業及主辦企業的資本得到迅速積累和擴張,可以促使地勘企業盤活資產存量,激活呆滯資本,可以促進地勘企業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以推動地勘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地勘企業的改革等。
四、制度、技術與管理創新的協調
經營管理創新的上述三個方面內容,是一個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矛盾統一體[6]。地勘企業在開展經營管理創新中應當把握和處理好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應當把制度創新擺在第一位,以創建現代地勘企業制度來帶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是因為地勘企業的改革還遠未完成,現存的企業制度尚不能給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帶來足夠強勁的激勵。歷史經驗表明,在社會相對平衡時期,技術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方面,而在社會轉型期間,制度創新較之技術創新,就會上升為決定性因素。因此,當前地勘企業必須加速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化推進相互投股,為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拓展必要的存空間。
五、結語
創新管理是一種決策,其中技術創新的創造性和不確定性,更決定了其管理本質上是一種非程序化的決策。這就要求企業決策者要有較高的判斷能力和決策水平。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傳統管理之下能培養出來的,它是在創新實踐中通過學習培養出來的。 創新管理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需要結合地勘企業的當前現狀,重點對企業制度創新、生產技術和產品創新,以及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等三方面進行管理與改革。
參考文獻:
[1]柳卸林.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M].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7.
[2]郭斌. 界面管理:企業創新管理的新趨向[J]. 科學學研究, 1998(1):60-67.
[3]許慶瑞, 鄭剛, 陳勁. 全面創新管理:創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論溯源與框架[J]. 管理學報, 2006, 3(2):135-142.
[4]許慶瑞, 鄭剛, 喻子達, 等. 全面創新管理(TIM):企業創新管理的新趨勢——基于海爾集團的案例研究[J]. 科研管理, 2003, 24(5):1-7.
[5]陳勁, 鄭剛.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J]. 管理學報, 2004, 1(1):119.
[6]許慶瑞. 應用全面創新管理提高中小型企業創新能力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 2009, 23(s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