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很多人常常感覺胸口有燒灼感,尤其是在吃飽飯以后,感覺反酸水到了口腔里,有時甚至伴隨著食物——別不把這當回事兒,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典型癥狀是燒心和反流。燒心是指胸骨后燒灼感,反流則指胃內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動的感覺。但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并無燒心及反流的癥狀,可表現為胸痛、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及噯氣等不典型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高達 10%~30%,在肥胖老年患者中尤為常見。因其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很多人不當回事,也就忽略了本病的診治。但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證實:胃食管反流病會增加老年人 2~3 倍的上呼吸消化道惡性腫瘤風險。
胃食管反流本來是個小病,為啥會導致癌變呢?研究者認為,很有可能是胃消化液反流到食管、喉部、口腔和支氣管等部位后,來自胃部的強酸性消化液直接導致這些部位的慢性炎癥,出現反流相關的組織損傷。長期的慢性炎癥反應刺激,會產生氧自由基、活性氮類,進而引起細胞內酸化,通過增殖細胞內信導通路的活化,最終導致細胞內原癌基因的激活,出現癌變。
不僅燒心,還招癌,你還不把它當回事?
胃酸本身是個好東西,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死食物里的細菌,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還能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幫助消化。但是,胃酸并不安分,不愿意好好呆著,若反流到了食管會對食管造成一些腐蝕性的傷害,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于)胃液,引起臨床胃食管反流癥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我們就稱之為胃食管反流。
當胃酸跑到食管中,我們就會出現反酸、燒心的感覺,還可能出現噯氣。說到噯氣,人們往往會把打嗝跟噯氣弄混,其實二者很好區分。打嗝是突然著涼之后的膈肌痙攣,無法人為控制,會發出“嗝~嗝~嗝”的聲音,平時治療打嗝主要方法是嚇一跳,或者一口氣喝下一杯溫水,以及憋氣一段時間。而噯氣作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個癥狀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正常人也會有噯氣,而且還很重要,就像是嬰幼兒的“拍嗝”,是促進消化的一個方法。但如果是在固定的時間、持續的噯氣,那就已經超出正常了,應該高度懷疑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
胃酸是一種無色透明酸性液體,其pH值為0.9~1.5。pH值是衡量酸堿度的國際標準,從0~14標志著最酸到最堿,咱們常吃的山西老陳醋,夠酸了吧,pH值大約是2.5~3,但胃酸的酸度是陳醋的2倍以上。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而鹽酸是三大強酸之一,腐蝕性很強,一旦反流到食管,會酸蝕食管黏膜,導致食管黏膜充血、腫脹,甚至產生潰瘍。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胃酸酸性這么高,腐蝕性這么強,為什么包裹胃酸的胃卻不會被腐蝕呢?因為胃壁會分泌出一種黏液,形成保護膜(即胃黏膜)保護著胃壁。胃黏膜從里到外分別為“黏液凝膠層”和“黏膜上皮細胞”,這兩層組織總厚度約1毫米,它們就像兩道屏障,防止胃酸侵蝕到胃壁。
正常條件下,胃黏膜層的細胞經常更新,老細胞不斷地從表面脫落,由組織內的新生細胞取而代之。有調查統計,人的胃每分鐘約有50萬個細胞脫落,胃黏膜層每3天就全部更新一次。可見,胃的內壁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也可以在幾天或幾小時內完全修復。所以人的胃并不是不會消化自己本身,而是在被消化到某種程度后就會立即自我更新。
但是,如果過量飲酒,吃得太飽、太咸、太甜,或長期吃藥(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導致反酸燒心。因為,這些東西可能一下子破壞這個屏障,讓胃酸的刺激達到了胃壁。
胃酸會反流到食管主要是因為賁門松弛、發炎。
“三節車廂兩關口,食管賁胃幽十二,剎車賁幽關不及,后車容物進前廂。”
這是形容消化系統的一個順口溜。也就是說,消化道就像一個火車,中間的3個車廂為食管―(賁門)―胃―(幽門)―十二指腸。食管一般沒有乘客,食物經過賁門后通常會在胃里坐半個小時,然后經過幽門進入下一個車廂,平時這兩個門沒有回頭路,自動關閉。有的火車快,有的火車慢,但無論如何,總有剎車的時候。當車廂間的關口年久失修,或者受到雨水侵襲,或者漏油,就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等原因,無法及時閉合,在急剎車的時候,胃里面的乘客被甩到了食管,狠狠的砸在食道壁上,本來沒有胃酸的食管,就感覺到胃酸的侵襲,產生反酸燒心,就成了胃食管反流病。由于這個情況的刺激,賁門更關不上,更多的乘客回到了食管,就是反流性食管炎。
賁門關不上還有個原因就是賁門括約肌的松弛。以下原因都可能造成賁門括約肌松弛:
● 老化 賁門括約肌就是一個環狀的肌肉,如一個圈箍在那里,造成它松弛的主要原因是老化。對于老年人而言,食管的機能下降,括約肌的松弛,會導致閥門關閉不全,應該閉合的時候,沒有閉合,胃酸反流到食管,甚至咽部、口腔。
● 物理壓力 很多人吃起東西來沒有節制,往往撐的吃不下才不吃了。想象一下坐火車,中間車廂載滿乘客,本來賁門已經關好,但是胃的蠕動就像是火車在運行中遇到顛簸,沒地方去的乘客很可能就被擠到前一節車廂。門也擠破了,于是,總有乘客(胃酸)在顛簸中被迫回到第一節車廂——食道,所以我們平時不宜吃得過飽。
● 炎性刺激 咖啡、濃茶、吸煙、辛辣等飲食的刺激,就像是賁門的油污,破壞了胃的黏膜層,讓賁門失去了自如的開關。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吸煙不僅能直接傷害消化道的黏膜,還能讓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50%,造成炎癥刺激。
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這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疾病從生活中來,就要到生活中去,日常生活中做到這幾件事,可減少胃酸反流:
1.選用15~20厘米高的枕頭,比正常的要高一些,造成頭高位,形成食管高而胃低的樣子,可防止胃液部分反流。
2.睡前3小時別進食。吃東西就會帶來胃酸的分泌,減少晚餐,并避免零食刺激等,可以避免胃酸過多分泌。
3.吃飯宜適量,不可暴飲暴食,以七八分飽為宜。過量飲食可加重胃的負擔,引起胃的消化功能障礙,使胃排空減慢。
4.盡量減少咖啡、濃茶、巧克力、高脂肪飲食的攝入量。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對于同一種食物的反應性不同。大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進食過甜的食物會引起燒心,但也有個別患者燒心時食用甜點會緩解癥狀。所以,我們自己應對容易引起燒心的食物做個體化記錄,避免再次服用相同食物,引起疾病復發。
5.腰帶不宜過緊。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松松腰帶,減輕腹壓,來影響胃酸的反流。
6.減肥。研究發現,胃食管反流病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為常見,這可能與他們日常飲食過多有關,所以超重、肥胖人群應科學減肥,降低發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