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成
桃花癬,又名白色糠疹、單純糠疹、鏈球菌紅斑、鏈球菌糠疹、單純面部糠疹、寄生性色素缺乏、面部干糠疹等,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膚病,表現為邊緣模糊的色素減退斑,組織病理顯示黑色素細胞減少,但皮膚局部病灶改變較為簡單,易發生于皮膚較黑或有異位性體質的人。
該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們皮膚的新陳代謝變得十分活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日漸增多,在接觸到各種過敏原后易發生過敏反應。再加上,春暖花開適宜于花粉、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這些東西隨著陣陣春風到處飛揚,飄到人們裸露的皮膚上,就易引起過敏性皮炎和斑疹。據測定,春季陽光中紫外線含量極高,人們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也很高,尤其是在冬季深居淺出的女性,長時間接觸強烈紫外線照射后易引發桃花癬;家庭寵物身上的各種昆蟲,如臭蟲、跳蚤、虱子、蠓蟲等的叮咬,以及過敏體質人群吃魚、蝦、蛋后,均可造成過敏反應,引發病證;另外,消化不良、維生素攝入不足也會誘發桃花癬。
本病主要表現為皮膚上有白色斑片,開始為少數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斑片,呈淡白色或淡紅色,邊界清楚,斑片逐漸擴大增多,表面較干燥,多有少量灰白色鱗屑。斑片多見于顏面部,尤以面頰部、額部多見,偶見于頸部、四肢及軀干。多在春秋季節發病,且多發生于兒童、少年,也偶見成人發病,患者一般沒有自覺癥狀,部分可有輕度瘙癢,經過數月至一年后,斑片可自行消退,僅留輕度的色素減退斑。
對于桃花癬的防治,需要采取綜合措施。一是針對病因,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風吹日曬,停用劣質潤膚品;二是應規律生活,限制高脂肪、高糖飲食;三是忌飲酒類,多吃新鮮蔬菜。另外,桃花癬不可亂用癬藥,否則會加重病情,局部治療可用硼酸軟膏,或將2.5%~5%白降汞軟膏、0.5%金霉素軟膏涂在白色鱗屑斑上,同時內服維生素B2、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A、維生素D等。為預防季節性皮炎發生,可于易發季節前1~2周口服抗過敏藥物色苷酸鈉;在患了季節性皮炎后,建議平時用冷水洗臉,不用熱水燙洗,更不能搔抓。此外,還需注意以下4點:
1.老年人對口服抗過敏藥物較敏感,應適當減量。
2.新生兒、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甲亢、高血壓、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應慎用口服抗過敏藥物。
3.青光眼患者禁用鹽酸賽庚啶。
4.口服抗過敏藥物不宜與乙醇、中樞抑制劑同時服用。
藥浴是中醫內病外治方法之一,藥浴療法能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皮膚、孔竅、腧穴等,能迅速直達病所,取得良好療效;同時,藥浴療法可以避免藥物直接進入人體大循環,減少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的毒副作用。
藥浴是借水的溫度、水的機械刺激和藥物的作用,對機體發揮療效的。當利用熱藥液在皮膚或患處熏洗時,由于溫熱刺激,引起皮膚各處的血管擴張,能促進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及淋巴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和全身機能,并能疏通及促進經絡的調節活動功能。藥液還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系,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本病由風熱閉塞腠理而成,有風的特性,“風勝則癢”“風者,百病之長也,善行而數變”,故疹無定形,有母、子斑,“風勝則燥”,膚干起屑。本病又有熱的特征,屬陽癥,“陽勝則熱”,熱為火之征,性炎上,色為有形,故有疹斑。
一、辨證選方
1.風熱
組方與用法:連翹、丹參、桃仁、地膚子、白鮮皮各各12克,生石膏、生地各30克,當歸、赤芍、荊芥、蟬衣、知母各10克,紫草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有祛風養血之功效。
2.熱毒
組方與用法:紫參、丹皮、大青葉、山豆根、蟬蛻、白鮮皮、苦參、黃柏各12克,生地、茅根、板藍根各20克,銀花30克,連翹、地膚子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涼血解毒之功效。
二、外治法
1.寒水石洗劑外搽(寒水石、爐甘石粉各60克,青黛粉20克,冰片4克,甘油40克,蒸餾水加至400毫升)。
2.顛倒散洗劑外搽(硫磺、大黃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
3.青黛清涼膏外搽(青黛粉5克,清潔膏95克)。
4.苦參湯外洗(苦參、蛇床子、浮萍各30克,白芷、野菊花各15克,石菖蒲9克,地膚子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