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李璠,王景松,葛俊夏,萬明麗,魯書建
(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1400)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電動汽車的穩定性、方便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于純電動汽車的充電系統使用要求會更高,在我司車輛推出的使用過程中,前期出現充電問題導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在設計優化充電問題時不僅要考慮充電時間盡量小,而且必須保證汽車充電使用的穩定性。
本文主要針對某款純電動物流汽車的充電系統特點,通過設計優化進行車輛充電系統的系統升級,解決客戶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并達到后續設計優化的思路引導。
我司車輛主要以物流車為主,其市場分布具有以下特點:①主要用于物流行業;②分布相對密集;③充電時間集中;④客戶充電使用環境不一致;⑤客戶充電接線存在參差不齊現象;⑥使用充電方式多樣化。
針對以上特點,主要暴露出來的使用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交網配電接線方式混亂,出現未搭鐵、過溫、短路、漏電等保護故障;②多臺車充電過程中出現交網電壓降低,充電電流增大,出現16A三角插頭灼燒現象;③車輛恒功率充電,當電壓下降,易報過流故障。
根據國標GBT 18487.1-2015《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要求,交流充電必須具備漏電保護、短路保護、過壓保護、欠壓保護、過流保護、缺地檢測、過溫保護。
關于純電動物流車在市場應用中的問題,主要分三方面進行優化處理,主要包括:①交網配電要求的統一規定;②三角插頭端增加過溫保護;③在確保硬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恒功率模式”充電改為相對“輸入恒流模式”充電。
中國低壓電網采用三相四線制,即A、B、C三相加上中性線 (零線)N,三相中任一項作為火線L與零線N組成單相電,慢充電路由火線L、零線N及搭鐵線PE組成,根據售后反饋,跳槍多為居民區用電,因居民區三相用電分支較多,電壓不均衡且波動較大,易引起過流現象。因此交網配電要求應滿足以下原則。
1) 單臺車充電時,線徑L=2.5~4 mm2、N=2.5~4 mm2、PE=2.5~4 mm2,空氣開關需選用C32規格以上,16 A插座需為工業級。接線方式為配電柜-空氣開關-16 A插座。
2) 多臺車充電時,線徑L>n×6 mm2、N>n×6 mm2、PE=6 mm2、L1=L2=L3=L4=L5…Ln=2.5~4 mm2、N1=N2=N3=N4=N5…Nn=2.5~4 mm2。空氣開關需選用載流能力滿足總體電流需求:I>n×16 A規格以上,16 A插座需為工業級;接線方式為配電柜-空氣開關-電工母排工作。
現階段,我司BMS采用恒功率充電,當交網電壓下降時,電流增大,若交流輸入電流大于過流閾值 (16 A),充電槍上的控制盒會報過流故障,停止工作,具體計算如下。BMS需求功率:
PBMS=V交額×Icp
式中:V交額——BMS默認的交網額定電壓220VAC;Icp——占空比×100×0.6(國標)。
根據OBC輸出功率P輸出=PBMS,可計算出交流輸入OBC的功率:

式中:η——OBC整機效率,0.9。

當多臺車同時充電或特殊時期交網電壓下降時,由于恒功率充電模式,會導致I輸入上升,當輸入電流不大于閾值16 A時,長時間大電流充電,導致三角插頭接合處發熱嚴重,當溫度高于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灼燒現象。
對此進行優化設計:在三角插頭處增加熱敏電阻進行16 A三角插頭導體溫度的檢測,當控制盒檢測到溫度傳感器的溫度超過85±5℃,持續時間大于10 s,控制盒應進入溫度保護狀態,切斷電源線上的電流;當溫度回落75±5℃以下,持續時間大于10 s,或溫度保持在75±5℃,持續時間大于10 s,控制盒恢復工作狀態,恢復電源線上的電流,不限恢復次數。具體接線示意圖見圖1。

圖1 接線示意圖
為優化已經投入市場的車輛,我司采用的原則是:在保證硬件及通信協議字節寬度不變的前提下,進行軟件控制方面的優化,主要從設計方案、方案驗證、問題處理三個方面進行。
將恒功率充電模式改為輸入恒流充電模式,我司充電機工作采用CAN激活方式,通過控制單元發送開機指令及相應需求,直流電流改進前簡易流程見圖2。
圖2所示當車輛充電時,VCU接收到CC信號,VCU判斷電纜允許的最大電流,并通過CAN發送至BMS;同時激活BMS、儀表、DCDC;BMS將充電繼電器吸合,根據CP信號判斷出供電設備的最大電流,結合電池、VCU所發送的電纜最大電流,綜合判斷出請求直流充電電流并通過CAN發送至OBC;OBC根據BMS所請求直流電流及自身功率開始給電池充電;當達到停止充電條件,BMS斷開相應繼電器。
優化設計方案為BMS將充電繼電器吸合,根據CP信號判斷出供電設備的最大電流,結合電池、VCU所發送的電纜最大電流綜合判斷出最大允許交流輸入電流并通過CAN發送至OBC;OBC根據BMS所請求最大允許交流輸入電流及自身功率開始給電池充電;當達到停止充電條件,BMS斷開相應繼電器。

圖2 修改前簡易流程圖
具體通信協議優化點:①增加OBC發送至BMS交流輸入電壓;②增加BMS發送至OBC最大允許輸入交流電流;③將BMS發送至OBC充電所需電流改為直流側最大允許輸出電流。具體見圖3~圖6。

圖3 OBC發送至BMS部分信息

圖4 增加后OBC發送至BMS部分信息

圖5 BMS發送至BMS部分信息

圖6 增加后BMS發送至BMS部分信息
通過將充電機程序進行更改,BMS程序進行更改,對程序進行不同電壓、不同充電槍的測試,具體測試數據曲線見圖7和圖8。

圖7 占空比為21.66%模式13 A充電槍測試曲線

圖8 占空比為21.66%模式16 A充電槍測試曲線
通過測試數據繪制的曲線可以看出,輸入交流電流基本趨于直線,則可以確定輸入交流電流可以達到相對恒流輸入。
在充電測試期間限流輸入15.6 A時,開機啟動,鉗流表顯示輸入電流達到34 A左右,隨后降到要求范圍。
通過實驗室模擬試驗條件,帶電池啟動,充電電壓374 V左右 (CV模式電子負載),用電流槍和鉗流表同時檢測輸入電流。鉗流表顯示34 A左右讀數,示波器檢測到有100 ms左右的大電流輸入,示波器波形見圖9。
原因分析:軟件對輸入電流的限制,是自檢功能完成后,才進行輸入電流限制,會有一定時間的延時,所以上電一瞬間會有一個大輸入電流,隨后軟件檢測到超過要求的輸入電流,啟動限制輸入電流到要求范圍。
更新軟件后,鉗流表和示波器都未檢測到有大電流輸入,示波器波形見圖10。
軟件優先對輸入電流進行最大限制,實時檢測和控制,解決輸入電流脈沖問題。

圖9 瞬間啟動大電流波形

圖10 更新軟件后的波形圖
本文針對我司現有純電動汽車的充電特點,按照GB/T 18487.1-2015、GB/T 27930-2015的設計要求優化適合我司車輛的充電方式,通過以上三個大方面的優化,基本可以解決硬件故障以外的充電問題:①交流配電的要求解決用戶接線混亂的現象;②16 A三角插頭增加溫控傳感器,可以解決因三角插頭發熱嚴重導致灼燒現象;③“恒功率充電”優化為“輸入恒流充電”可以解決在不同電壓范圍正常充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