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輝 邦達倫科(Бондаренко)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很多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建筑物已經失去原有功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如何再次利用其自身價值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中國創盟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近年來開展了很多舊建筑改造成博物館的項目,采用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延長舊建筑的使用壽命,讓其能夠被再次高效利用,實現了最大限度保護材料和節約能源。
關鍵詞:舊建筑;博物館;改造設計
在中國創盟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設計實踐中,改造是博物館室內設計的一種方法。今天,由于建筑物的壽命延長,舊建筑物作為博物館被重復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擴張,保護材料和節約能源。正如印度探險家馬哈·查克拉博蒂所指出的那樣,“任何歷史建筑都象征著當時的人民和文化。它們的建筑、美學、歷史、紀錄、考古、經濟、社會和政治價值,都會激發人們的情感”。
中國創盟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設計是在改造過程中對內部空間做了根本改變的一個有趣例子,該建筑將過去的兩座行政大樓變成了上海的玉器藝術博物館。
第一部作品 - 玉器藝術博物館(玉器藝術博物館)(2013年)是將過去將辦公樓改造成藝術博物館。通過改變內墻的幾何形狀來改變空間。在一樓,他們保留了矩形建筑結構的輪廓,而在二樓,他們采用了曲線形,并將博物館藏品安置在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的地方。展覽空間被設計成內彎形的。黑色墻壁和天花板的配色方案,營造出一種神秘感。 在這樣的環境中,藝術作品就像是置于鮮明對比的明亮壁龕中的珍寶。
2016年,上海第二座玉器博物館(玉器博物館)開業。新的室內設計完全背離建筑的建筑風格,并采用非線性原理。球體是主要的內部構型。它在內部形成幾種尺寸的空隙,從不同角度平滑地相互融合。這個設計讓觀眾想起中國裝飾和應用藝術的傳統作品 - 象牙拼圖,它們是彼此嵌套的空心球,每個都可以獨立旋轉,并用華麗的鏤空圖案裝飾。
在建筑改造過程中,作者特別拒絕使用自然光,用裝飾隔板關閉所有現有窗戶的開口,這使得展覽空間完全的內向的。人造光照射在蜿蜒的三維形狀上,沿著各種表面被反射,逐漸在空間中消失。彎曲的墻壁展現出輕木的紋理,并將整個展覽空間劃分為幾個微空間,藝術作品位于隱藏的照明壁龕中。
因此,設計解決方案中使用的改造技術使我們能夠隱藏建筑的現有結構,并創造一種與外部完全不同的新的,具有隱喻意義的新氛圍。
下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北京民生現代藝術博物館。它位于一棟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工廠大樓內,由當地建筑公司Pei-Zhu工作室設計。Pei-Zhu工作室將原工廠的內部設計改造成了一系列各式各樣靈活的展覽空間,保留了原有結構的工業特色。
根據建筑師的說法,“位于798區的松下工廠遭到毀壞和破壞,但生產建筑的粗糙,簡單和真實,與現代藝術的觀點相吻合。”據作者介紹,民生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概念源于此,它尊重工業建筑的簡約與現實,注重現代藝術空間的未來,挑戰傳統藝術博物館。
在改造過程中,交叉幾何體積的新元素給建筑立面新增了富有表現力的元素,形成了大廳中庭的入口。選擇彼此疊加的鋁合金板作為包層材料。金屬的光滑表面可以彌補現有工業設計的粗糙外觀。根據建筑師的說法,“這種材料在陽光下像絲綢表面一樣閃閃發光,奇異且出人意料。此外,漫反射賦予了建筑更多光線,并使其與環境融為一體”。
博物館大廳可以通往三個不同大小的畫廊,書店和沿著建筑物后面延伸的庭院。入口區域的內部設計也采用了在立面上使用的帶有傾斜平面的方法,其中墻壁通過傾斜開口切割,與傾斜的天花板相交。
在重建的中庭區域內進行內部裝修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從根本上調整現有建筑的結構基礎來實現變形。由于壁面和天花板表面以一定角度相交,所以空間有動態感,充滿張力。該設計與開放式展覽空間,藝術博物館前的雕塑公園,屋頂展覽區和中央庭院相結合。 與傳統的封閉展覽方式相反,該區域的設計解決方案實現了公開和靈活性的理念。其核心觀念是藝術博物館應該是公眾,藝術品和藝術家之間互動和交流的空間,而不是成名藝術家展示名氣的神殿。與該區域相鄰的展覽空間保留了工業廠房特有的簡單幾何形狀。支撐著樓板的粗糙混凝土梁保存和展現著建筑結構的基礎,反映出原先的建筑功能。白色的配色方案與墻壁,地板和天花板的表面相統一,用于協調不同空間形式,為展示藝術作品創造了有利條件。
因此,上述所研究的示例展示了在翻新建筑時實現改造的兩種方法。第一個是專注于隱藏建筑現有結構的設計方案,營造一個新的,具有隱喻意義的氛圍,與外部全然不同,并且不帶有之前建筑用途的痕跡。相反,第二個是將變形元素和保留過去功能的特定特征相結合。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在現代內部裝修與過去歷史之間形成一種象征性的聯系
參考文獻:
[1]鄭惠婷.基于舊工業建筑既有產業展示的博物館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2]龔稼琦.基于歷史建筑改擴建的博物館設計方法——以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6(7):174-175
[3]Archi-union interprets jade museum from 3d calligraphy URL: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archi-union-jade-museum-shanghai-china-01-21-2017(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5.06.2018)
[4]ChakrabortyМ.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their adaptive return to the museum. Journal of Conservation and Museum Studies(JCMS).2014.Vol.47.URL:http://www.msubaroda.ac.in/museologyjournal/XLV-XLVII2014_article4.php (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15.10.2018)
[5]Studio Pei-Zhu converts a Beijing factory into Minsheng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URL:http://www.dezeen.com/2015/09/10/studio-pei-zhu-converts-beijing-factory-minsheng-art-museum-china/(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8.09.2017)
[6]Бондаренко?.В.Чжаохуй Ван Запровадження категор?ального апарату ?екстравертивний? та ??нтровертивний? стосовно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нтер?рного простору сучасних музе?в.Традиц?? та новац?? у вищ?й арх?тектурно-художн?й осв?т?:зб.наук.праць.Харк?в:ХДАДМ,2018.Вип.2.С.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