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的職業教育必須走向國際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運用SWOT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中國職業教育的優勢在于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帶來就業與創業的領域拓寬,推動職業教育越來越成熟;劣勢在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不足、品牌化不強;機遇在于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職業教育大力扶持;威脅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文化差異。針對分析結果,本文提出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SWOT分析;“一帶一路”倡議;職業教育;國際化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積極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但職業教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還遠遠沒有跟上中國經濟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職業教育需要進行國際化轉型,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品牌,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本文運用戰略思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SWOT)分析,嘗試發掘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空間。
一、“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經濟發展帶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總體上處于上升期。職業教育是為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培養輸送技術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陣地[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繁榮,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相對強勁。研究表明,“一帶一路”沿線49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2.3%,部分國家的職業教育比例不到10%[2]。因此,“一帶一路”國家在經濟和職業教育的發展上都具有巨大潛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也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發展戰略,特別是在高鐵、交通、航天等方面取了突出的成就,這為中國職業教育塑造國際化品牌提供了高質量的基礎準備。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達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3]。經濟交流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以我國為龍頭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2)海外就業與創業機制不斷成熟。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975萬,創歷史新高。面對國內巨大的就業壓力,中國能否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一般年齡在20歲左右,滿腔熱情,充滿勇氣。因此,要抓住年輕人的這些特點,積極引導其在海外就業與創業。這不僅有利于解決國內就業壓力,也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走向國際化。2017年12月,教育部指出,有必要把畢業生就業和創業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相匹配[4]。在不斷加強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指導工作的同時,中國還在不斷擴大就業范圍。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了近18萬個就業崗位。這不僅有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為我國留學生提供了就業和創業的便利條件,有利于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2.劣勢分析
(1)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缺乏。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最緊缺的人才類型是語言人才[5]。2017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將大力培養“一帶一路”語言人才列入“‘一帶一路語言戰略”,使其成為中國語言文字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 。根據中國翻譯協會的數據,中國超過90%的翻譯機構提供英漢翻譯服務,而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服務的人才和機構則少得多。中國在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的人才培養上尚顯乏力,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嚴重不足,制約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和增長[7]。在人才素質方面,我國許多職業院校存在著過分注重技能而忽視綜合素養的現象,職業道德和國際視野的培養成為薄弱環節。學生缺乏國際視野,缺乏將時代需求與個人規劃相結合的意識,這將影響我國的職業人才輸出。
(2)職業教育品牌薄弱。市場表現和教育質量是職業教育品牌化的核心。我國職業教育過去由于缺乏社會服務性,缺乏長遠規劃,缺乏品牌效應,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以國際合作辦學為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項目中,70%為具體的專業合作項目,本科課程合作辦學項目占比不足4%,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89所院校中只有9所上了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榜單[8]。我國職業教育對海外優質大學和資源的吸引力較低,這間接反映了我國職業教育品牌的薄弱。品牌與認同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的職業教育只有在大力提升實力和素質的前提下,才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吸引更多的優質合作伙伴,從而提高中國職業教育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3.機遇分析
為了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全國已成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62個,職業教育集團約1300個[9]。2015年,教育部指出,要注意利用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加強國內外優秀大學之間的聯系[10]。2016年,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發布《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指出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業問題更加突出,呼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校企聯合培養,增加人才供給。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倡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和教育方面著眼于長期合作和協調發展[11]。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對“交流”的內涵進行了新的解讀,強調要更加深入地交流,要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溝通與合作具有重要的啟發性。這些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4.威脅分析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文化發展起到了橋梁作用,文化自信起到了引領作用,文化目標的實現反映的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度。只有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溝通,才能形成“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層次價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宗教和其他社會文化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差異大。從短期來看,文化差異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在文化認同與尊重、職業技能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構成了挑戰。首先,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刻板印象”會影響人們的認知。對地理和人文科學的認知偏差將影響工人的態度和行為。第二,文化認同和尊重也會影響被雇傭者的行為和態度。缺乏一定的文化認同和對工人的尊重,容易導致“民族中心論”,不利于營造和諧友好的社會氛圍。第三,海外就業對員工的轉崗適應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為了確保員工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專業技能,必須構建其通用能力。
二、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推進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路徑
1.強化優勢
“一帶一路”倡議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而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對經濟產生了反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與中國職業教育相互促進的規律,并借此進一步發展經濟,打造職業教育品牌。2018年,中國留學生66.21萬人,外國來華留學生49.22萬 人[12]。出國留學生與來華留學生的“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我國教育品牌推廣還存在不足。2016年,中國10個省市引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項目。中國有24所大學建立了適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專業,努力通過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走上中國職業教育品牌化的道路。積極發展和建設留學場所,建立系統的留學教育體系,增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鼓勵沿線國家優秀學生來華學習。同時,“魯班工坊”和其他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場所的開辦,將增強中國職業教育的影響力。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創設的海外就業崗位,積極鼓勵國內的職業院校畢業生赴海外就業,積極推動中外合作辦學的畢業生在海外就業。
2.弱化劣勢
首先,加大國際人才培養力度。“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亟須大量人才,中國的職業教育短期內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人才供應。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法上,可以優先培養一批關鍵崗位上亟須的優秀人才支持建設。在培訓課程中,注重思想政治課的實施,在保證人才思想政治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專業多才綜合素養的培養,包括內部動力、綜合職業態度建設等綜合能力建設;注重將企業反饋指標納入人才評價機制,注重績效考核;為學校和企業培訓中的人文素質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軟環境。
其次,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品牌,著力提升職業教育的市場化屬性和質量水平。認真研究“變量”規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建立與企業合作的第三方平臺。及時發布最新的市場信息,加強學校與市場的聯系。學校與企業應協調制定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企業與學校相互參與。原則上保證雙方權益不受侵犯,合理規范雙方合作;注重加強實踐課程,讓學生進入生產一線。加強社會滿意度,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
3.抓住機遇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職業教育,為中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要實現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必須抓住機遇,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創新和優化辦學機制,積極協調建立行業認可的法律法規,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提高中國職業教育的水平,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品牌,將中國職業推向世界。
4.直面挑戰
面對文化挑戰,堅持文化信心是首要的應對之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為職業教育畢業生創造更多的海外就業創業機會,不僅要加強文化自信,還要注重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打下信念基礎。職業院校應優化課程設置,加強跨文化交際教育,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了解,傳播中國優秀文化,迎接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文化挑戰。
三、結論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一項重大倡議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向國際化進軍。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應抓住國家政策的大好時機,準確定位,積極應對挑戰,尋求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職業技術教育,2014(18)33-37
[2]李夢卿、姜維.“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7(1):16-21
[3]商務部網站.商務部就2017年全國農村電商發展情況等答問.網址:http://www.gov.cn/xinwen/2018-01/25/content_5260868.htm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2017年12月4日
[5]“一帶一路”數據觀.超九成媒體網民支持加強“一帶一路”人才建設十類人才最受關注.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39532.htm.
[6]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17)[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8年
[7]中國翻譯協會.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學術出版社,2016年
[8]王海超.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的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考試,2017(3):86-91
[9]教育部.教育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建議的答復.網址:http://www.moe.edu.cn/jyb_xxgk/xxgk_jyta/jyta_zfs/201712/t201711219_321766.html
[10]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Z].2015.10.19
[11]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Z].2016.07
[12]教育部.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網址: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3/t20190327_375704.html
作者簡介:
高燕(1981--),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職業教育出版中心編輯,研究方向:職教教育、高等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