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
摘要:巴基斯坦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打開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直接的重要橋梁。現對中巴貿易規模及中巴貿易發展進行了分析,對此提出了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巴基斯坦提供更多技術和資金支持;加強中巴在安全領域的合作;針對中巴貿易互補采取不同策略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巴貿易;一帶一路;貿易互補
中圖分類號:F2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4-0028-02
一、引言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重要倡議,2014年年底,正式變成國家經濟貿易中重要的戰略之一,該措施的目的是打通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之間的經濟通道,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經濟共同體。巴基斯坦與我國有深厚的友誼,而且是亞太地區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并且是印度洋北上中亞的必由之路,故而巴基斯坦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的項目,又稱“中巴經濟走廊”項目。
二、背景分析
2000年之前,中巴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尚未構成規模,貿易總量低于10 億美元。直至2000年后才逐漸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在正式實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之前,2000年到2014年中巴雙邊貿易額由11.62 億美元增長到160. 01億美元,雖然貿易額巨大,但是主要是由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出口帶動的,貿易規模相對其他國家來說還是比較小,同時巴方逆差不斷擴大,雙方貿易地位不平衡,中國是巴基斯坦的主要貿易伙伴,而巴基斯坦卻不是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這是由于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經濟基礎、產業結構、資源能源情況均不相同,故而在貿易進出口的類型方面表現出明顯差異。
三、中巴貿易規模分析
(一)中巴貿易總額分析
2000年至2008年,中巴雙方的進出口貿易雖然逐年增長,但是仍舊增長緩慢,貿易總額從9.2億美元逐步增長到67.8億美元,甚至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中巴貿易總額下降到65.2億美元,成為近十六年來首次的負增長。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結束,中巴進出口貿易呈現出飛速的發展,從83.8億美元快速增長至188.23億美元,相比2000年翻了十九倍之多。
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出口額從2000 年6.70億美元飛速增長至2016年的172.33億美元,貿易額占比率也從2000年的72.83%飛速增長至2016年的91.55%。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進口額(即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出口額)從2000年2.50億美元增長到 2016 年15.90億美元,但是在2002 年出現了下降,由2001年2.90億美元降低到2002年2.40億美元。同時,2014年至2016 年這三年也出現了持續下降,由 2014年22.50億美元降低到 2016 年 15.9億美元。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進口額十六年來未能突破30億美元,貿易占比率也從未突破30%,甚至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進口額于2016年出現最低的占比率,為8.45%。
由上述分析可知,雖然中巴雙方的貿易總額近年來快速增長,但是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出口額仍舊占了貿易總額的絕大部分,可見中國在中巴雙方貿易中的地位正在顯著加強。而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出口額占比較小,雙方貿易發展程度相較于中國外貿的規模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二)中巴貿易結構分析
現收集了2010年至2016年,中國對巴基斯坦各個產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數據,如表1所示。中國對巴基斯坦出口最多為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原料分類的制成品、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雜項制品。其中,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從2010年的9.58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18.34億美元,出口額增加了 91.44%。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也逐年呈現遞增趨勢,2015年出口額最高,為61.59億美元,相較于2010年的24.83億美元,增長了近48%。隨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中國對巴基斯坦出口機械及運輸設備于2013年呈現近乎翻倍增長,2016年更是突破50億美元大關,成功向巴基斯坦出口69.61億美元的機械及設備運輸。雜項制品2010年為6.79億美元,逐年增長至2016年的20.37億美元,出口額增長了三倍之多。一個國家對雜項制品的進口額恰恰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消費水平,故而上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國家的人均消費水平逐漸提高,經濟逐漸變好。
四、中巴貿易發展分析
(一)優勢
一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存在深厚的友誼,在政治領域聯系非常緊密,這注定雙方的合作都是友好和諧的。二是巴基斯坦地理位置優越。“一帶一路”第三條路線是以跨國公路為主的南線,起始北京,途徑新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巴基斯坦是連接中國新疆與西歐國際的重要樞紐,是打通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之間的重要經濟通道,其決定了第三條路線的成功與否。三是物資豐富。巴基斯坦主要以農業為主,種植業和畜牧業發達,牲畜數量全球排名第三。國內的礦產資源豐富,有著巨大的礦產儲藏,包括貴金屬、工業礦物、石材、巖石鹽等。
(二)劣勢
一是巴基斯坦2017年度的人均GDP約為1 570美元,相較于中國的人均GDP的8 000美元來說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由于經濟落后,巴基斯坦國內的基礎建設還較為薄弱,交通不便利,運輸成本高。二是巴基斯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具有豐厚的礦產資源,但是由于自身的技術和資金的落后,許多資源都深藏于地下,處于未開采狀態。三是中巴兩國存在貿易壁壘,巴基斯坦由于交通和技術限制導致出口規模小,出口產品結構單一,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競爭劣勢中。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出口是中國帶動的,不是因為有競爭優勢才帶動本國的出口貿易,這種方式不利于長久的貿易合作。
(三)機會
一是“中巴經濟走廊”新契機。2015年,中國和巴基斯坦簽下了將近460億美元的經濟走廊建設協議,這會加快中巴兩國之間的貿易,將更好的為兩國貿易發展做出貢獻。二是巴基斯坦經濟的復蘇。由世界銀行數據統計可知,最新可查的是2014年巴基斯坦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達到2 468.7632億美元,相比較于2010年的(GDP)1 774.0685億美元,增長700多億美元,增長39.16%左右。巴基斯坦的經濟復蘇也能為中巴貿易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五、中巴貿易政策建議
(一)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
中巴貿易存在很多問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貿易運輸不通暢,因此要加快“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需要建立暢通的中巴交通運輸網絡,以此來降低貿易運輸中的交通成本,實現兩國貿易的便利。加快公路的建設,投入更多鐵路的維修,同時不能忽略航空運輸這種更為便利的方式,加快建設更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能大大的降低中巴貿易的運輸成本。
(二)對巴基斯坦提供更多技術和資金支持
對巴基斯坦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才能實現更多優質資源的開采。巴基斯坦富含豐富的礦產儲藏,包括貴金屬、工業礦物、石材、巖石鹽等,這些產品恰好是我國需要的資源。如果大力開采成功,這將會使巴基斯坦的出口產品結構不再單一,增強出口貿易競爭力和優勢。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進口貿易額也會大大提高,減少貿易壁壘。
(三)加強中巴在安全領域的合作
只有兩國的邊境安全穩定,巴基斯坦國內政治穩定,才會促進雙方的貿易。兩國應加強在聯合邊境巡邏,團結合作化解邊境的恐怖勢力。另外,巴基斯坦應努力維持本國的政治穩定,注重民生,加強政府和軍方協同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建立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這樣才有利于經濟發展及兩國的貿易。
(四)針對中巴貿易互補采取不同策略
由于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貿易是互補的,故而中巴兩國應加大互補產業間的貿易力度,方能促進中巴之間的貿易。中國應該根據巴基斯坦的需求,加大生產有機化工產品醫藥用品、動植物油脂、皮革及皮革制品、橡膠制品、機電產品、電信光纜及道路鐵路運輸設備,保證產量的情況下同時保證產品質量,另外要不斷的創新品牌,加大品牌的影響力,從而加強這類產品在巴基斯坦的競爭力,從而擴大出口的市場占有率。
參考文獻:
[1] 鄭 剛.中巴經濟走廊的風險挑戰、大戰略思考及其對策建議[J].太平洋學報,2016(4).
[2] 江瑞瑞.“中巴經濟走廊”背景下中國與巴基斯坦商品貿易發展實證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2016.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