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委
摘 要: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高校中,若要開展藝術類的教學活動,就必須要確保教學人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觀念都具有絕對的藝術性價值。但當前多數高校在開展中國畫教學時,都會格外突出對畫技的培養,而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化性教育。因此中國畫教程中的文化缺失現象已經成型。需要重塑文化傳承的環境、內容、方式,實現繼承發展的重任。
關鍵詞:中國畫教學 文化缺失問題 對策分析
引 言
圖騰是最早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也是最早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很多優秀文化都是通過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傳承的。因此,繪畫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一種文化。中國文化歷史比較悠久,而繪畫也發展了很多年,其具體的繪畫方式和工具都是長久傳承下來的。而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人才至關重要,關系著中國畫的發展和未來。
一、中國文化與藝術心理
中國文化的思想體系自古以來以倫理為中心。在中國文化哲學中,首先是教如何處世為人。比如儒家的忠、孝、禮、悌、信;又如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可見,藝術被放在最后,通常只是當做“末事”來對待。這一觀點也直接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道”而輕“器”。由此可見,藝術心理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并且深受倫理心理的影響和制約。中華民族的藝術心理通過幾千年歷史文化發展,孕育和滋長起來。要歸納出中國民族藝術心理的特點,就不能脫離中國的文化思想體系,因為文化的自信來源于理解的加深。
二、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缺失的問題
(一)學生個人的學習素養有待提升
中國畫教學雖屬于藝術類科目,但學生也仍然要帶有清晰的學習目標和勇于堅持的心態去參與學習,才能保證自己在學習中國畫的道路上長期發展。但當前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致使高校內多數學生都需要固定的帶動作用力方能展開學習。簡言之,即學習的主動性較差。故部分高校的中國畫教學班級中,學生很難在學習技法之余對中國傳統文化展開研究。在少數已開通文化教程的高校中,專業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參與興趣也比較低。認為校方開通傳統文化課程的核心目標并不清晰,故僅將該課程當做“填充學分”的普通課程。這種從學習者內心深處而生的不認同感,實際上就是造成高校中國畫教育文化缺失現象產生的最根本原因。若學習主體封閉心門,不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缺失現象的覆蓋面便會不斷提升,導致更加嚴重的文化遺忘后果。
(二)中國畫教學的思想不穩定
當前中國畫教學的思想并不明確和統一,這是當前文化藝術教學波動過大造成的。改革開放以后,教學秩序逐漸恢復并且走上規范化的道路,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教師處在這個階段當中,老教師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但是大多已經退休,這就造成了中國畫在教學的過程中傳承傳統的繪畫技巧有了較大的阻礙。隨著當前教育的改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一直存在且不可避免,高校的學生在面對這種文化碰撞時不能夠全面地進行反思,因此容易在這種情況下迷失,教學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要想在傳統文化視角下促進中國畫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對教學的思想進行明確,對傳統的教學認知進行改變,打破禁錮。
三、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缺失的對策
(一)高校需升級教學觀念,重視中國文化教育問題
當校方認為在中國畫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切實價值時,相關教學體系便會圍繞該點而展開。學生也會在校方給出的教學體系中受到熏陶,進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初識者”。因此,高校若要改良教育系統文化缺失這一現象,就應該集結高校內的中國畫教育人員,先研究與中國畫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再將這些融化加以碎片化并糅合至中國畫教育體系中。在融合期間教師團隊需要注意,因應試教育的被動性所致,國內多數大學生的學習態度都比較被動。若校方直接給出與中國傳統文化理論相關的課程,就會激發學生的被動情緒。因此,教師應盡量使用滲透的方式,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令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明確自身所背負的藝術傳承責任。具體來說,教師可在一些基礎課程中,將某一筆法的教學作為滲透點。先在課前研究該筆法的創始者和通用者均為何人,準備與古代畫家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而后在課堂中先為學生講解基本的筆法知識,再拋出一些與創作者相關的線索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后,先由學生內部進行交流解答,若學生無法完成解答再由教師展開敘述。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既不影響日常的教學活動,又在潛意識層面為學生科普和夯實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理論知識。且以常規中國畫課程作為導入點,能夠加大中國文化與中國畫的關聯性特征,令學生直接掌握兩者的關聯關系。
(二)多元文化影響下形成美學概念
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在中國畫的品評當中十分適用,在不同的時期評價標準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但是文化觀念為基礎的內容是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的。將國畫與西方作品進行比較能夠發現,中國畫更加注重意境和趣味,倡導暗喻和意境美。因此,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多去感受祖國的山河美景。當前教育尤其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藝術學科,要想在世界文化當中保持優勢、長盛不衰,就需要立足于民族優秀的文化,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促進自身的發展,這是當前民族文化品質決定的。因此,在高校的中國畫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參與一些實踐性的活動,感受實際生活和自然,甚至去體驗異域風情的美好,提升自身的審美趣味,豐富自身的情感,完善自身的人格。這是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的積累,在自我反省的過程當中提升個人的修養,在繼承傳統文化當中創造出新的經典。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國畫創作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緊密,當代中國畫的創作離不開傳統文化,需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目前當代中國畫還處于發展的過程中,此時更應該重視中國畫的發展,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將中國畫發揚光大,并將其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萬潮.當代美術教育對中國畫發展的影響分析[J].藝術評鑒,2019(03):110-111.
[2] 羅濤.探討高校中國畫教學中的文化缺失現象[J].大眾文藝,2017(21).
[3] 張敏.中國畫教學中的文化缺失與合理應對方式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