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肖渝梅
摘 要:本文首先解析創業創新概念,然后指出了應用型院校學生創業創新的主要目標和推進應用型院校創業創新的5種方法,接著提出志”高和“智”高是高水平雙創的關鍵,最后分析了創業創新對學生的影響和意義。
關鍵詞:創業創新 雙創 學生
一、創業創新概念解析
2015年李克強總理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青年愿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創業創新包含創業、創新、利用創新的思維進行創業三層含義。
創業指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作為一個商業領域,以點滴成就點滴致力于理解創造新事物(新產品,新市場,新生產過程或原材料,組織現有技術的新方法)的機會,如何出現并被特定個體發現或創造,這些人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去利用和開發它們,然后產生各種結果。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采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它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也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創業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
二、應用型院校學生創業創新的主要目標
應用型院校是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技術工人的專門學校。他們當中有的學習了數控加工、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技術,有的學習了網絡系統管理、APP設計等新興產業技能,有的學習了3D數字游戲、平面設計技術等時尚創意類專業,有的學習了烘焙、美容美發、酒店管理等服務類技能。通過接受技工教育,學生普遍掌握務實、接地氣的技術技能,這些學生完全可以獨自或聯合創業,開個小門店,當個小老板,憑一技之長打拼出一番新天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在《關于推進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到2025年,技工院校創業師資輪訓一遍,在校學生接受創業教育或創業培訓基本做到全覆蓋,投身創業創新的學生有明顯增加,技工院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有明顯提升。
三、推進應用型院校創業創新的方法
1、普及創業創新教育,將創業創課程融入現行課程體系,開發院校創業創新課程教材,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創新主題活動,在校園營造創業創新良好氛圍。
2、加強創業培訓,建立健全創業培訓體系,鼓勵院校引進或開發創業培訓課程,加強創業培訓師資配備,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開設畢業學期創業培訓實驗班。
3、開展創業創新競賽,廣泛開展各類不同層級的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鼓勵院校積極參與各類創業創新比賽,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創業訓練營,各類創業大賽的獲獎項目團隊可優先得到創業政策扶持。
4、優化創業服務,指導院校對接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服務機構,引導和鼓勵創業成功者擔任創業導師,支持院校建立創業項目庫,支持發展眾創平臺,支持院校建設創業孵化基地。
5、加大政策扶持,指導院校幫助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學生申請享受稅費減免、場租補貼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支持學生在校期間開展“試創業”實踐活動。
四、高水平雙創的關鍵
在環境不斷優化、資源更加充足的背景下,未來的雙創必然朝著高質量、高水平方向發展。志”高和“智”高將是高水平雙創的關鍵。
“志”高,指的是創新創業的團隊、人員要有遠大的志向,要以服務社會、優化社會、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為目的,設計雙創項目,而不是創造華而不實、沒有實際意義的項目。更不是喊出“改變世界”、“顛覆行業”的口號,而是通過研究、試錯、實踐等工作,去探索如何讓工作、學習和生活更加便利。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大到國家的發展戰略,服務于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國家重點項目。
“智”高,指的是創業項目的智慧性、科技性。打破科技局限于網的認知絡,雙創工作者要明確計算機、互聯網只是當今時代的工具,并不完全是創新、科技的基石。我們還需要通過科技性技術,提高諸如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開發出質量更為堅實、能夠經受臺風的玻璃幕墻,研究出可以抗地震的建筑材料,生產出能適應各種生長環境的農產品,制造出更便于醫生救死扶傷的醫療器械工具等等。
五、創業創新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在生活方面,學生創業創新,大多結合自身興趣故進一步發展了自我興趣,使得學生活更充實;與社會上的商業環境和商業意識接觸碰撞,開闊了眼界也增強了心里承受和社會適應能力;志同道合者的認識和溝通交流,擴大了自己的朋友圈也提升了交際溝通能力。
在以后事業的發展方面,在創業過程中鍛煉了必要的工作技能,比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處事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對學生職業規劃和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提前體驗了社會工作的艱辛,讓他們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雙創”時代為學生實現夢想創造了契機。特別是國家政策的有力扶持、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都為學生自主創業、實現個人夢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與環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追夢”的熱情與斗志。另一方面,“追夢”情結又容易導致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過于純粹、簡單的自我暢想,使其容易以過度樂觀主義的心態去面對現實困難。一旦遭遇人生挫折,則會深受刺激,產生自怨自艾等一系列消極心理和行為。
參考文獻
[1] 宋清輝,高水平創新創業,關鍵在“志”高和“智”高, 2018.10 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8/10/219538440.html
[2] 大力推進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工作——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同志就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工作答記者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3] 劉景宏,引導大學生在“雙創”中理性“追夢”,人民論壇
作者簡介:劉洋:女,學號:2016551082,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信息工程管理系16數媒2班;指導教師:肖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