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龍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地理課程標準》要求課程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擯棄“以教授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學科特點,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思考并探究課堂問題。對于地理課堂新出的教材用圖文并茂的講解形式,通過形象直觀的數據圖表以及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活動更加貼近生活,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實際出發,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初中地理的教學為例,提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自學能力 地理教學 初中地理
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自學能力就是指學生通過教師有意識地情境引導,結合自身的需要和教材的要求通過一定的過程、途徑和方法去分析教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吸收,形成掌握教材基礎知識解決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能力。在初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自學能力,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意義
地理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重要學科。地理教學不僅是傳授教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主要是指地理的自學能力,地理觀察能力和地理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地理的記性能力和地理創新能力等能力,地理學科的性質及其學科特色決定了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具有其重要的意義。
1.自主學習、培養地理素養。新《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利用課堂機會,利用業余時間,利用課外活動來使學生發掘自身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來提高學習質量,從而培養其地理素養,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學生對教材的知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因為是通過自己的方法學到的東西,學生對其印象更加深刻,運用起來更加靈活,自學其實也是一個探究、摸索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法、技能主要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慢慢體會、慢慢積累起來的。
2.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再加上地理環境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實踐探究來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相關地理現象就會充分利用機會去尋找資料,用相關知識去分析,用自己的經歷驗證所學過的知識,在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和前提。而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主體性,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將為其培養創新精神奠定基礎。
4.自主學習,利于高中地理學習。由于初高中地理的教學銜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初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理念,學習態度的變化;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脫節;初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不同;初高中學生學習意志力,學習品質的差別。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在高中階段地理的教學就很“累”,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就養成良好的地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了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學習態度,那么對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初中生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知識的好奇和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更深刻體會地理的樂趣,品味地理學科的魅力,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開學伊始有位老師用“探尋世界杯中的地理問題——與同學們談地理”為課題讓學生觀看了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幻燈片、投影文字、錄像和圖片然后提出:歐洲在哪兒?俄羅斯是亞洲國家還是歐洲國家?本屆世界杯許多場次的比賽為什么安排在凌晨?在老師的邀請與鼓勵下,每位學生都想躍躍欲試尋找答案,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能創設熟悉的學習情境,巧妙引領學生步入地理世界,讓學生感到地理是鮮活的、親切的且就在自己身旁,學生對地理有了興趣愛好,他就會主動去鉆研、去探索,去學習,因為一個人博學廣聞、知識豐富,大都是靠自學得來的。
2.地理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地理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地理教學要強調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從地理的視角看待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
3.選擇和運用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選擇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和豐富地理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主要的做法有:①地理教師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在地理中學會生活,讓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②在教學中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許多教師不會一講到底,而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用“問題”來教學,讓學生在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情感;③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內容與難易度會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學習地理;④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和教育功能,課堂中對學生的鼓勵與評價多了,否定評價少了,探究問題多了,簡單對答案少了。
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是在學習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提高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基點,結合學科性質,教學內容,課程標準考綱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教具等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設疑導學、創設情境等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鶴雅佳.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20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