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李華雄 宋偉 王杰 鐘守生 歐軍
摘要:甘露鎮是內江市典型的農業鄉鎮,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種植枇杷,并成為內江市枇杷種植面積最廣的鄉鎮。針對該鎮枇杷產業的發展實際,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枇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甘露鎮;枇杷;發展概況;對策
1甘露鎮枇杷產業發展概況
截至2017年底,甘露鎮枇杷總面積達1266.7hm2,總產量1.429萬t,產值超億元。品種主要是‘大五星、‘早中六號,其中,大五星約866.7hm2,占枇杷面積的69%;早中六號約333.3hm2,占枇杷面積的26%;其余品種如‘茂木、‘紅燈籠、‘洞庭等約66.67hm2,占枇杷面積的5%。
甘露枇杷果大、肉厚、汁多、味美,曾被四川省農業廳評為“優質果品”,被國家農業部評審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目前,甘露枇杷已經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并且注冊了“中露”和“永躍”2個枇杷商標。
近年來,甘露枇杷產業積極發展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并大力支持培育種植大戶,基本形成“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的組織管理模式。依托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奠定的基礎優勢,大力引導支持果農通過淘寶、微商等實行線上網銷,2018年甘露枇杷網銷量超過4萬kg,網銷均價30元/kg,比果園均價高出4倍左右,幫助果農增收近2000萬元。
2甘露鎮枇杷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2.1良種化程度低
目前甘露鎮主栽的枇杷品種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發展的‘大五星和‘早中6號,均為紅肉品種,存在樹體老化、果實風味單一、采摘期短等問題。而口感更為細膩、甜度更高的白肉枇杷品種如‘貴妃、‘寧海白等沒有引進,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2.2品質參差不齊
品質問題是影響甘露鎮枇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甘露枇杷栽植不夠規范,存在種植密度過大、種苗質量差、生長速度跟不上的現象。有的果農管理粗放,靠天吃飯,造成樹干結果部位外移,產量低、品質差。有的枇杷樹常年不修剪,導致樹體高大,不利于花果管理與采摘,且病蟲害嚴重,間接影響著果實的產量和品質。有的果農過度管理,超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為追求果實個大大量使用大果靈、施特優等膨大藥劑,導致果子質量參差不齊,口感差,優質果品占有率較低。
2.3基礎設施薄弱
雖然甘露鎮經過新農村的山水林田路建設,但由于資金有限和地勢局限,大部分果園的路、水、電等配套設施跟不上發展的步伐,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生產、管理和運輸成本相對較高。
2.4產業鏈條短
目前,甘露枇杷產業發展模式主要是“種植+鮮果銷售”,以低端的初級選果和大量的鮮果銷售為主。缺乏大批具有市場經營能力和有實力承擔較大市場風險的營銷專業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產業鏈延伸不足,缺乏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帶動,果品的加工研發還是空白,產業附加值低,“產業+旅游”等模式還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
2.5統一銷售難
種植枇杷的果農大多都是單打獨斗,存在枇杷早采現象,嚴重影響枇杷品質。在營銷上,不重視二級市場的宣傳,不打假,沒有為營銷戶創造寬松環境。除了產業黨委覆蓋的經營管理大戶和個別意識靠前的果農,多數果農不按成熟程度采摘,市場行情好就大肆采摘,行情不好就少量采摘;包裝更是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嚴重影響甘露枇杷品牌形象。銷售市場較為單一,以川渝市場為主,北方市場銷量尚未打開。
3甘露鎮枇杷產業發展對策
3.1加強黨建引導,促進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甘露枇杷產業黨委的黨建引領作用,積極引導農戶轉變枇杷經營管理理念,同時大力培育種植大戶和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并發揮其帶動作用。加大枇杷市場管理力度,規范上市枇杷品質,引導農戶分類分級銷售,拓展枇杷銷售渠道,確保枇杷線上線下銷售雙豐收,力促甘露枇杷新發展。
3.2搞好良種規劃,豐富品種結構
根據甘露鎮地理環境選擇主推品種,同時合理引進、搭配其它特色枇杷品種,延長枇杷采摘周期,拉長上市時間,增加果農收益。對于過密枇杷果園,進行適當間伐。對于老舊果園,采用高位換接等方式改良新品種。適當發展優質白肉枇杷品種,吸引消費者眼球,搶占川渝市場。加強枇杷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展本地優選單株的品種審定,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帶動周邊農民種植。
3.3搞好基礎設施,提高生產能力
完善甘露鎮枇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加大對枇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引導水果種植大戶、水果生產企業加大對枇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配備完善的水、電、路、庫等基礎設施,夯實枇杷產業基礎。
3.4推廣科學技術,提升果實品質
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要想枇杷種得好,效益高,科學的種植技術是關鍵。在培訓中向果農講授果園的立地條件、肥水管理、修剪整形、疏花疏果、套袋、防治病蟲害,以及果實采收的關鍵技術,引導果農嚴格按照枇杷生產規程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種植,提升枇杷果實品質,促進甘露枇杷產業健康發展。
3.5延長產業鏈條,增加果農收益
枇杷既是名貴水果,更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根、莖、葉等均可入藥,努力探索除果實外的增收途徑,并積極探索收集民間枇杷糖及枇杷膏的制作工藝及流程,力爭引進相應的深加工企業以助農增收。目前已成功引進一商販長期駐扎甘露收購枇杷果葉,既能讓果農增收,又能促進環保及“五清”工作。
發展枇杷旅游觀光產業,建設枇杷生態果園。沿枇杷生產游步道種植月季等適宜的花卉,園內套種觀賞性強的豆科植物,吸引消費者前來參觀旅游,并提供采摘、食宿等配套服務。開發旅游產品,如“枇杷宴”“枇杷酒”“枇杷膏”等,使其成為當地獨特的“枇杷文化”,與參觀旅游有機融合。
3.6重視品牌建設,拓寬銷售渠道
甘露枇杷本是名聲在外,很有認可度的,但由于農戶一味地追求個大,過度使用激素藥、高毒農藥等,導致品相好看,但品質差,口感味同嚼蠟。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戶杜絕激素藥、高毒農藥等的使用,樹立綠色經營理念,強化果農的品牌意識,充分利用已有“中露”和“永躍”2個商標,重塑甘露枇杷品牌形象,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買得開心。
在銷售上,要線上線下兩手抓。線上建立統一的網上交易平臺,免費為枇杷生產企業、優質的枇杷產品提供網絡宣傳,免費教果農使用網絡技術,完成網上銷貨、網上收款、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工作。線下與批發商、零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進駐大型超市、商店,讓更多消費者吃到甘露鎮的優質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