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是一個城市的標志,能直觀反映城市的風格和特色,但是建筑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建筑輪廓上,更體現在建筑群代表的地域文化,在城市中建筑風格是城市精神內涵,是地域文化的傳播。近些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為了保障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將城市的精神內涵傳達到眾人,就需要樹立良好城市形象,而建筑物是體現城市風格的關鍵,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將其與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進一步推動城市的發展。
【關鍵詞】地域文化;建筑設計;結合措施
1、前言
通過地域文化可以對該區域的文化特征進行充分體現,會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修養的提升,逐漸多的人開始關注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融合,該舉措可以更好的體現當地建筑特色和城市風格,創造出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精神物質文化的建筑產品。
2、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文化是人們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深化探索所形成的物質成就和精神技藝的結晶。而地域文化最主要的特質便是表現地域性的自然環境,而這涉及當地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宗教、文化、藝術、風俗等各個層面。對于不同地域受到所處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行為不和發展程度不同,地域文化的風格也有很大不同,建筑創作過程折射出地域人文因素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的形態肌理,地域性的傳統人文風情、傳統特色建筑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的運用等。
3、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結合原則
3.1凸顯地域文化
把地域文化和建筑設計結合在一起,地域文化既在建筑外型和設計方法上有體現,還要重視設計師情感的表達,建筑設計師利用某一地域文化的時候,要對人們的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方面進行考慮,并在建筑構造中加以嘗試和應用。除此之外,還要綜合分析地區的經濟、地理、民族因素,在開展設計工作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增加設計深度和廣度,在地域文化元素中找尋設計靈感,將其作為建筑設計的特色和亮點。建筑設計師除了設計渲染建筑形式之外,還要突出設計內涵,立足整體工程項目特點,通讀地方志及相關歷史、文化素材,選擇自身需要的設計元素,通過多次思考和探討,從而激發自身的設計靈感。
3.2因地制宜
對于每一個地域,它們所具備的文化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和獨特性,不同地域建筑形式和特點也存在很大差別,例如,北方建筑屋頂平坦,南方建筑屋頂則比較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促使人們對建筑美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建筑設計主題多樣化也更強,所以作為建筑設計師應該從地域文化入手進行考慮,在建筑中將原有的地域文化保留和體現下來,并且不斷引進和學習建筑文化中的精髓,例如,河南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無論是安陽工學院等高校,還是城市地標建筑、公園等隨處可見甲骨文元素。建筑設計過程中,要依據實際工程背景,有選擇地應用地域文化,增強建筑工程文化底蘊,以獨特設計風格宣傳地區文化。
3.3美學原則
地域文化在進行建筑功能體現的基礎上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設計師要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將自身的構思和創意,通過具體建筑工程體現出來。不管是何種建筑產品,其與地域文化有關都要經過再三思考,將建筑工程與該地區的文化、生態以及地理等相互 融合,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將該地區文化特色體現出來。建筑設計師還要不斷總結建筑工程設計經驗,搜集整理地方文化素材,使地域文化滲透到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增加設計深度。
4、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結合的措施
4.1提煉地域文化
建筑工程具備空間性特征,每一類型建筑都有其獨特之處,實際上建筑不是完全模仿,而是將其與區域特色結合起來,對建筑工程的色彩、材料以及質感等進行穩定,通過明喻或者暗喻的方式將地區的獨特文化傳達出來,例如:重慶地區,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設計師就是將山城情懷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在渝州賓館設計過程中,除了沿襲賓館原有建筑中西合璧特點之外,將“重慶風格”作為主導設計理念,凸顯重慶特有地域文化,與地形地貌達到契合。該設計中,將15m的地形高差,通過3個5m高的臺地表現出來,使建筑逐臺而上,營造出鬧中取靜的空間感。正是因為充分考慮重慶地區的地形地貌,采用退臺、挑臺、露臺、吊腳等方式,使建筑工程與山地地形完美結合,使建筑工程內、外部都體現了獨特的山地建筑造型特點。
4.2優選地域材料
現階段,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環保理念、循環使用理念得到了充分應用,倘若以就地取材方式進行建筑設計,不僅能夠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還能夠節約設計成本。具體來說,利用地區已經有的資源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特色,除此之外,將地域材料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屬于天然環保材料,使用之后還能夠還原給生態環境,不會影響生態環境物質循環。例如,黃土高原利用土壤良好保濕蓄熱效能建造窯洞,而一些熱帶地區則從當地直接取材,建造竹木房和茅草房,達到良好的通風散熱降濕效果,與當地氣候環境相適應。優選地域材料進行建筑設計,增強了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親近感,還能夠協調地區生態資源,以低廉的造價,發展區域性特色建筑。
4.3傳達地域文化精神
當前,很多建筑設計都借鑒了我國傳統文化,延續性和創新性兼具,并且反映了人們的精神訴求。建筑設計師要將自己的設計思想和理念與建筑工程相融合,通過直觀的設計手法傳達地域文化精神。例如,南朝謝靈運任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時,曾寫了一首有名的《過始寧墅》,其中,“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一句特別經典。當地建筑設計中,可借鑒該詩,將詩中的白云、幽石等素材應用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反映這一地區的歷史文化精神。設計實踐中還可以取“清漣”二字為建筑命名,將詩意的環境藝術與傳統文化思想結合起來,既彰顯現代風格,又不失古意雅趣,設計效果非常好。
4.4建筑理念和時代要求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筑美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傳統的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而在建筑中地域文化是一種藝術,作為設計師要對藝術思維進行充分發揮,不斷創造建筑構造,并且將其融入到地域文化中。此外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將其與地理環境相互結合,確保在保護原有生態文明的前提下將地域文化直觀或者客觀的表達出來。
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文化建筑是載體,如果在建筑中沒有文化元素建筑工程的美感和價值就容易被削弱,因此作為建筑設計師和設計單位應該將過去的設計思路進行轉變,將地域文化和建筑設計有效結合,對其進行創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有地域性的材料,并且對地域文化進行提煉、對地域文化精神進行傳遞,將建筑理念與時代要求相互結合,從而提升建筑工程文化和風格。
參考文獻:
[1]葉美玲,卓秋梅.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8):102-103.
[2]于向華.文化景觀中地域性傳承與研究[J].美術觀察,2018(3):128-129.
[3]王海晨.淺談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與發展[J].住宅與房地產,2018(21):56-57.
作者簡介:
吳清華,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