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建筑行業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公共建筑的設計創新,城市建筑在經濟的發展之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對改善區域的城市風貌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層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對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進行相關理論的概述、依次對公共建筑設計的內部空間功能以及外部空間功能進行闡述,更好的為公共建筑的設計創新增添新動力。
【關鍵詞】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創新
1、公共建筑空間功能的概述
1.1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時代特征
在公共建筑進行不斷發展中,也符合生命周期理論,都存在有興盛到衰退的循環往復過程,建筑工程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最根本的作用是為人們提供躲避風雨的場所,一直發展到中世紀,在資產階級興起時,建筑物不同的形式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地位。到建筑物發展到近代時,在各種主義不斷的興盛之下,建筑被劃分為不同的建筑風格。建筑設計作為精神文明以及物質文明的結合體,它真實的記錄著人們物質文明的每個發展階段、側面的折射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勢,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來看,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公共建筑設計融入的歷史特征具有一定的聯系。因為技術和建筑工具發生的轉變直接的影響到建筑師對工程建設施工的控制,從而對建筑設計的創新造成影響。
1.2公共建筑設計創新的屬性
在自然界中,每一個具體的事物都有自身特定的屬性,公共建筑的設計創新也有自身的屬性,由于公共建筑受眾多方式的影響,其屬性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內容,一方面,就是公共建筑設計具有首創性和風險性,針對首創性,是創新主體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公共建筑物的優化、組合等或者是獨自研發的一種建筑物的設計方案,主要區別是建筑物的創新程度不同。風險性是和首創性相對的,任何一種打破常規的方式都是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多種不確定的突發因素造成的技術風險、以及投資帶來的經濟風險等。另一方面,標志性和地域性。在各區域,由于當地文化的不同,對建筑物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也是不同的,建筑物的標志性是時代潮流的具體體現,任何建筑物的設計都希望融入自身的地域特點,時代背脊、人文景觀、政治文化等都影響著公共建筑設計空間的功能創新[1]。
2、公共建筑設計的內部空間功能
2.1營造精神氛圍的意境空間
意境主要體現在文學作品的賞析過程中,主要是指文學作品在藝術上以及內在的感受上創造出審美以及境界,在特寫的形象上表達出的境界以及情調,建筑意境是指,建筑設計師在進行房屋等建筑設計時,使用建筑手法對建筑進行一定的建筑創作,從而,讓建筑達到具有審美價值的美學效果,對公共建筑設計的內部空間的進行營造美好的意境空間的氛圍,是公共建筑進行創新的入手點,為了表達不同的情感需求,需要對建筑物在空間意境上進行著手,例如:在公共建筑物內設置立體化的交通通道,充分的聯系被分割的建筑物;在少年宮、藝術館的等文化氣息濃厚的區域可以使用色澤鮮明的裝飾物激發創作者的靈感;醫院可以使用藍色,營造輕松的氛圍,緩解患者消極的情緒,充分使用現有的公共資源,融合以上多元化的創新設計,給建筑物營造一種獨一無二的建筑風格。
2.2吸引人流的行為空間
對公共建筑進行設計空間創新的另一內容是在人的行為以及空間上進行具體的創新,在空間的使用方式上,對建筑物的空間進行設計。在一定的因素之下,建筑空間在視覺上呈現出的效果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不一樣的空間能夠產生不一樣的行為方式,當建筑空間和其中發生的行為相一致時,就是促使著這種行為順利進行,相反,就會給人的行為起到阻礙的作用。在建筑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已經意識到上述空間對人體行為的作用,在中世紀的歐洲,哥特教堂為了對教徒的思想起到引領的作用,在教堂建筑中使用多條豎直向上的壁柱,在高空設置縱橫交錯的拱形,從而形成壓迫的氛圍。因此,在大型的商場內,設計者會在空間上植入山和水的設計以及休閑長椅等基礎設施,五顏六色的植物、緩緩流淌的水流、琳瑯滿目的商品,在空間上交相輝映,提升整個商場的購物、休閑娛樂的氣氛。除此之外,還會設置采光中庭,烘托色彩斑斕的視覺效果。給人以愉悅的氛圍,引領人的行為,吸引人流[2]。
2.3引導方向的流線空間
在公共建筑進行內部空間的設計中,流線多是設計者在使用建筑中,所通行的路線,指導方向的流線空間是目前公共建筑在空間設計上的重要因素。在公共建筑空間設計中使用流線設計,能將建筑物內部劃分為不同的功能組成,在通過流線設計將這些已經分割的空間部分進行連接,對于完整的建筑物來說,整個建筑物的好壞和空間的流線設計直接相關,對公共建筑物的流線進行創新設計,在設計中融入設計者巧妙的設計理念,打破傳統建筑設計的方式。
3、公共建筑設計的外部空間功能
3.1提高經濟效益
建筑的建設施工離不開經濟作為基本的支撐,完全的依靠經濟作為建筑的支撐,這也是不科學的。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進行外部空間的創新就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對建筑物外部空間的創新要嚴格的結合其自身的屬性,例如,在某區域進行小學校園的建設中,可能現有的經濟并不能支撐學校的建設。設計者避免資金短缺的弊端,充分的使用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作為建設的基礎,充分的發揮其經濟效益。使用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對學校進行建設,在整體上提高建筑物的經濟效益,體現了建筑物的功能屬性。
3.2展示城市形象
公共建筑是組成城市的主要部分, 在維護城市形象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 的作用,公共建筑物的內部以及外部的建設都是城市公共建筑設計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筑物的質量直接的影響到居民與城市之間的主要感受。在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發展中,將城市的環境作為建筑設計空間設計的出發點,是開展創新工作的主要方向。
3.3弘揚歷史文化
一般,在城市建筑中,展現歷史文化、弘揚精神內涵是公共建筑的主要內容。每個區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有特定的歷史印記,在文化傳遞過程中,各區域的環境起到一定載體的作用,公共建筑一方面在維護城市形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是弘揚歷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以歷史文化作為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主要內容,在建筑建設過程中,融入歷史文化,以此激發當地群眾內心的情感。讓人們在宏偉的建筑物之中,感受當地自然環境、人文情懷、風俗習慣等。
結語:
目前,在經濟不斷發展之下,公共建筑的功能以及形式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改變,建筑物的空間功能也出現不斷創新的局面。在城市公共建筑設計共建的功能創新中,建筑設計者要同時考慮到建筑物內部以及外部兩方面的空間功能,在最大的限度上,提高人們對公共建筑物滿意程度,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
參考文獻:
[1]黃惠娟.公共建筑設計的空間功能創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9):857.
[2]張昊.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6):25-26.
作者簡介:
李奕崢,浙江省天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