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華,王 萍
(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整體化和系統化的醫學知識結構,對醫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將枯燥復雜的病理學理論講解清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是教學中的難點。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將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放在課堂上,吸收內化的過程放在課后。其優點是條理清晰,講解系統,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主要弊端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不容易激發學習興趣,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
反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課上教學活動與課下學習過程進行反轉。在反轉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占用課堂時間給學生講授知識的演講者,而是教學活動中的導演和教練,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更多地進行自主學習,課下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觀看教師授課視頻,瀏覽相關學習材料,并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同時,學生并非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還需要反復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以拓展知識的深度,提升對知識的探究以及互動交流能力。反轉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和“以學為本”的教學觀,是對傳統課堂的革新。在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網絡科技使知識的傳授更加便捷,我國已擁有高校精品課程網等教學視頻資源,為有效開展反轉課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由哈佛大學法學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之后哈佛大學醫學院也開始引入,并最終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CBL教學模式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掌握并運用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CBL教學模式主要采取小組學習方法,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分析準備好的病例,理論聯系實際,加強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的聯系,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結合臨床進行提問,通過臨床情景幫助學生形成臨床思維,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而提高實踐能力[1-2]。
CBL教學模式能夠將基礎醫學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將大量的專業名詞、枯燥乏味的病理變化和抽象復雜的發病機制融入有趣的案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化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并牢固掌握專業知識[3-4]。
病理學在醫學課程中具有橋梁作用,將反轉課堂與CBL教學模式相結合運用到病理學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有助于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改善教學效果。
CBL教學模式能使反轉課堂的課前自學和知識內化更有目標性,針對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具體病例,提供更有效的學習材料。因此,本研究嘗試將反轉課堂與CBL教學模式結合起來,以改變傳統課堂單一傳遞、講授、灌輸的方式,同時利用微視頻、微信等多種手段推送學習資料,通過進階提問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即微課)是反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前由授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綜合運用錄屏、PPT演示、動畫播放及音頻講解等教學手段,將授課內容分解制作成3~5段時長5~10分鐘的微視頻。每段視頻開頭設定1~2個問題,并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突出相關知識點。課下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課上補充教學及答疑解難,使微課的生命力得以延續[5]。
臨床案例的選擇和問題的設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緊扣各章節講授重點和理論要點設計案例,每一個案例都包括臨床資料(病史、入院檢查)、尸體解剖、標本的大體所見和鏡下組織學特點。緊扣知識點提出相應問題,要求學生做出該病的病理診斷,闡述病變大體所見與鏡下形態的關系,闡述疾病的發病機理、發展過程及結局。
教師提前兩周將包含相關病例與問題的微視頻發給學生,并要求其通過教材、圖譜、文獻、網絡等查閱相關資料,寫出研討提綱。同時,教師提供期刊數據庫、專業網站網址、電子閱覽室等網絡信息資源。
學生以6~8人為一個團隊,按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合理分組;也可以宿舍為單位分組,方便學生溝通,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每組安排一個組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微信群交流,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共同探討以解決問題。
學生獲取視頻和病例后,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理論課知識并查找相關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進行組內討論,分析病例,共享資料。各組組長主持討論,記錄員負責記錄,組內成員根據所查資料融合多學科知識,開動腦筋,積極討論,發表意見。初步歸納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繼續收集資料進行解決,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討論中,學生通過陳述和聆聽,鞏固已掌握的知識并且學習新知識,同時還能糾正自己的錯誤,不斷完善知識網絡。
每組輪流推選一名學生總結匯報,匯報方式為PPT及相關視頻展示,組內其他學生進行解答和補充。其他組學生可以針對匯報內容提出問題或質疑,互相提問,競相回答。對于無法解決或存在爭議的問題,由教師給予指導或解答。
教師根據各組準備的資料和發言情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并從知識方面和方法論角度進行總結。公布病例相關問題的答案,對知識點進行簡要概括,深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另外,提出課本以外但具有臨床代表性的問題,提供相關參考資料,鼓勵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給予適當評價,指出不足之處,促進學習水平的提高。

圖1 病理學教學設計圖
反轉課堂和CBL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病理學教學,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學效果,通過傳統考試形式了解學生對病理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新教學模式把病理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枯燥的病理學理論知識置于具體的病例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開動腦筋,通過各種途徑查找相關文獻資料,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從傳統授之以魚變為授之以漁,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小組討論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成果匯報中提高表達能力,在問題爭辯中鍛煉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