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海
摘要? ? 木蘭圍場國有林場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前沿,在治理沙漠化的過程中引進了黃沙柳作為先鋒樹種,成效明顯。本文結合當地實踐,簡單分析了黃沙柳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從扦插條的采集及冬貯、整地、扦插等方面提出了黃沙柳的造林技術,以期為黃沙柳在我國沙漠化治理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黃沙柳;荒漠化治理;作用;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3.9?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52-0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在此過程中忽略了生態文明建設,人們過于關注眼前利益,濫砍濫伐森林資源、毀林開荒、過渡放牧等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干旱、洪澇、沙塵暴等災害頻繁發生,土壤沙漠化面積逐年增加,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因此,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生態環境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森林,森林中林木的類型和數量以及植被覆蓋率等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荒漠化治理等方面[1]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現象,避免土地沙漠化的進一步加劇。
木蘭圍場國有林場位于我國三大沙漠之一的渾善達克沙地的前沿,每年沙地都會向京津方向移動,自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建立以來,經過多代人共同努力,林場內的有林地面積提高到目前10萬hm2(較剛建場時提高8萬 hm2),大大增加了森林覆蓋率,有效減緩了當地土壤的沙漠化進程,造林固沙效果明顯[2]。
黃沙柳為多年生的灌木,抗旱耐寒、根系發達粗壯(主根的深度一般達到3.5 m,側根長度可以超過20 m)、生長速度快、防風固沙的效果好,在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的抗沙漠化過程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黃沙柳是一種耐寒、抗旱、耐風蝕、根系發達、適應能力強的多年生灌木,一般多用于沙地造林中,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目前是我國治理渾善達克沙地的重要先鋒樹種,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現結合當地的造林實踐,對黃沙柳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造林技術進行簡單總結。
1? ? 黃沙柳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
黃沙柳具有耐旱、抗寒、耐高溫、耐風蝕(在風蝕15 cm以內不會明顯地影響其當年的生長)等特點,萌芽能力強,繁殖一般采取播種或者扦插的方式,管理容易、栽培的成本低,有很好的涵養水源的作用且其生長的可控性較強,在其生長過程中平茬1次即可促進其生長(研究表明,經過平茬后,黃沙柳當年的高生長量要高于未平茬的2倍)。可以先在沙地上種植黃沙柳,簡單管理后即可成活,當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后再選擇其他的樹種造林,3年不平茬黃沙柳即可枯萎死亡,不會對后來栽植的樹種產生不利影響。以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為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引進黃沙柳進行造林固沙試驗,當時轄區內大部分林地為風積沙地,在大面積扦插黃沙柳后2年基本成林,使土壤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之后再種植油松、樟子松、落葉松等目標樹種,造林的效果明顯。經過多年以黃沙柳作為先鋒造林樹種的造林實踐,目前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轄區范圍內的很多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2? ? 黃沙柳造林技術
2.1? ? 扦插條的采集及冬貯
在扦插前一年的11月至扦插當年的1月選擇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發生、生長1~2年的平茬條作為采集扦插條的母樹。此階段黃沙柳停止生長、停止樹液的流動。扦插條采集后截斷下面的平茬以及上部的梢頭,將其截制成長度為60~70 cm的小段作為插穗,每100根插穗捆在一起貯藏于3~4 m深的冬貯窖中。貯藏時要分層排好,每層之間放1層冰塊或雪,創造較低的溫度條件,當插穗排到與地面距離50 cm左右時停止,上方覆蓋冰雪,為了防止內部積溫過高,要每隔3 m左右留1個小口用于通風。進入春季后,溫度逐漸升高,上凍的土壤逐漸解凍,4月初從冬貯窖中取出貯藏的黃沙柳插條用于造林,也可以直接在春季現采集插條現扦插。
2.2? ? 整地
沙地上有嚴重的風蝕現象,因而要隨時整地隨時造林。整地的方式因沙地的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對于海拔低或者平緩的沙地,需要先清除表面的干沙層,然后再開溝,溝深、溝寬分別控制在60、20 cm左右,也可以先開深溝(深30 cm左右),然后用植苗專用的槍在沙地上往下扎眼,便于插條的扦插。對于沙丘中上部的沙地,也是先清理表層的干沙層,然后開深溝(溝深60 cm左右),寬度根據土壤情況而定,以干沙不往下泄為度[3]。
2.3? ? 扦插
黃沙柳扦插的時間要結合當年春季土壤解凍的時間而定,一般冬季貯藏的插穗用于造林,時間最遲可以延遲到5月的下旬,如果采取現采集現扦插的方式,則造林的時間最遲到4月底至5月上旬。扦插的株行距為3 m×3 m左右,也可以為0.15 m×(4.00~6.00)m,簇狀扦插,每簇的插條數量為5株,簇與簇之間呈“品”字形扦插,扦插坑旁邊提前設置好擋水埂[4]。插穗一般插入沙地中的深度以地表露出6~10 cm為宜,扦插條插入土壤后要先填濕沙,然后再在上方覆蓋干沙,可明顯減少水分的流失。如果沙地上的風沙較頻繁、風?蝕嚴重,則最好提前設置一定數量的死沙障帶,這樣扦插黃沙柳起到的防風固沙作用更佳。一般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扦插后的黃沙柳當年成活率可以達到90%左右,當年高生長量可達到30~80 cm。
3? ? 參考文獻
[1] 張金紅.黃柳造林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6(9):35.
[2] 馬連春,王澤凱.黃柳插條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2005(5):22.
[3] 趙明揚.河北壩上沙地黃柳的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2011(20):51.
[4] 王海東,魏浩亮,郭敬麗,等.五道溝林場沙荒地造林及林下物種多樣性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7(2):139-144.
作者簡介? ?陳樹海(1965-),男,河北圍場人,工程師,從事造林和生態維護等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