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青
【摘 要】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陸上與十四個國家相鄰,設立了許多邊境貿易口岸,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等5個國家和地區相鄰,而尼泊爾是我國西藏邊境貿易極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兩國雖然經濟實力差異很大,但發展前景看好。中尼邊境貿易80%都是在樟木口岸進行的,樟木口岸的良好發展,對中尼邊境貿易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對樟木口岸中尼邊境貿易發展的優勢劣汰進行分析,為新時期更好地制定中尼邊境貿易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尼邊貿,樟木口岸,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中尼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發展的劣勢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經濟發展,市場需求大。尼泊爾對我國日常生活用品和簡單的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這一需求正好滿足我國東部地區制造業廠商的需要,他們將大量產品經樟木口岸出口到尼泊爾,這為中尼邊貿開展長遠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其次是交通完善,地理位置優越。樟木口岸是西藏通往加德滿都的最便捷通道,是目前我國唯一與尼泊爾相連的國際公路通道,所以使得它成為我國通往南亞次大陸的交通樞紐。再次是民族友好,歷史淵源深厚。我國西藏與尼泊爾有一千多千米的邊境線,在邊境線附近有許多少數民族,歷史上這些民族都是跨境生活,他們有著相似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最后是建設加強,口岸設施完善。近年來,國家對樟木口岸的建設加強,投資力度比較大,海關、公安、銀行等管理機構得到不斷完善,樟木口岸成為西藏設施最健全、運行最規范的口岸。
二、劣勢(WEEKNESS)
中尼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發展的劣勢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一、口岸后備建設用地缺少。樟木鎮地處高山峽谷地帶,原始森林密布,且山高谷深坡陡,人口密度大,城鎮建設空間有限,因此,樟木口岸的產業規模受限,城鎮建設規模無法擴大,邊貿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二、邊境貿易政策不暢通。我國邊境貿易政策要求除邊民互市以外,邊境貿易的主體必須是具有邊境貿易資格、品質及條件的公司或者企業,而尼方放寬了公司和個體商戶之間的邊境貿易政策,致使兩國邊貿主體不對稱,貿易道路不暢通[1]。三、貿易商品結構單一且貿易額小。中尼邊貿的貿易產品結構單一,中國向尼泊爾出口的產品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和制造業商品,而尼泊爾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大都是初級農產品和部分勞動密集型的制成品,因此貿易額較小。四、中尼邊貿順差過大。中尼邊貿貿易順差額不斷增長,直到2015年,順差額驟降,究其原因是2015年“4·25”尼泊爾大地震對兩國的貿易總額都產生了影響。在其之后,貿易順差在總體趨勢上是增長的,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尼方參與邊境貿易的積極性。
三、機遇(OPPORTUNITY)
中尼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發展的機遇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給中尼邊境貿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的提出受到了各國的高度期待。為進一步推動這一戰略構想的實施和推進,2015年3月我國政府制定了相關政策與愿景。這對西藏的要求是促進西藏與尼泊爾的邊境貿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對推動中尼邊境貿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南亞大通道建設的契機。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支持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建設”,以青藏鐵路、拉日鐵路為干線,以那曲物流中心和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基地,以樟木、吉隆、亞東口岸為出口口岸,建設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這對中尼邊貿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國家對口岸建設的重視。“十一五”期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為加快口岸發展,確定了“重點建設吉隆口岸,穩步提升樟木口岸”的發展戰略,樟木口岸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四、威脅(THREAT)
中尼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發展的存在兩大威脅:主要是周邊政治安全環境的敏感性。近年來,印度與我國的關系問題較為突出,兩國都是世界上人口較多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較為相似,印度卻在邊境貿易發展方面采取一些貿易保護政策,而印度又是尼泊爾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其貿易政策自然對尼泊爾產生威懾作用,從而影響兩國與我國的邊境貿易發展。其次是其他附近口岸競爭帶來的挑戰。周邊口岸的建設日益成熟,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尤其是吉隆口岸的開放將對樟木鎮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吉隆口岸在開放后,將會帶動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旅客互通等貿易的發展,貿易結構將會進一步優化。這對樟木口岸的發展有一定的威脅。
五、樟木口岸在中尼邊境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
通過SWOT分析中尼邊境貿易以樟木口岸為例的優勢和劣勢,機遇與挑戰。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建設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把握機遇,直面挑戰,將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優化組合,趨利避害,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使得樟木口岸在中尼邊貿發展中能夠加快發展,更好地為中尼邊貿提供服務。
一、SO戰略。將優勢和機遇進行結合分析,要抓住“一帶一路”、南亞陸路貿易通道建設的契機,利用地緣和市場優勢,促進中尼邊貿的發展和口岸建設;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完善邊貿口岸及交通運輸網的建設,把政策優勢和民族優勢結合起來,興邊富民。二、WO戰略。將劣勢和機遇結合分析得出,運用國家資金支持,突破地理約束,實現口岸的科學發展;利用國家對口岸建設的支持,擴大兩國合作,豐富產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貿易額;以“一帶一路”、南亞陸路貿易通道建設為契機,加強與尼泊爾的交流合作,雙方達成貿易磋商機制,制定合理的貿易政策;針對貿易順差進行中尼跨境旅游合作區的建設,以減少貿易順差,使中尼邊貿得到長遠發展。三、ST戰略。通過對優勢和威脅的分析得出:利用自身口岸基礎設施完善的優勢,實現順利轉型,穩步發展,加快重點產業的規劃,突出優勢,與吉隆口岸錯時發展,緩解競爭壓力;利用中尼兩國民族和歷史優勢,推動尼泊爾發展中印轉口貿易,減少中印貿易摩擦,促進中尼邊貿繁榮發展。四、WT戰略。通過對劣勢和威脅的結合分析得出的戰略選擇是: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提高國際地位和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加強與南亞各國的經濟交流,促成喜馬拉雅經濟帶的建成;探索建設中尼跨境旅游合作區,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貿易順差,減小周邊口岸帶來的競爭壓力。
根據以上各個戰略的結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樟木口岸在中尼邊境貿易發展中的戰略選擇是:從戰略全局出發,最大限度地開發SO戰略,以WO戰略、ST戰略和WT戰略為輔助,即樟木口岸在發展中尼邊貿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優勢,抓住“一帶一路”、南亞陸路貿易通道建設的契機,利用國家政策支持,發展西藏特色邊貿經濟,推動中尼跨境旅游合作區的建設落實,拓寬中尼合作區域,實現區域內社會、經濟、生態有機統一發展,促使雙方達成貿易磋商機制,制定合理的貿易政策,使貿易產品結構合理化和產業轉型,推動尼泊爾發展中印轉口貿易,減少中印貿易摩擦,加強與南亞各國的經濟交流,促成喜馬拉雅經濟帶的建成,促進中尼邊貿的發展和口岸建設。
【參考文獻】
[1]普布頓珠.中尼邊貿發展趨勢分析[J].西南金融,2010(08).
[2]李青,趙京興.西藏邊境口岸發展現實與展望The Reality and Prospects of Tibetan Border Ports[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孫敏,魯同所,劉重陽,任曉飛,朱隆.“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尼邊境貿易的新機遇[J].北方經貿,2017(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