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齊齊
【摘 要】企業經營需要社會提供一個良好的信用體系,對于失信企業的管理,目前國稅總局也已經形成了失信企業名單庫。通過稅務實現手段,杜絕失信企業進一步破壞企業間良性運營生態環境。作為企業內部管控方面,通過往來單位(客供商)的評價機制,形成后續業務杜絕開展對象的黑名單庫,但在繁雜的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進行防范管控,成為企業內部運營管理中的難點。如何強化黑名單制度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落地,信息化應用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對于企業管理而言,黑名單管控體系的建設是防范經營風險的有效手段,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黑名單信息化應用的研究實現是一項切實的課題。
【關鍵詞】信用體系;企業管理;黑名單管控機制;信息應用研究
對于集團型企業而言,已經擁有了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核算系統,應付賬款共享系統等多個業務系統,并且基于這些業務系統的支撐,集團內部已經構建起了企業行政事務管理和財務共享管理的信息化應用平臺。通過整合財務核算系統和應付賬款共享系統,財務共享中心實現了員工內部報賬和對公業務報賬的信息化管控,通過集中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審批管理流程,有效的減少了虛假報賬,重復報賬以及其他違規報賬行為,確保應付業務開展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真實性,增加了報賬業務的透明度。通過OA辦公自動化系統對于供應商和報賬單的凍結和解凍流程,以及數據的實時性交互,應付共享系統實現了各分子公司對報賬業務的支付管控,被凍結的供應商和報賬單一律不允許支付。
為了實現集團的企業黑名單信息化管控要求,需要將OA系統的黑名單數據實時同步到報賬系統和銀企支付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是黑名單管控業務的關鍵。由報賬系統提供WebService接口服務,新增或修改黑名單數據時,OA系統通過調用接口將黑名單數據實時同步到報賬系統。報賬系統根據名稱和社會信用代碼判斷是否黑名單支付,為了防止黑名單誤判,提高識別的準確度,在OA系統新增白名單申請流程,與黑名單同樣的方式同步到報賬系統,已加入白名單的供應商或客戶允許支付。
一、系統架構分析
根據集團現有的業務系統框架,涉及支付控制的公司、供應商數據由報賬系統定時拋轉到OA系統,申請人提交凍結/解凍流程時,以報賬系統拋送的主數據為準,提交報賬單凍結/解凍流程時通過接口交互實時判斷報賬單有效性。支付控制涉及的審批流程包括申請人-業務端負責人及條線-報賬中心,報賬財務審核通過后,OA系統將數據拋送到報賬系統;涉及的黑名單和白名單的業務主數據由OA系統管控。黑名單數據由審計部門負責錄入,白名單申請流程包括申請人-部門負責人-報賬中心-審計負責人,數據保存成功后通過差異同步和定時任務同步的方式拋送到報賬系統和銀企支付系統。
報賬系統根據OA拋送的數據,在提單、審批和支付環節做卡控,存在凍結的供應商或報賬單不允許提單或審批同意。存在白名單的供應商不做卡控,存在黑名單的供應商不允許直接提單,必須先掛賬并申請解凍后才可以支付。
二、黑名單管控邏輯
1)報賬提單環節的判斷邏輯。提單的過程中,調用工具類,根據供應商/客戶的名稱(員工供應商額外根據身份證號匹配)和狀態匹配去數據庫查詢,如果存在白名單,則允許提單,后續不做判斷;如果不在白名單,則根據供應商/客戶的名稱(員工供應商額外根據身份證號匹配)在數據庫中查詢是否存對應黑名單,不符合則允許提出報賬單;如果存在黑名單信息且狀態有效,在報賬單信息中標記為黑名單,只允許選擇掛賬支付方式,且在支付信息表中增加黑名單可以支付標識;如果存在黑名單且狀態為無效/撤銷,則在提單時提醒該供應商曾經被加入到黑名單。
2)審批支付環節判斷邏輯。審批(報賬系統)環節的管控邏輯是在提單環節的基礎上增加是否需要支付和是否解凍掛賬單的環節。如果付款的供應商/客戶是黑名單且狀態是有效,則判斷選擇的付款方式是否需要支付,如果無需支付(掛賬)則驗證通過,如果是需要支付,則判斷是否存在解凍的掛賬單據,如果存在則驗證通過,如果不存在則不允許后續操作。銀企支付系統的付款制單、復核、指令接收和指令發送環節的管控邏輯與報賬系統審批環節一致。
3)報表查詢。為方便報賬中心審核,由報賬系統提供黑名單查詢報表,白名單查詢報表,供應商凍結查詢報表和報賬單凍結查詢報表。
三、功能模塊設計與實施
1)OA系統涉及的相關流程簡介
黑名單管理:審計部門審查核實的存在違法違規或不正當競爭的企業和個人以及嚴重違反公司規定的內部員工將被列入企業黑名單,并由審計部門主導負責錄入到OA系統;黑名單信息的主要信息包括黑名單類型(供應商/客戶/自然人/員工)、黑名單名稱、狀態和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由于錄入的黑名單名稱可能存在同名導致系統出現誤判的情況,故在OA系統中增加了白名單的申請流程,由報賬人發起申請,報賬中心和審計部門審核。
白名單管理:針對于極少數因黑名單誤判導致的無法正常報賬的情況,報賬人可以在OA系統中提交白名單申請流程,流程審批節點包括申請人-部門負責人-報賬中心-審計負責人;白名單信息的主要信息包括白名單類型(供應商/客戶/自然人/員工)、企業名稱、可用狀態、唯一識別碼、開戶行名和銀行賬號等。
對于可能存在的先申請白名單,后需要加入黑名單的情況,處理方案是新增/修改黑名單信息且狀態為有效時,根據名稱或社會信用代碼判斷是否存在白名單,如果存在則將白名單狀態設為無效,并實時拋送到報賬系統。
2)報賬系統中黑名單管控業務涉及的報賬單類型如下:
·國外差旅,核算員工出差發生的車船機票、市內交通、住宿、伙食補助等各項費用。
·國外差旅,核算員工國外出差發生的車船機票、市內交通、住宿、伙食補助等各項費用。
·員工借支,零星采購、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的周轉金、長時間出差或招待預計費用較大等借款。員工家庭遇有突發性情況需要搶救或其它突發搶救、傷亡事件借款。
·其他費用報賬,核算員工個人因公發生的除差旅費以外的其他費用。
·對外費用報賬,用于對外供應商、個人掛賬或直接付款。(預付賬款除外)。
·對外其他費用報賬,適用于公司內部賬戶間資金劃轉、公司間資金劃轉、歸還銀行借款、銀行利息、支付職工薪酬,支付投融資款等。
·采購付款預制,核算通過供應鏈采購的原材料、五金配件及其他各種物品等。
·保證金支付,適用于過賬公司/產品公司對客戶的保證金/保函支付、產品公司對過賬公司的保證金支付、過賬公司退回產品公司的保證金、公司保函保證金的支付。
·保證金回收,適用于過賬公司/產品公司對客戶保證金/保函的收回、產品公司對過賬公司的保證金收回。
·保證金預收,適用于過賬公司預收產品公司的保證金。
·保證金轉置,適用于銷售業務開展過程中自上而下保證金階段的延轉。
·保證金費用,適用于過賬公司/產品公司對客戶的保證金轉服務費、產品公司對過賬公司的保證金轉服務費或其他費用等。
以上報賬單類型的提單、審批和支付環節都調用相同的黑名單管控邏輯。
3)報表管理
支付控制和黑名單相關報表和簡述如下:黑名單查詢,查詢黑名單明細;白名單查詢,查詢白名單明細;報賬單凍結查詢,查詢已凍結和已解凍的報賬單明細;支付控制報表,查詢因報賬單或供應商凍結導致的報賬單被限制審批和支付的單據明細;
四、結束語
經過企業黑名單管控點梳理、模型搭建及業務信息流整合,黑名單管控業務已達到預期的目標。企業黑名單的信息化應用,依賴于完備的企業信息化應用平臺,依賴于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革新。黑名單信息化應用只是企業信息化的一個縮影,企業信息化管理應該多多關注,管理制度在應用中的落地,將管控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陳廣宇.建設財務集中監控平臺,加強央企國資監管,現代經濟信息,2012
[2] 李少武,畢強,彭飛. 淺析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相關體系的搭建,財務與會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