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
“小組拼文”是“拼文”寫作的一種具體形式。 “拼文” 即將原本應由學生個體一次性完成的議論文劃分為幾個環節,讓學生分多次完成,或由多個學生一次性完成。 舉例而言, 如果按基本結構將一篇議論文分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三個部分,那么既可以讓學生個體分三個課時來進行:第一課時完成引論;第二課時完成本論;第三課時完成結論,并對作文整體進行“拼合”,讓作文最終成型;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模式,在集中討論,確定“論點”的基礎上,將三個部分同時分配給三個成員,再集中性地用1-2個課時來完成寫作,并通過組員討論交流的方式來完成作文的整體“拼合”。 鑒于高中課程較多,且學生學習任務較重, 由個體單獨完成拼文的過程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筆者在作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小組拼文”的模式。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單獨拼文,還是合作拼文,都不能取代傳統的寫作方式。 拼文寫作是傳統寫作方式的一種補充和豐富,二者殊途同歸。 同時拼文寫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個體寫作能力的提升, 為學生能夠獨立寫作完整而優質的議論文而服務的。
小組拼文模式的建構是建立在老師對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對彼此寫作能力有一定客觀認知和評價基礎上的。 在建立拼文小組時,教師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要保證同一小組成員的寫作素養能夠合理搭配,優劣互補。 縮小小組之間的差距,確保每個小組都有提升和進步的空間。
拼文小組的人數一般為3-4人。 在分組的過程中,組長和組員可以選擇雙選的分組方式, 也就是通過師生互動,根據小組數量推薦出一批寫作能力較高、學習態度較好的“寫作組長”;在組長確定后,由其他學生選擇組長,然后再由組長提出選擇意見,最終通過老師協調分配的方式保證分組的合理性。 具體的做法是把除小組長之外的全班學生按照作文寫作水平分成3個層次:A1、B1、C1, 要求每個小組最終成型之后要保證在每個層次都有一名同學。 這樣在習作中可以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建立好拼文小組之后,按照小組來重新排定座位。 這種分組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保證了拼文小組的良好氛圍。
首先,分組后要對各組小組長進行簡單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如何在小組活動中分配寫作任務;如何對小組成員的無關行為進行糾正; 如何評價小組成員寫作狀況;如何檢查小組成員寫作任務的落實情況。 如何組織成員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技巧等。
其次, 學生在小組中圍繞作文材料開展合作性探究,討論形成統一的論點。 這是小組拼文模式開展的基礎,即小組成員必須要有“統一的論點”,然后小組長可以參考組員意見將作文環節分割成個人任務, 落實到每個小組成員身上。 這種小組切塊拼接的優點在于,每個成員除了自己習作的那部分內容外, 還可以通過交流分享來獲取其他小組成員的寫作技巧、 寫作素材和修改意見,從而實現組員之間的相互帶動和提高。
再次,隨著寫作方式改變,教師也要將評價方式轉變為多主體、多樣性的評價模式,力求建構精細化、系統化的評價體系, 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的發展。 評價者由單一的教師拓展為教師、學生雙方。 評價方式也由教師評價拓展為師評、小組成員互評以及小組對小組之間的評價。
開展小組拼文模式不是讓語文教師當 “甩手掌柜”,而是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職能,將議論文寫作真正地交給學生。 一方面,我們要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們寫作興趣和需求, 使小組拼文成為他們探索議論文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經驗的“望遠鏡”和“博物館”;另一方面要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對寫作的熱愛和追求來激發彼此樂于寫作、勤于寫作的態度與意識。 同時,我們也要通過優秀學生的寫作態度、 寫作習慣來為學生樹立正向的榜樣。
在小組拼文模式的開展過程中, 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也就是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根據班級學生的寫作水平,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邏輯順序將寫作教學和小組拼文模式結合在一起,逐步將議論文的寫作環節全部交由學生自主完成。 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小組拼文過程中講究策略性和規劃性,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制定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實施計劃。
例如在小組拼文模式實施初期, 老師要結合作文材料為學生提供議論文的架構支持。
如命題材料一:
和煦的春風吹來,迎春花、櫻花、玫瑰花、郁金香……漸次開放,花團錦簇,姹紫嫣紅?;ǘ湟悦赖淖藨B、艷的色彩,給我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墒腔ㄩ_不長久。春意闌珊時,花朵便凋零飄落,路邊落紅無數。有人感嘆花易落,春易逝,黯然神傷;有人卻笑對花落,看落英繽紛,悟芳香猶存。
請全面理解材料內涵,以“花謝香猶在”為題構思作文,不可脫離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內容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教師寫作指導:
(1)論點指導:“花謝香猶在”本意為雖然花兒終會凋落,但其芳香卻久久不散;其引申義為:某些美好的事物失去了, 但留給人的美好印象和深遠影響卻依然存在。 建議同學們在確定論點時, 從本義進行合理引申,由“花”及“人”,由“自然”到“社會”,這樣可以使立意更加深刻,內容更加飽滿。
(2)論據指導:論據方面可以寫人、寫事、寫某種事物。 寫人雖然離去,但品質、精神長留,影響鼓舞后人;寫某一事件給人們帶來的長久影響;寫某一種事物(圖書、動植物、文化習俗)等給經歷者以及后來者的啟迪和影響。
(3)小組拼文指導:建議同學采用“縱向論證”的方式,由小組成員集中討論論點,由小組長進行“提出論點”部分的具體寫作;論證部分分為反面論證和正面論證,交由兩名組員分別寫作;最后一名組員負責“結論”部分的書寫。 最后由小組成員集體討論,完成各個部分的有機拼合(增加修改過渡段或過渡句,對論點、論據和結論進行具體字、詞、句的修改等等)。
由上述指導實例可以看出,在小組拼文開展初期,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是十分詳細的, 囊括了命題的分析;論點、論據的指導;以及小組拼文模式的具體實施等部分。 因為“小組拼文”對剛剛接觸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寫作和組織模式,無論從作文寫作本身,還是合作技巧方面,都需要老師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建議。但是隨著學生逐漸適應這種模式, 在拼文寫作方面有一定經驗和技巧之后,老師會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所有的拼文寫作環節。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 教師常常要進行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技巧的講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議論文寫作的重難點,這種教師直接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且效率極低。 而小組拼文模式下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在個人理解的基礎上,借助了小組形式來共同確立論點, 很好的提高了學生理解命題,正確立論的能力;并且每個人的寫作內容都會得到賞析、評價,其中不同程度地蘊含著多種風格的寫作方式、寫作結構以及論據素材,通過彼此的交流分享,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素材積累。 同時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作文方式,可以將學生完全代入到對作文的品評、學習當中去,激發對學生本身的寫作情趣。 在學習態度上,學生從常規教學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 使其更加具有探索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經驗的機會和動力。
如下圖所示, 筆者將小組拼文的新型教學體系進行了基本的梳理和總結:

一方面,議論文教學要從拼文的特點入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小組拼文與眾不同的魅力。 從議論文教學的特點來看,課程內容并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著重于學生們能夠理解的價值觀念及寫作邏輯。 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發掘小組拼文的亮點,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就能夠形成濃厚的寫作興趣, 因此愿意主動去思考議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技巧,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小組拼文不是讓所有的學生“書同文、思同理”,恰恰相反, 小組拼文是為了幫助學生取長補短, 博采眾長,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
首先,筆者為小組拼文設置了“輪轉制度”,即每個小組成員在每次議論文寫作中的版塊任務是不斷變動的。 不能出現某一成員只寫“論點”或只寫“結尾”的現象。 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在議論文的各個版塊中得到寫作鍛煉。
其次,積極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 在小組拼文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的命題材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打破小組界限, 設置正反兩方,學生根據命題來進行和探究,通過找事實、查資料的方式來給自己所在方找到切入點, 鼓勵學生針對材料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再根據學生們的觀點給予必要的理論指導,加深學生對于論點寫作技巧的理解,從而達到理想的合作探究效果。 實現對寫作思維的鍛煉和創新。
再次, 小組拼文模式應該立足于對學生優點的發揮,彌補學生的缺點和不足,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整體提升。 因此,在小組拼文過程中,老師應該時刻保持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和分析,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制定差異性的寫作指導方案,要強化對學生的個性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小組拼文認識到自己在議論文寫作方面的優勢和缺點,不斷地自我完善,最終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寫作風格。
我們的學生是發展中的,是具有獨特性的群體。 所以我們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都要因勢而變, 始終保持和學生寫作能力以及寫作需求的一致性。 讓寫作教學的形式、 內容始終圍繞學生具體的學情和需求的改變而改變,讓學生從小組拼文模式中收獲新知、受到陶冶,在寫作能力、寫作習慣方面不斷發展,突破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