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云

【摘要】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組學生活動的開展尤為必要,此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奧妙,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文章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學科組學生活動模式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求達到快樂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快樂數學;小學數學學科組;學生活動模式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正是收獲的季節。我們金鐘小學的“‘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也已走過了十個春秋。回想十年,我們有付出,有收獲。下面,請允許我帶領大家一起進入到能讓我們感到學習快樂的“‘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中吧!
一、“快樂數學”提出的背景
(一)全國課改的大背景
綜觀我國現行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包括課程的結構比較單一;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過于封閉,反映不了社會的高速發展;有些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現代社會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普遍存在死記硬背或題海戰術,學生課業負擔較重,疲于應付;課程的評價體系過于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忽略全面培養,重結果,忽略過程;課程管理過于集中,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
(二)珠海市取消數學學科競賽和奧數比賽
珠海教育敢為天下先,在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大潮中,一如既往地走在改革的先進行列。為了真正做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珠海市在2005年開始取消了數學競賽和奧數比賽活動。
在以上兩個背景下,我們處在珠海教育一線的學校與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造舞臺,讓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充分體現主體性,充分展現自我。經過摸索,我們決定開展集趣味性、綜合性于一體的基于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科組學生活動模式研究——“快樂數學”研究。
二、“快樂數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一)“‘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概念分析
“‘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就是選用趣味性、綜合性的數學題,以數學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班與班之間的比賽,學生可以在競賽前后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試題結構
(三)“‘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的具體做法
1.制訂詳細的競賽計劃。教師要求首先明確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的組織目的,然后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能力,設置針對性的數學問題。不僅如此,還要結合最終的教學目標,對競賽規劃進行優化,加以統籌,使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2.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
(1)收集題目。開學初布置三到六年級所有學生每人出一道題,題目必須做好答案和分析。學生接到任務后,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收集題目并交各班數學教師匯總,打印好,于第10周交給學校數學科組。
(2)出題。為了讓比賽既充滿趣味性,又具備一定的競爭性,我們把比賽的題型設置為必答題、搶答題、風險題三類。必答題從學生交上來的題中選取,這樣做的好處是既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搶答題可以很好地營造比賽現場的氣氛,是一個精彩部分,題目一部分來自學生交上來的題目,一部分由我校數學教師提供;風險題全部由我校數學教師提供;觀眾題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比賽的效果,在比賽的進行時穿插由臺下觀眾搶答的題目,題目全部從學生交上來的題中選取。
(3)制作好幻燈片。為了好的比賽效果,把所有的比賽用題制作成幻燈片。
(4)安排好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比賽有序公平地進行,安排記時、記分人員,還有主持人等工作人員協助。
(5)準備好搶答器、記分器等工具
(6)做好學生的組織工作,抓好紀律,做好安全教育。
3.組織好精彩的比賽。
(1)組織好人員。第一,觀摩學生,內容包括各班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有組織地進場,到指定位置坐好,比賽中不發出聲音,搶答觀眾題時要舉手,不以大聲喧嘩的方式來搶答題的機會。第二,比賽選手和工作人員要準時到場,做好比賽準備。第三,組織好比賽現場,內容包括組織選手抽簽決定比賽順序。
(2)進行比賽。第一,比賽分年級進行,每班在預賽中選出3名學生當選手,比賽主要由選手完成,也可以由臺下的同班同學協助。第二,比賽的順序由賽前抽簽決定。第三,比賽分為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必答題(每班4分鐘,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不扣分);第二環節是搶答題(題目總數是20道,由4個班一起搶答,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一題倒扣10分);第三環節是風險題(有3種分值,根據內容的難易分為10分、30分、50分);第四環節——觀眾互動,該環節設置觀眾題,每班答完必答題、搶答題后和每班班上選手在做風險題時進行,答對題目可以領取小獎品[1]。
(四)“‘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的特點
1.自主性。“‘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的大部分題目由學生自己提供,初賽也是由學生自己組織,并由學生自己選出本班參加決賽的選手。
2.參與性。每學期一開學,所有學生參與到“‘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的出題、答題和選題活動中。
3.全程性。“‘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時間跨度較長,從開學初就開始征集競賽用題,到下半學期才舉行決賽,經歷了大半個學期,而且學生參與了全過程。
4.持續性。“‘快樂數學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由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然后班級初賽、年級決賽等等,持續了大半個學期。
(五)不足之處
“快樂數學比賽”帶給我們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包括以下兩點內容。其一,如何平衡“面”與“點”的關系。“快樂數學比賽”模式的年級決賽,每班每次只能派三名選手到臺上參加競賽,因為人才和班級成績的原因,大部分班級會出現連續幾次參加比賽的選手是相同的三個人;如果不容許選手重復參加,又不能保證選手的質量和比賽的效果。其二,如何處理“個體”和“全面”的關系。比賽從一開始,就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其中,參與到比賽的全過程,但是因為場地和安全等因素,會造成大部分學生不能參與到比賽的最精彩部分——“快樂數學比賽”的班級對抗現場,讓比賽的效果打折扣。
(六)收獲
1.學生與數學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學生對數學的喜愛之情在日記里,在數學手抄報上,甚至在語文的作文中都有充分的體現。如有的學生寫道:“數學真有趣,我要學好數學。”“每次我們都是用一種快樂的心情來迎接數學課” ……還有的學生寫到了臺上選手不怕困難的精神,鼓勵自己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取得了成功。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對學好數學充滿信心,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數學的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2.競賽活動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數學學習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是享受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的喜悅將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3.競賽活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在“快樂數學比賽”現場,班與班之間產生了智慧的碰撞和優勝劣汰的競爭。在這種碰撞與競爭中,學生既養成了競爭意識,也養成了敢于面對挑戰的良好品德。在難題征答活動中的趣味競賽的征題環節,學生往往為了尋求某種解題方法或尋得一道好題,辯論得面紅耳赤,課后到處請教,看書,查資料,有時連家長也不得不前去“助興”,可以說是“全家總動員”。記得班上有個比較調皮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上數學課。”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情感,數學學習自然會進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春華秋實,我們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獲。在耕耘的道路上,我們付出了汗水,同時收獲了金子般的果實。我們將在香洲教育這片沃土上,勤勤懇懇,耕耘屬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阿育木呷.快樂數學 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J].中外交流,2017(0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