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燕
【摘要】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是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陣地,以“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為切入點,將這四方面與傳統文化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讓語文課堂閃耀出傳統文化的奪目光芒。
【關鍵詞】語文課堂;聽說讀寫;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產物,是珍貴的民族瑰寶,具有內容豐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作為職業教育學校,在重視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強調“以就業為導向”教育理念的同時,也應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就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運用“聽說讀寫”等教學策略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一)傳統文化教育任重道遠且迫在眉睫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階段的青少年生活在一個變化迅猛的信息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網絡、電視、平面廣告、電臺……這些渠道的信息量多且雜。學生對信息的觸動也特別靈敏,但是他們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對于這些信息都是圇圄吞棗,一并接受,反而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近年來,青少年學生表現出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不了解等現象,因此在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
在職業教育中,就學科而言,語文應該是最適合傳承、滲透傳統文化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融入傳統文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二、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葉圣陶先生曾說:“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讀是用眼睛聽,寫是用筆頭說?!薄奥犝f讀寫”是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語文教師要以“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為切入點,將這四方面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傳統文化。
(一)聆聽傳統音韻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引路人就是教師。所以,語文教師要肩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把語文課本內容與傳統文化巧妙地相結合,挖掘文本及詩歌背后的傳統內涵,在課堂上循序漸進地滲透,讓學生聆聽到傳統的音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就給了語文教師一個很好的指引,它帶給觀眾復蘇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唱響了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同時,它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將進酒》《琵琶行》《虞美人》等古詩文時,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恰如其分地引入經典吟唱,讓學生聽唱傳統詞曲,受到古典音韻的不斷感染、熏陶,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快速地熟記文本內容,還做到“潤物細無聲”般地進行了傳統文化教育,一舉多得。
(二)細說傳統文化
古人告訴我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趯嶋H生活中親自實踐某件事情,可以有效地增強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有利于他們深刻透徹地了解傳統文化。如借助傳統節日到來的契機,“春節”前,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回溯歷史淵源,了解春節的來歷,利用寒假調查春節的習俗——辦年貨、貼春聯、年夜飯、壓歲錢等,感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熱鬧歡快、萬象更新的美好景象;“清明節”時,讓學生跟隨家長祭祀祖先,體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傷感;“中秋節”時,組織學生舉辦“詠月”的詩詞比賽,領略古人借月寄思的情懷……如借助地域文化特色,讓學生參觀當地的歷史遺址,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既能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又能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從而更加熱愛家鄉,回饋當地……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諸如此類的參觀、實踐活動后,讓其整理實踐所得,進行匯報展示,細說實踐的收獲。活動演說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體會濃郁的節日氛圍,感受近在咫尺、底蘊深厚的地域文化,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促進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
(三)品讀經典名篇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浩如煙海,而經典名篇是其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不少名家名篇,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陣地,結合教材內容,有策略地引導學生品讀中國傳統文學的經典,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多了,其中的形象自然而然就呼之欲出,對作者表達的情感也就有所感悟,實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進行心靈的洗禮。在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加強品讀、誦讀,帶領學生進一步領略詩句的言外之意,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如《論語·學而》:“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從中讀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仁的根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儒家的精髓、做人的美德;在“滿招損,謙得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句中讀到謙讓、推己及人的美德;在《將進酒》中讀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不羈;從《勸學》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备惺芗毼⒅斏鞯闹匾浴?/p>
(四)學寫好字佳作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之國粹,那傳神的一筆一畫、一撇一捺,如風舒云卷,似行云流水,讓人嘆為觀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臨摹名家書法,在揮毫潑墨中體會書法的美感與意境。
如果說能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堂教育的基本目標,那么能寫一篇佳作就是高級目標。教師在平時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思考其中的情與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古人云:“文以載道?!蔽淖炙爸幘褪且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學生經歷了觀察實踐等活動,可以喚起他們的思維和興趣,能夠有感而發,“用筆頭說”,道出自己對于傳統文化的思考所得,從而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
三、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把“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度,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傳統文化和語文課堂的完美契合,提高教學水平;可以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每位語文教師都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讓語文課堂閃耀出奪目的傳統文化光芒!
【參考文獻】
[1]盧垚.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J].語文建設,2015(05):78-80.
[2]孫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元素[J].新課程(下),2014(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