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露

摘 要:發達國家的金融業較為發達,95%的高收入國家直接融資占比維持在40%~65%,而我國的直接融資占比東、中、西部皆長時間維持在20%以下,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基于此,提出我國直接融資占比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直接融資占比;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8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5-0096-01
一、我國直接融資占比發展現狀與困境
近年來我國間接融資比重居高不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17年度的前11個季度按照增量法統計間接融資的比重甚至高達93.72%,但是信貸作為間接融資的主要方式對經濟增長的動力作用卻在逐漸減小。不僅從總體來看直接融資占比較小,我國東、中、西部直接融資皆較小。數據表明,自2009年以來,我國信貸增長推動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顯著下降,從大約1上升到4,即1元的GDP需要至少4元的信貸來推動。信貸自身門檻高的特性無法滿足許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進一步阻礙了國民經濟增長。而資金使用效率更高、資金獲得方式更為市場化的直接融資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提高經濟增長。從國際視角來看,歐美等一些已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以及一些順利解決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的國家,其不斷完善的促進經濟增長的金融結構的發展過程有其合理之處,對我國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二、高收入國家直接融資占比現狀
從下表可知,平均直接融資占比在40%~65%的高收入國家為21個,占所有高收入國家的100%;直接融資占比最大值處于40%~65%的高收入國家為17個,占所有高收入國家的81%;直接融資占比最小值處于40%~65%的高收入國家為21個,占所有高收入國家的100%;直接融資占比的最大波動幅度小于20%的高收入國家為20個,占所有高收入國家的95%。根據直接融資占比的最大波動幅度以及平均直接融資占比,得出95%的高收入國家將直接融資占比維持在40%~65%,對我國直接融資占比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21個高收入國家中95%的高收入國家直接融資占比一直維持在40%~65%之間,且最大波動幅度不超過20%,這是高收入國家融資結構中直接融資占比的普遍規律,而我國直接融資占比卻遠低于此,且各地區之間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以上結論表明,我國現階段直接融資發展還遠遠不及高收入國家,且我國自身數據也表明了直接融資的發展不足,若想促進經濟增長應盡快發展直接融資,并針對不平衡的地區采取不同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林毅夫,孫希芳.銀行業結構與經濟增長[J].中國經濟學前沿,2008,(9):31-45.
[2] ?林毅夫,孫希芳,姜燁.經濟發展中的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