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云
◆摘? 要:要完成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只要教師在教學時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學科特點,考慮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考慮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的存在,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轉化,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教法,改變觀念,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改進;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在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探求課堂教學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高中物理作為理科高考重點科目之一,在眾多學科中相對難度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對抽象思維、分析推理等能力要求比較高,結合自己從教五年多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物理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只有學生主動學、愿意學,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否則老師的拼命灌輸仍是效果低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可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或聯系生活的實例導課;通過可能引起學生思維沖突的問題或可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理的情境進行設疑,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學生產生興趣之后,通常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學中應抓住契機,適時讓學生嘗試到探究、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悅,這樣逐步發展,學生往往就會在較長一段時間保持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以生為本,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表此刻:首先,教師頭腦中始終有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備課時才會有所體現,上課時有所落實。其次教學時務必心中裝著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時時刻刻想到他們。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應分別對待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如課堂提問時,對低等學生,提的問題要基礎,盡可能顯淺,并一點一滴地啟發。透過提問使低等學生也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對中等學生,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經過思考和比較就能回答的問題。對上等學生,提的問題要在中等基礎上深化、拓寬。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依據教學對象的整體狀況選取教學資料的難易程度,確定具體教學方法。在備課中,只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用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各盡所能,各有所得,不一樣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才是落實新課程理念。教師只有每一個環節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采取相應的策略,教學才有針對性,課堂才更有效。
三、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過去傳統的物理教學過程,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視教師為主導而不把學生視為主體,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下學習,這也是造成理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優化物理教學過程,要把物理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師生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來研究,讓物理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就是要腳踏實地的在教學實踐中,既重視知識傳播,又重視方法指導、能力培養和心理調整,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們承認,掌握知識和積累知識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識過程形成的思想觀念、方法及精神、品質和意志,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知識是無止境的,因此,我們的物理教學,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心漁”,必要時還要“與之同漁”。要盡可能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
四、改變策略,重視圖象情景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會學生把應用題‘畫出來,其用意就在于保證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不一樣的信息對大腦中不一樣的部位產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傳向左半腦,引起抽象思維,構成概念,完成數字計算和演繹,而具體的形象圖形和圖像信息將傳向右半腦,引起形象思維,構成空間概念。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文字信息和圖形信息交替傳遞到大腦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腦交替出現并相互補充,思維品質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并持續持久的興奮。應用潛力的培養,就是要在教學上透過圖象圖景的教學,建立由實際情景——理論模型——新實際情景的有機聯系。加強抽象的物理規律與形象的實際情景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五、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即要在汲取各種教學方法精化的基礎上,大膽構建適合本校本班教學實際,能真正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多種教學模式,并進行優化組合,絕不拘于某一種教學方法,更不要機械地照搬某種“最佳”教法;第五、優化教學手段,即要采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幻燈投影、實物投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六、大膽探索,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樣對于物理學科的部分章節、知識效果非常好。導學案授課要求教師提前根據學生實際編寫預學案及與預學案配套的導學案,提前將預學案發給學生預習完成,教師收繳評價發現問題,調整導學設計,進行二次備課,之后在課堂上只是適時引導,參與討論,聆聽交流,掌控方向,激勵評價,鞏固訓練。
總之,要完成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只要教師在教學時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學科特點,考慮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考慮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的存在,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轉化,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教法,改變觀念,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