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珠
摘 要:近年來,我國新課標教學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全面把握語文知識中的語用價值和根本屬性,有利于打造綜合型、實用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對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主要就小學語文教學中語用價值的有效利用策略進行分析,望對未來小學語文教學語用價值教學提供相應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策略
新課標教學體制背景下,現代教育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各學科知識內容,還要求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由于小學語文是語言文字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科目,要想進一步加強小學生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就要加強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實際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用認識
要想確保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授課教師一定要具備較強的語用價值教學認識,并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敢于創新嘗試語用教學,敏銳地抓住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內容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比如斷句、重疊反復等語言表達方式、標點符號應用等等,讓學生在總結歸納語言中的思想情感、態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主人公林沖的了解較少,但對《水滸傳》中武松的形象普遍印象深刻,授課教師可以用“同學們,知道武松打虎這個故事嗎?”做導入。這時學生就會踴躍發言,授課教師就可以把這一語用價值作為切入點和學生展開語言文字溝通,進而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語言教學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和體會能力。
二、重視提煉語用知識點,凸顯語用價值內涵
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務必要全面立足于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提煉語用知識點,并就具體語用知識點展開研讀,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提煉出語用知識點,全面達到小學語文教材解讀的目的,不是單單止步于對教材本身內容的理解,而是進一步對課文中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研讀。與此同時,授課教師還要明確課文中語用價值教學中的“教點”,通過有限的課時,從語用重點、難點展開教學,并時刻關注小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通過小學生的面部表情、神態了解小學生對相關語用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中,其主要是用父子之間相處的小故事來引導兒子,教導兒子人生哲理,授課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語用價值展開教學,將故事哲理、表達情感等方式轉移運用到同一類型語言現象和課文當中,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滲透語用價值,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閱讀寫作意識,對促進小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設計“精”“深”語用價值線索,提高語用價值教學深度
實際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凸顯語用價值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有限的課時內展開高效的語用教學,授課教師務必要在課堂教學前期設計“精”“深”語用價值線索,提高語用價值教學深度,讓小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教材中存在的語用價值脈絡,從而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語用知識點,并能夠根據所學語用知識點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緊緊圍繞“你從雪山走開,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一句,讓學生品讀和找到排比句描寫的中心詞,讓學生在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全面展現課文中的語用價值。
四、重視開展以“學”定“教”的語用價值學習活動
基于新課標教學體制改革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用價值教學目標,授課教師一定要重視開展以“學”定“教”的語用價值學習活動,全面貫徹“以生為本”,時刻將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設計和教材中各部分內容相切合的語用價值學習活動,并能夠根據小學生的整體身心發展特征,選用小組合作溝通探究的學習形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地落實以“學”定“教”,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語文綜合知識架構。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三打白骨精》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白骨精三次意圖騙取唐僧信任說的話進行研讀,從而發現其中的語言連貫性。
綜上所述,現代小學語文語用價值教學中,授課教師務必要做到“以生為本”,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用認識,重視提煉語用知識點,凸顯語用價值內涵,并設計“精”“深”語用價值線索,提高語用價值教學深度,重視開展以“學”定“教”的語用價值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展現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用價值,從而進一步促進現代小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開春.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價值及運用[J].考試周刊,2018(2):50.
[2]張文雅.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突出語用價值[J].文教資料,2017:5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