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英
摘 要:趨吉避兇,避難趨易是人類的天性。在小學里,小學生遇到困難除了個別少數(shù)會主動克服,一般會選擇逃避或者蒙混過關(guān)。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愛學習的較多,怕寫作業(yè)的也不少。因為學生不會做老師布置下來的題目!沒有哪位學生不喜歡被同學們羨慕地關(guān)注和表揚,卻出現(xiàn)寧愿不交作業(yè)或不學習被批評的現(xiàn)象,足以說明教學方法有很大紕漏。作為老師不能讓學生每天被批評然后被動地完成學業(yè),不僅效率低還會使學生反彈致使加大其逆反心理,授課老師需要因材施教,用學生的“苦”中作樂,采取趣味教學,調(diào)動學生愛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以下分析關(guān)于小學語文游戲趣味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策略分析
孩童的天性就是快樂地玩耍!老師應(yīng)該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在枯燥生硬的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動有趣的游戲,從而激發(fā)學習的魅力吸引學生和學生的參與,讓單調(diào)乏味的語文教學生機勃勃,營造和諧健康又美好的學習氛圍。而孩童的自律性較差,有時候會太過沉浸在趣味教學的游戲里不能自拔,導致投入過度,授課老師控不住場容易造成課堂的秩序維持不了。所以老師需有理性且合理地安排好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快樂學習,學習快樂!
一、寓教于樂,設(shè)計出富有趣味性的游戲
寓教于樂,說起來容易實施難,在授課老師展開教學時,要避免游戲滲透與學習的不匹配,造成學生玩得不投入不盡興,又要注意不能讓游戲比重過大,否則學生過于投入趣味游戲而放飛自我。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興趣對于授課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寓教于樂的完美展現(xiàn),才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并且學有所成。
1.識字中滲透猜字謎游戲
老師在進行識字趣味游戲時,應(yīng)當運用音標、形象和意義滲透游戲趣味性,即老師組織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負責記錄各個同學答題過程并且給回答正確的同學加一分。分組后進行小組與小組競爭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精神又可以讓學生互相鞭笞。隨后老師操作電腦展示一早準備的PPT,每一張PPT都寫有謎語,比如“十張口,一顆心”等,其答案是“思”這種課堂教學早已普及的知識。隨后老師便開始倒計時五秒,誰先舉手回答并且答對加1分,答錯加0.5分。既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之前的知識達到課堂的延伸,又能擴大學生記憶庫。這樣在猜字謎游戲里互相競爭,活躍課堂并且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提高課堂效率。
2.寫作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猜說問答游戲
比如在《我愛的一種水果》的作文教學里,老師可以模仿綜藝節(jié)目把事先準備好的若干水果卡片放進封閉紙皮箱里,然后讓分成若干小組里面的小組長作為代表上講臺盲選出一種水果并讓其不提水果名稱描述其特點,讓第二小組猜,正確回答的小組將得一分,即使回答錯誤,也會使答錯的學生加深印象,對猜中的水果其特點有一定認識。先告一段落,老師對其選出的水果的外形特征以及作用詳細地做出說明并指導學生在作文里怎么描述和表達。隨后游戲繼續(xù)進行,升級難度,對老師盲選出來的水果讓每一個小組輪流表述其中的一個特點,老師再對回答的小組的描述重新潤色補充。這樣在單調(diào)無味的寫作教學里滲透猜說問答不僅增加了師生的互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且對學生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課堂上發(fā)言的膽量,這為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的人際交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提高趣味性教學的可玩性
一個人在短周期內(nèi)重復做一件事會讓其對該件事討厭甚至厭惡,比如連續(xù)二十天吃東坡肉,即使那人在連續(xù)吃二十天之前再怎么愛東坡肉,也會因為連續(xù)吃之后產(chǎn)生厭惡等情緒。“棄舊戀新”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天性,重復的游戲理念和模式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和油膩感,倘若學生對趣味教學失去樂趣,那么在授課老師的教學下必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保持學生對趣味教學的熱情,就需要挖掘趣味性教學的更多可玩性。
例如,老師可進行以唐詩三百首為核心內(nèi)容的“一站到底”游戲,讓學生按十人一組分組,并且讓十個人圍在老師周圍,老師將《唐詩三百首》里面的詩句任意朗誦一句,讓其舉手回答,回答正確的學生將繼續(xù)留在臺上,回答錯誤的學生將回到座位,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沖擊了他們的記憶力。
三、趣味性教學可以延展到課堂外
作為授課老師在每一堂課結(jié)束后和學生零交流零溝通,針對這種情況理應(yīng)做出改善,老師可以特意布置一些“回家才能做的作業(yè)”,讓趣味性教學也能夠應(yīng)用在里面。例如,學生在小學階段一般有很強的模仿性。老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特點,在課本里尋找一些趣味性十足或者內(nèi)容豐富的課文,讓學生扮演老師概括總結(jié)并且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給父母聽,一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總結(jié)能力和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二來可以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
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剔除不良習慣和品性的園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yīng)一味地依賴教材,面對個性鮮明的眾多學生,老師應(yīng)該做到有針對性的實質(zhì)上的觀察、思考,對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而趣味性教學這個寓教于樂的理念則很好地詮釋了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愛上學習,通過調(diào)動學生興趣,增大學習的魅力,提升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升華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張曉英.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5(30).
[2]陳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原則與方法探析[J].內(nèi)蒙古教育,2016(6).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