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兵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有意識地根據教育內容為學生設計動手動腦的環節,促進學生知識、智力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動手動腦
時代在進步,所有的課程也在不斷地改革著,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擺脫傳統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固有方式,要讓課堂變得活躍,要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與溝通。把數學中的問題當成生活中隨時可遇見的難題,提出來和學生一起研究解決的方法。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愛上數學課,愛摸索新的數學問題,并且能習慣性地通過動手動腦來鞏固自己所學的新知識。為了這個目標,我在教學中也總結出了一些動手動腦學習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拋磚引玉,引出更多關于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動手動腦,給枯燥的數學以生命
在大多數學生的認識里,小學數學就是一些單調的數字、公式、口訣等,所以讓剛接觸數學的學生覺得數學很無趣,很枯燥,甚至有的學生害怕上數學課。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想方設法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去學習數學,走近數學,理解數學,和數學做朋友。為了讓學生接受數學,喜歡上數學,我們把一些數學知識擬人化,讓它們有生命,用人物的口氣和學生交流。比如:在講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時候,我引用一些資料,給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生命。我用非常郁悶的語氣說,最近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都很生氣,因為一些同學常把它們弄錯,分數媽媽就讓它們各自向同學們作個介紹。這時同學們就會很好奇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下面要講的內容上。
我接著講,真分數首先說:“大家好!我叫真分數。我的特征是分子比分母小,所以我比1小。”
假分數說:“我是假分數。我的特征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所以我大于或等于1。很多同學都記住了我比1大,卻忘記我等于1的情形,如分母是9的最小假分數是■,而不是■。”
帶分數說:“同樣,同樣,整數和我也可以轉化成假分數。整數可以轉成任意分母(0除外)的假分數,當分母確定后,用整數與分母的積作分子,如8=■。把我轉化成假分數時,以我的分母作假分數的分母,用我的整數部分乘分母的積再加上我的分子作假分數的分子。這樣的講課方式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動腦思考,動手寫分數,因為他們感興趣。只要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思考數學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動手動腦,解答一些數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成績。
二、動手動腦,在經歷操作、交流過程中體驗數學
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邊操作邊運用內部語言培養數學思維,并指導與幫助學生將內部語言表達成正確的口頭語言。操作后,在小組內或全班中,鼓勵學生表達操作的過程。再根據操作順序說出思考過程;根據操作的結果,說出結論。這樣能把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起來。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人人動手,數出長方體棱的條數,而且要提示學生,怎樣數既清楚又不至于重數或數漏,鼓勵學生,讓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方法。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式方法的死板、單調,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聽覺上的疲勞,從而分散注意力,讓課堂陷入死氣沉沉的局面。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提起興趣,我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創新,比如,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說:“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開展計算比賽,比一比誰算得又準又快。”然后我出示了題目:4+4+4+4,8+8+8+8,5+5+5+5+5+5。看了題目,同學們投入緊張的計算中,我卻輕而易舉地說出了答案。同學們用好奇的目光望著我,似乎在問我,老師你咋能那么快呢?這時我告訴同學們,其實不是老師比同學們聰明,而是我掌握了一種更好的計算方式。這時候,學生已經對我所說的方法充滿了期待,而我就很自然地把他們引入到乘法的學習中。這樣,問題在前,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后,每一個學生都在聽課的時候,抱著一定要學會這一計算的好方法的決心,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然后,讓他們動手動腦,結合新學的乘法口訣做做練習,他們會對這一知識點記得更牢,理解得更透。
綜上所述,學好小學數學,不僅能增強學生接受更難、更多數學知識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的生活變得簡單、有條理,同時也能讓學生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問題。所以,學習數學時,引導學生手腦結合地去學習,理解和記憶鞏固新舊知識,是我們老師長期要堅持的,也是要讓學生努力培養的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陳清榮,呂世虎.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5.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