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霏
摘 要:思考力對小學生非常重要,思考力的開發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少有教師通過專門的教學開發學生的思考力,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灌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力。益智器具對學生的思考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就巧用益智器具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益智器具;小學數學;應用
近年來,我國教育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小學生處于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比學習固有的知識更為重要。思考力是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先決條件,善于思考的學生能在學習中不斷對所學知識進行積累,自己總結構建知識體系。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成為困擾中小學教師的難題。益智器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巧妙采用益智器具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一、益智器具教學的意義
益智器具是一種在游戲中開發智力的玩具,經常玩益智器具的學生大腦想象力更加豐富,小學生面對新奇的東西會產生很大的興趣。通過玩一些益智游戲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與游戲中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
益智器具具有刺激功能發展的作用,如鮮艷的線條可刺激學生的視覺,拼積木活動中能協調身體各部分機能。益智器具可綜合提升學生的智力,不同益智器具針對的重點不同,三維拼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幾何器具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要通過選用合適的器具,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某方面能力。
當前人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但益智器具走進小學課堂仍處于初級階段。在應試教育制度影響下,許多家長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學校為提升學生的升學率,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益智器具走進課堂面臨重重阻礙。目前尚無科學的具體理論依據指導教師運用益智器具教學,教師不能科學正確地運用益智器具開展教學活動,影響了教學效果,使得教師及家長對益智器具的作用產生了誤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活潑愛玩,游戲是學生高效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益智器具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明顯作用,學校及教師應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認真研究益智器具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尋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益智器具,充分發揮益智器具的教學效用。
二、益智器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益智器具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七巧板、華容道等益智器具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幾何空間思考能力,火柴等式、九宮數獨等益智游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及逆向思維,不同種類的益智器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不同的作用。
1.空間圖形類
七巧板是一種典型的空間類益智器具,其主要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觀察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是對思考素材的收集方法,擁有了物質素材才能進行深入思考,學生擁有良好的觀察力能對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與深入的思考,從而高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七巧板通過對不同圖形的排列方法訓練學生的觀察力。
巧放圓形是一種傳統益智游戲華容道的演變,要求學生對方格中的各類圖形有較深入的了解,如不規則三角形等,通過圖形的不同排列將圓形木塊放入其中,要求學生對各類圖形進行認真觀察,以窮舉的方式將木塊進行不同的排列,從而找到最佳的排列方法。在游戲中可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先利用七巧板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然后用巧放圓形訓練學生的整體空間思維能力。
如對七巧板的學習,首先要求學生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等簡單圖形,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正方形的特征。然后讓學利用不同圖形進行拼圖,在實踐活動中體會認識長度單位,結合實例認識周長,感受圖形的平移、軸對稱現象。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掌握初步的測量、畫圖技能,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他人幫助下嘗試克服困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2.數字圖形類
九宮格數獨與火柴等式是數字圖形益智器具的典型代表,九宮數獨可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拓展學生對方程的思考深度,火柴等式是較九宮格數獨相對簡單的益智器具,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學生學習方程。
通過改變一根火柴的位置讓等式成立,要求學生開動腦筋,分析移動火柴位置的所有可能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窮舉思維,善于觀察與思考即可有效解決火柴等式。九宮數獨及火柴等式對學生的逆向思維與推理能力都具有極大的幫助。
如教學生學習中國象棋的游戲,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象棋的興趣,在每次教學時不能講授過多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介紹象棋的相關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游戲規則,引導學生練習簡單的象棋戰略,在大量的游戲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不同的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益智器具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利用不同的益智器具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李金寧.益智課堂與思維能力的培養[J].民營科技,2017(6):249.
[2]曾蓮秀.四巧板與圖形面積:益智器具與教材內容融合教學課例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15(22):48-4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