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萍
摘 要:研究發現,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教學不能局限于完成教學指標和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參與課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也實現有質量的學習。一個好的數學老師,不但要給學生一個問號,還要給學生一個句號,這個句號,包括理解、明白,更包括把思維擴大,放活。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興趣培養
小學數學難教不只是課堂上的原因,還跟數學這門課的特點有關,比如,枯燥的一些數學、符號,還有需要背記的概念、公式、換算單位等,這些都讓小學生很容易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老師就要采用一些有趣的、適合學生發展的、且學生愿意接受的方法,培養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比如,在課堂上用問題引導學生,這就會讓學生學習過程不但有為什么,還有滿滿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跟隨老師的教學節奏,尋求答案,解開好奇之謎。當然老師在給學生拋出問題的同時,就要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解決問題。所以,一個好的數學老師,不但要給學生一個問號,還要給學生一個句號,這個句號,包括理解、明白,更包括把思維擴大,放活。好多老師也為了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想出了各種辦法,也解決了存在在數學教學中的一些瓶頸。作為數學老師中的一員,我也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了一些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讓數學融入生活情景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我們應該把一些問題放在情景中,讓它根據故事情景一點點把問題引出來,這樣以情動人,學生會慢慢走進故事,喚醒他們思考的本能。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個西瓜,分給沙師弟■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做法官,說說:“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的份數是多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么比較呢?”如此,在這樣的一個替悟空和八戒為難的氛圍里,學生心里的問題肯定一個接一個。他們肯定會有的替悟空想,有的替八戒想,這樣不就點燃了他們思維的火花嗎?再比如我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把熊大熊二還有光頭強都用上,就說光頭強為了彌補他曾亂砍濫伐的過錯,每天計劃植樹6棵,但是因為有兩天他陪熊大熊二玩耍少植了3棵樹。同學們,30天后光頭強植了多少棵樹?同學們一聽有熊大熊二,而且有光頭強就來了興致,爭先恐后給出了答案。
二、前后知識點要相互貫通
數學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它都是相互關系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環環相扣,邏輯嚴謹,讓學生從這一課堂聯系到上一堂課的知識點,以降低他們對數學理解的難度,使學生不但要走準,還要吃透,消化,并能靈活運用。比如,(1)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2)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112棵,五年級栽的棵數比三、四年級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這是兩道學生早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題“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這樣把以前所學的知識充分調動起來,整合一下,通過組裝得到新的知識。學生就會把這三道題聯系起來思考,通過討論比較解答,明白三步計算應用題原來是由兩步計算應用題擴展而來的。這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學生不會覺得太生硬,吃不透,難理解。
三、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在小學課堂上要想讓學生的思維不拋錨很難,尤其是數學這門與數字、加減乘除這些單調的符號相關內容,就更難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或者老師的嘴巴上。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興趣盎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無法分散注意力。并告訴他們,要是誰錯過老師的一句話,或者錯過一個字都有可能導致下面的題算不對,他們肯定會認真聽講。然后再把剛講過的問題,靈活運用,讓學生快速準確地做出來,看看誰的答案是對的,時間是最少的,誰的答案是錯的,時間是最久的。這樣再講講為什么對了,為什么錯了,同時也講講為什么有的同學能做得又快又準,有的又慢又錯。如此,慢慢地他們互相比較,暗生競爭,就會主動聽講。
總之,教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老師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走進數學,愛上數學,不但要在課堂上引入情景,把數學植入生活,還要讓學生主動去學數學,把前后知識點連接起來,抑或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進行心理鼓勵,提高學生信心,促進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郭宏曼,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3(33).
[2]馮勝.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教學例說[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