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育法之一,對青少年的身心素養培養十分有效。從提升音樂能力,強化自我意識,提高運動、交往能力,緩解情緒行為問題,促使行為習慣養成幾個方面淺談奧爾夫音樂律動教學對智障兒童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奧而音樂律動教學;智障兒童;學習;影響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特色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思想,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具體來講,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課程內涵可概括為體驗、開放、整合三點:(1)體驗。體驗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現感性先于理性的重要內容。體驗即親身感知、感受,具體到音樂教學中,就是欣賞音樂、參與音樂、嘗試演奏或演唱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主張通過大量的聲勢動作、器樂演奏來學習歌曲,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獲得參與體驗,從體驗當中有所收獲。(2)開放。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開放性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器官開放,即解放學生的感官,讓他們自由地唱、做、奏;二是,課程目標開放,即不以單純的知識培養作為唯一目標,更注重學生全方位音樂素質的培養;三是,教學方式開放,即采用多種方式綜合開展教學活動。(3)整合。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非常重視對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的整合。其中,目標整合是指不將單一的、顯性的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目標,更注重建立多層面的、未發掘的培養目標;內容整合指不限于音樂學科內部,而是將舞蹈、文學、歷史等其他學科融入教學當中;方式整合主要指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整合;評價整合指對學生創造能力、探索能力、聯系能力的綜合評價系統整合。
二、奧爾夫教學法對智障兒童學習的作用
(一)音樂簡單易學,促進智障兒童音樂能力的提升
奧爾夫音樂律動從音樂的原本性出發,尊重兒童個性,音樂速度和節奏韻律簡單易學,適合低齡兒童學習。智障兒童語言、動作、思維的發育較之遲緩,接受能力較慢,因此奧爾夫的音樂特點也特別適合智障兒童的學習。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智障兒童特點和水平,選擇適合的音樂素材,生動有趣的音樂旋律,極大滿足了智障兒童好奇的欲望,音樂的內容和形式深受孩子喜愛。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原先不愿張口的孩子開始學著唱歌了,原先不愿動手的孩子,開始跟著打起節拍,音樂表現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在學校的慶“六一”活動中,孩子們還表演了非洲鼓《歡樂鼓樂》,他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在場觀眾的一片歡呼;在學校的展能節活動中,孩子們的表演唱《春曉》生動活潑,還獲得了智障部節目表演第一名的好成績。事實證明,奧爾夫音樂律動特別適合智障兒童音樂教學,經過訓練,孩子們的音樂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鼓勵自主創作,強化智障兒童自我意識的培養
兒童的自我意識通常指兒童自發自愿自主地去完成某種活動,而智障兒童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缺陷,通常對事物和活動缺乏主動性和自我表現力。奧爾夫音樂提出“鼓勵孩子自主創作,讓孩子自己去尋找音樂,自己去創造音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致力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讓智障兒童去感受音樂。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們盡力提供一些簡單的、節奏性強的器樂和生活用具讓孩子去體驗,比如,錢鼓、沙錘、三角鐵、蛙鳴筒等小樂器及生活中最常見的杯子、筷子、瓶子等能發出不同聲響的生活用具,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敲打出自己喜歡的聲響和節奏。教學中,通過即興創作出簡單的旋律,讓孩子進行說唱對話游戲,比如“小朋友們好!”,要求孩子回答“老師,你好!”“老師,我想說”“某某同學你真棒”等等互動的音樂游戲,激發孩子興趣,培養其主動性,強化孩子自我意識。通過音樂游戲、說唱對話、樂器敲打、語言訓練等自主活動,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大膽說、喜歡動、主動玩,逐漸讓他們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好,強化自我意識的培養。比如,在音樂活動以《森林音樂會》《你是我的好朋友》《抱一抱》等活動嘗試,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促使智障兒童心理、性格受到變化,從而開始認識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我表現意識。
(三)節奏律動訓練,幫助智障兒童運動、交往能力的提高
因先天不足的原因,智障兒童運動能力、協調能力較正常兒童遲緩。奧爾夫音樂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把游戲、歌唱表演、節奏訓練等多種形式都融入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把音樂和動作,舞蹈和語言相結合,這樣有助于智障兒童運動能力的鍛煉,交往能力的提高。智障兒童大多缺乏自信,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不夠主動,運動機會也相對較少,在奧爾夫音樂活動中,通過各種教育形式,讓孩子充分參與進來,從而幫助他們運動、交往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森林音樂會》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表演各種動物的動作,用打擊樂器展示各種動物的聲音,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孩子興奮起來了,全體動起來了,既鍛煉了身體,又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在新生入學的課上,老師可設計輕松簡單的節奏旋律,讓學生自我介紹,然后新同學之間互相拉拉手、抱一抱,交個好朋友。在活動中不僅培養了智障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力,同時鍛煉了運動和交往能力。
(四)善用音樂素材,有效緩解智障兒童情緒行為問題
在奧爾夫音樂律動教學中,我們善于收集各種音樂素材,活潑輕快的、輕柔舒緩的、熱情奔放的,在智障兒童音樂訓練中均能收到不同效果。我們把奧爾夫音樂充分運用到智障兒童的各種學習生活環境中,在孩子運動的時候播放輕快活潑的音樂;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在孩子做手工的時候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這些音樂在智障兒童學習生活中都能起到情緒調節的作用。通過研究后分析,當孩子處在焦慮、煩躁的時候,一段舒緩寧靜的音樂能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焦慮的情緒慢慢好轉,過激行為漸漸消失。班級有位孩子遇到事情情緒比較急躁,想得到的東西如沒拿到,或是排隊的位置不如意,常常會亂跳亂叫、亂摔東西,情緒控制能力差,經過一學期的奧爾夫音樂康復訓練,改變了很多,學會了等待、懂得了忍讓,遇到事情情緒安穩多了。班級所有孩子們行為都有了大大轉變,原先害羞內向的孩子,現在與同學、老師的交流漸漸多了,原先無所謂老師表揚批評的孩子現在變得在意了,原先情緒不穩定的孩子過激的行為也減少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事實證明,奧爾夫音樂在智障兒童康復教學中悄悄起著作用,促進了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五)音樂管理模式,促使智障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
班級管理是要有一定的規章秩序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智障生的班級管理是存在很大困難的,智障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生活、學習管理能力差,要管理好一個十幾個智障孩子的班級,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取了音樂管理模式,選取了不同的音樂,運用到智障兒童日常教學活動中。例如,上課時,我們固定播放一首緊張急促的音樂,讓孩子們提早進入上課的準備活動中;下課時,我們固定播放一首輕松愉快的音樂,讓孩子們做做游戲、玩玩積木,課間放松;吃飯時間、午休時間、晚自習時間同樣固定播放合適的音樂;上課師生問好,采用電子琴伴奏,用同一首問好歌旋律進行師生問好;上課要求同學們坐好,彈奏一首《坐坐好》,同學們就自覺安靜坐好了……這一切變成一種行為習慣,顯得輕松自然,孩子們一聽到音樂就知道該做什么了,音樂管理模式,在智障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以前老師聲嘶力竭,大聲喊叫:“同學們上課啦!”“同學們快坐好!”,孩子們總是無動于衷,愛理不理,規矩意識難以形成,現在可好了,通過音樂管理模式,一聽到固定的音樂,就自覺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了,日常教學顯得又輕松又愉快。
通過合理運用奧爾夫音樂律動教學法,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智障兒童的教學活動,對促進智障兒童各方面素養的培養也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教師應該積極學習奧爾夫音樂律動教學法,并根據自己班級和學生的情況,將其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智障兒童能夠獲得和其他兒童同樣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黃李益.奧爾夫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中的三要素[J].教師,2015(1).
[2]黃牧君.奧爾夫音樂治療應用于自閉癥兒童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陳宣伊.“趣味化”教學形式 讓幼兒愛上奧爾夫
音樂律動[J].家教世界,2013(3).
[4]魏弘.奧爾夫音樂之律動教學在智障兒童康復中的運用探討[J].新課程(上),2019(1).
[5]白思敏.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方面的突破[J].黃河之聲,2019(3).
[6]徐曉晨,栗莉.針對情緒障礙兒童的“繪本閱讀療法+奧爾夫音樂療法”閱讀療愈實踐研究[J].晉圖學刊,2019(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