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霞
摘 要:小學生學習數學,離不開自身的經驗和數學認知結構,數學活動正是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而開展的。它具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小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價值。要實現這些教育價值,需要充分了解數學活動的特征。同時要想使數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進行活動設計時,必須要做到:圍繞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特點,滲透數學思想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動;特征;建議
小學數學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為目的,圍繞數學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以數學思想為指導、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感悟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的實踐活動。小學生的數學活動與科學家的數學活動不同,它更側重于在數學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的一個模仿探索、發現與創造的活動。這種數學活動的對象不是完全由符號、概念和規則等構成的邏輯結構系統,而是一個含有經驗、直觀的邏輯結構系統,數學活動的目的更多的是“接受”已經發現和創造的數學,提高數學活動主體的數學素養。
一、小學數學活動的教育價值
1.幫助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數學活動中積累,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數學的觀察、訓練、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方式,逐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換句話說,數學活動為數學活動經驗的獲得提供了條件。
2.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活動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很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之上,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活動素材,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小學數學活動的特征
1、在教師指導下受目標牽引的活動
小學數學活動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教師指導下受目標牽引。數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形式和手段,是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開展的活動。活動目標是數學活動的靈魂,具體明確的、可以操作的活動目標,為數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在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需要進行點撥、答疑、組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樣做才能使數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實質上的數學意義,使數學活動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2.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活動
小學數學活動是將學生熟悉的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活動。對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生活中數學現象的過程,將數學與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數學活動源于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確定活動教學的主題,目標及形式,將學生的創造性從冰冷的書本中釋放出來,激發其興趣,寓教于樂。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學生積極探索、嘗試解惑的活動
數學活動是學生積極探索,嘗試解惑的活動。數學活動是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探究的方法、培養探索的精神、經歷其中的挫折與欣喜,以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建構富有個人意義的數學知識及認知結構。
三、有效設計數學活動的建議
1.圍繞教學目標
數學活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數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使小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個方面都能夠獲得成長。而數學活動最大的誤區就是盲目性,僅僅關注活動的“熱鬧”,卻與教學目標偏離。因此,必須避免這種盲目性,活動的設計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將教學目標具體化,轉化為可以操作的活動實施步驟。
2.考慮學生特點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經驗基礎之上的活動,是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的活動,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參與者,是活動的主體,活動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施展自己的才能,才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3.滲透數學思想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將數學問題融入現實生活中,同時要使教學活動體現出數學的本質。另外,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當數學和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當數學包含數學思想和方法時,數學才是有挑戰的;當數學以不同方式呈現出來時,數學才是有趣的。數學活動讓數學變得有生命力、有挑戰性、生動有趣,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體驗數學強大的吸引力和無窮的魅力。在數學活動中,可以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真正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為小學數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潘小明.數學活動:理解及教學[J].江西教育科研,2006(3).
[2]張奠宙.小學數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