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紅
摘 要:自學能力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每一個學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對于小學生,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主學能力,也就是提高他們整體學習能力,讓學生結合語文這門學科靈活、廣泛的特性,自由掌握學習時間,積累語文知識的關鍵。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做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薄弱環節,靈活、自由地自主學習是學生終身學習與能力發展的根本,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去求知、探求,并自覺運用知識開展學習的能力,改變課堂教學主體的一場教學革新,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每一個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是素質教育對新時代小學生的要求。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將自主學習的理念和認識貫穿到教學的始終,努力通過一些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新時代學生學習所需,也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形勢所需。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做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薄弱環節,靈活、自由地自主學習是學生終身學習與能力發展的根本,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探求,并自覺運用知識開展學習的能力,改變課堂教學主體的一場教學革新,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力量。那么,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在教學中著手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與大家交流、討論。
一、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為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研究表明,興趣不但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極具活躍性的一種心理因子,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地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實現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目的。因此,老師首先要考慮精心設計課前導語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想學的內在動力和興趣。例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文時,老師可以設疑: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魚離不開水,它只能活在水中。可課文題目“魚到了紙上”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一問,能大大調動學生好奇心,激活學生的興趣,為接下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老師在講解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體會知識的無處不在,要根據教學節奏設疑問難,引領學生思考,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老師在教學中還是沿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教材中的知識生搬硬套地講解,導致學生沒有興趣聽,更沒有興趣學。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成課堂教學的合作者,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重點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長此以往,學生不但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老師就可以抓住重點提問:圓明園為什么能成為我國甚至是世界上的萬園之園?通過閱讀課文中圓明園被毀前和被毀后的描寫,同學們有什么深刻感想?這些問題既能抓住課文主旨和中心,也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積極思考,引學生走進課文,感受課文,從而通過深入理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責任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學生不同年段、內容及形式,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與活力,且富有情趣,吸引學生能在課堂上自始至終地投入學習。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勇于突破傳統程式化的教學束縛,做到創新、改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故事類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充分結合課文濃厚的幻想色彩等特點,采用讀與想結合的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再比如,對《望廬山瀑布》這類古詩詞的教學,老師就要采用讀與悟結合的教學法。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廬山瀑布的圖片,再配上適當的音樂,把學生帶入古詩的意境,讓學生學習、感悟,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產生愉悅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新課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自主學習課堂,既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態度,避免了傳統課堂出現的多種問題,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亞寧.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4(12):50.
[2]孫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15(33):6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