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持續推進,人們對教育教學有了新的認知與思考,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理念和核心素養訴求成為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追求的新的教學目標。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轉變創新。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倡導理念轉變思想,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受到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展開課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不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受到影響。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能夠創新各種教學手段促進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本文從利用信息技術、重視提問教學、合作探究教學和分層次教學等四個方面出發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手段與教學活動結合越來越緊密,小學語文對培養學生思維及想象力形成有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全新的學習情境,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教學《我們成功了》一課時,我通過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再結合申奧成功時宣告的新聞視頻,利用多彩的畫面和激動人心的場面感染學生,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有了情感體驗的奠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氛圍活躍,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
二、運用問題驅動教學策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問”的重要性,教師“提問”和學生“答問”是關鍵的教學環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合理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在師生有效互動中不斷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在觀看汶川地震相關影像資料帶來學生生命震撼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文章的結尾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體現在哪里?”通過提出問題引學生思考探究,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我通過提問引學生思考:
“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橋?你覺得文章題目起得好嗎?看到這個題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讀完課文,你知道這篇材中的內容,積極為學生探究學習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讓課堂教學綻放光彩。
比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晏子這個人物形象,我在課前布置了探究任務:分小組通過多種途徑查閱關于晏子的史實資料,分析資料中晏子的性格特點,在訪問楚國前他做了哪些事情反映了他的聰明智慧?為什么齊王不派別人出使楚國呢?在探究過程中,小組學生通過多媒體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在整理分析中對晏子的人物特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課堂教學中,通過全班交流討論,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資料。由于課前有了探究任務的有效完成,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時,就能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識。
四、運用分層次教學策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新課程改革強調要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化教學目標,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比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我針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不同掌握情況,分別設置了不同的作業。針對語文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我讓學生課下為《鳥的天堂》寫一篇完整的解說詞,或借鑒文章寫作思路寫一篇自己印象深刻的旅游景點游記文章;針對基礎中等的學生,我讓學生把握動靜結合的表達方式,寫一段描寫景點的文字;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的學生,則安排他們不僅能熟練背誦課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還能針對文章中的優美句子進行仿寫。通過多層次設計教學,更有針對性地讓每位學生取得進步,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實施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精準分析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方式展開教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確保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有效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孫鳳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33):138.
[2]秦桂花.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J].學周刊,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