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軍 遼寧省阜新市第四中學
在黨的十七大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一教育理念,以此為基礎,十八大報告又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應積極落實黨的各項教育方針,將立德樹人視為主要任務,努力進行素質教育,構建良好教育體系,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全面進步及發展,指導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確立“立德樹人”這一任務,在新形勢下,彰顯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價值取向。立德樹人既繼承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延續的教育傳統,也體現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立德”,追求的就是以德為先,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去教育人、鼓勵人,在教育領域中,最高境界為立德厚德,實現道德理想。所謂“樹人”,則為樹立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堅定的接班人與建設者。立德樹人,則是要做對人民有益的人,高尚的人,為人民服務的人。為培養符合要求、優秀接班人的內在要求,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主要就立德樹人的開展進行深入的研究。
立德樹人,以教師師德為切入點。職業道德,也被簡稱為“師德”,其為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嚴格遵守行為規范與道德標準,也是能夠和其契合的情操及品質。師德,是每名當代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標準,且為社會道德體系的關鍵組成,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精良業務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所以立德樹人,首先以教師師德為切入點。教師的師德不僅僅是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一單純的制度來規范,應更多從關心教師成長,關心教師內心的需求入手,提升教師素質,進而提升師德水平。
以教育本質而言,為自我教育。以客觀視角來分析,教育成果的體現,在根源上都為自我教育成果的直觀體現。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能否成人成才,關鍵看他是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是否能形成文化自覺,是否為之努力,為之付出,從根本上講,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身,外界只是必要的條件。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教育”這一涵蓋范圍極廣的名詞,予以刻意表現,引導學生感受自身身心狀態,則利于凸顯出“教育”的深遠的價值與意義。此也為貫徹教育的基準點。究其本質,人在發展過程中,如不具備自我教育階段,則絕不會感知及感悟到教育的積極作用、價值,也就不會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教育觀就是“自我教育,自主學習”,學生犯錯后,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犯錯誤的原因,以及改正錯誤決心、措施等。最后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們做教師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這種自我教育的育人觀。
對教師而言,其在育人時,自身具備育人自覺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立德、成人自覺,唯有對學生予以正向影響,方才可貫徹立德樹人教育方針。貫徹德育并非貫徹至教材之中、也并非貫徹至課堂之中,而是應貫徹至人的內心深處。務必要解除把學生視作被動接受教育的人,絕不可盲目追求機械性的教育方式,而全然忽視“樹人”的重要價值,需將立德樹人充分貫徹至教育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出一種推動學生積極、綜合進步的教育方式。
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應將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當作教育途徑,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利于培養學生個人素質與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奉獻意識,鍛煉學生品質及意志,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若想真正促進學生個人素質與道德品質的進步,單純借助制度講述的方式并不可行、同時單一依靠課堂教育也有所不足。這是由于素質與道德品質屬于社會問題,且也具備一定實踐性,學生自身道德理念、道德品質等,通常只會體現在社會活動中,在實踐期間,予以檢驗,并在參與活動過程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鍛煉能力,如此才能夠實現對學生意志品質及道德信條等的正向建設。
比如在提升道德修養方面,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開展影評、書評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位和內在修養,形成文化自覺;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抓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我校的升旗儀式很隆重,學校專門成立了國旗班,承擔每周的升旗儀式,站在國旗班里,本身就是對其他學生一種教育,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鼓勵與鞭策。每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時候,我們都很振奮,也很激動,一種愛國熱情油然而生;在革命精神傳統教育方面,每年清明節前夕,我們都會組織學生遠足,步行一個半小時左右,去“南山紀念碑”開展祭掃英烈活動。一是為了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二是教育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傳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在增強實踐能力方面,每年暑假,我們都組織學生來到實踐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一起吃飯,一起勞動,一起開展活動。學生學會了勞動,學會吃苦,同時更主要是培養了學生愛勞動,愛集體,愛吃苦的精神。
由上述得知,在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學生更樂于投身其中,并更好地認知自身,明確道理,學會如何做人。因此說,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為增強學生道德思想,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陣地。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十八大報告正本清源,指明教育之本是立德樹人,指明了為學的正道。立德樹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是全體師生應有的自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成為務本之人,做新時期合格的“新四有”教師,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