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玨晏
參照波特價值鏈分析,企業價值鏈是將企業的開發、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有機整合起來,做好各項工作之間的銜接,比如產銷計劃管理、采購計劃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使企業的采、產、銷形成一個有效的鏈條,價值鏈不僅存在于企業內部,也存在于企業外部如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之間,必須對企業內外部價值鏈進行有效的管理,才可以實現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價值鏈成本管理是以價值鏈管理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內外部價值鏈上每項業務活動,包括主要活動和輔助活動,對于價值鏈上每個環節上的每項業務活動以成本動因為抓手進行有效的分析,重點關注能為企業帶來增值的活動,找到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將自身的優勢置于整個行業價值鏈上,建立上下游的戰略聯盟關系,通過整合、并購、外包等方式實現價值鏈的重構,從根本上降低成本,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國家立國之根本,是國家興盛之利器,是國家強大之基石,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繁榮。”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的發布,凸顯出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決心,標志著我國進入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戰略階段,而目前全球的制造業已經邁入智能化時代,要發展先進的制造業,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途徑。
在這個轉型的特殊時期,制造業企業如何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如何通過成本管理方法的創新為制造企業更好的創造價值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建立價值鏈成本管理的理念,立足于整個行業、從更高的角度去延伸成本管理的空間和時間的范圍,可以提升整個價值聯盟的競爭優勢。
智能制造改變了企業價值鏈,企業生產的方式相應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大規模、批量化的,而是逐步向個性化定制轉型,企業需要按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定制來安排生產。
大批量生產工業時代產生的“微笑曲線”,是從價值鏈角度對原有傳統工業形態的生動描述,其中曲線左側為設計和研發,右側為市場和銷售,中間的凹陷部分則為制造。一般來說,研發及市場營銷相對制造環節更能體現價值鏈的高價值部分,而制造環節創造的價值則處于低點。
但在智能制造轉型背景下,制造環節至少和研發、市場、銷售同等重要,甚至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制造環節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更為重要。產品個性化定制使新產品的研發超出了企業內部范疇,只需要按照客戶需求來設計和開發,而定制產品直接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直接下單,銷售渠道和市場開發也顯得沒那么重要,那么,生產環節的智能化快速反應和精益化制造就是競爭力的最重要體現,也是價值鏈中體現利潤的重要部分。而價值鏈成本管理模式重心也從追求研發、重視銷售轉移到精益化制造以及和制造密切相關的供應管理。
在轉型背景下,企業通過智能化的手段和工具將內外部價值鏈打通,獲取更多外部的信息和資源,而是站在更寬廣的角度關注整個產業上下游價值鏈的價值,運用更智能的成本管理方式為企業創造成本優勢。
1.精益化成本管理思路的建立:精益化生產下與之匹配的是精益化成本管理,其管理思想就在于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在生產環節進行精益化成本管理主要是通過將制造過程中一切無效勞動和生產浪費清除,具體的措施可以在技術端更新改造生產技術,在生產過程中開展價值工程分析,求得最低成本,并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
2.精益生產成本控制方法的創新:與精益化生產配合還需進一步創新其成本控制方式,作業成本法就是一種為企業提供更加精細、更加準確的成本管理方法,企業的生產過程以“作業消耗資源”和“產出消耗作業”為原則,按照資源動因將資源費用追溯分配至各項作業,再根據作業動因,將作業成本追溯分配至各成本對象,最終完成成本結算。通過最大可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無效的或不增值的作業,盡可能的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使成本控制從產品級變更至作業級,在一定意義上實現精益化的成本控制。
3.成本要素管理的轉變:隨著智能機器人的普及和發展,在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中,人機交互溝通變得越發頻繁,智能機器化逐漸替代密集型的人力勞動,制造環節成本要素管理的重心發生了改變,從關注人工成本的降低轉變到對智能設備成本的控制,在智能制造過程中,尋找到降低智能設備成本以及相關間接成本的方法,達到降低制造企業整體成本成為成本要素管理的重點。
1.構建智能化的采購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企業采購體系,使采購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通過智能化手段建立供應商信息平臺,將與供應商相關的工作在平臺進行模塊化管理,包括供應商準入管理、供應商計劃管理、供應商索賠管理等等,將相關信息及時與供方進行共享,如企業采購計劃通過供應商信息平臺及時下達和傳遞,供應商實時接收信息可以確保物資的快速供應及交貨的快速響應,提高供應環節的效率。
2.供應環節庫存成本的優化:借助供應商信息化平臺,由企業對供應商開放部分權限,給予供應商查看企業實際銷售和安全庫存的權利,由供應商結合每日的數據自行下單或補單,并根據倉庫的遠近自行選擇配送地點,將企業的庫存控制在企業設置的安全范圍內,可以進一步減少庫存成本的資金占用。
3.供應商評價的自動化:通過供應商準入管理、供應商計劃管理、供應商索賠管理、供應商退出管理等信息化平臺,建立一系列基礎數據的數據庫,經過大數據整合形成供應商評價的標準,自動輸出評價結果,并將信息及時傳遞給供應商,鞭策供應商不斷提升其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實現雙方合作共贏的結果。
在中國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必須加快邁出智能制造的步伐,而如何在智能制造環境下通過創新成本管理的方法更好的為企業創造價值,價值鏈成本管理不失為制造企業一個新的選擇。但制造企業必須重新梳理企業內外部新的價值鏈,尋找到新的價值增值點,構建新的價值鏈成本管理路徑,從而真正實現智能化制造帶來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