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臣
財務與會計之間的關系一直廣泛地受到學術界與會計界的關注。基于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以資金運動作為出發點的研究成果一般分為三類,分別是“分立論”、“大會計論”以及“大財務論”。近年來,我國頒布了新會計準則,將財務理念全面的運用到其中。
自從我國頒布新會計準則以來,改變了整個會計體系的運轉。新會計準則中融入了財務理念,從而使得更多的財務方面的內容逐漸加入到企業的經營之中。其中,主要的表現包含以下三個部分,分別是轉移財務理念、會計計量方法以及將現金流作為標準等。
與傳統的跨級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對利潤的觀念表現手段進行了轉移,加入了新會計準則的財務理念。對企業資產規范的相關規定進行重新界定,這是企業資產負債的核心內容。
和傳統會計準則相較而言,新會計準則中開始融入了財務理念的理念,對企業資產的有關規范規定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界定。對于企業而言,這是其資產負債的重要內容。為了能夠進一步對企業未來的資產現金流進行合理的評估,對可回收金額實施可靠的確認。在新會計準則中,將公允價值計量作為基礎。同時,在企業資產運轉的過程之中,需要扣減相應的處置費。扣減前后二者之間產生的差額便是新會計準則之中的“可回收金額”。通過使用上述的方法,對企業的資金現金流進行合理的控制,從而進一步體現出新會計準則的有關財務理念,進而通過財務理念的有關內容來表現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
想要提升企業財務工作的整體效率,需要在對會計業務進行計量之前,制定并核實有關標準。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企業將現金流作為確認標準。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是制定新會計準則的核心標準。同時,依據企業的經濟效益,將企業的財務工作實質性的確認下來。通過使用現金流,不斷地實現企業利潤的進一步提升,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最終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
判定會計核算職能是否成功執行時,需要考慮到會計業務的整體計量方法。在現有的新會計準則之中,十分注重可以充分表現企業財務理念的會計計量方法。在新會計準則的體系中,通過添加一定的財務指標,進而進一步實現貨幣時間價值的有效運用。通過融入財務理念,對企業的資金價值進行調整。從而改變以往的計量方式,在實際計量時,主要依據付款與收款的結果,這樣才能進一步使會計計量的結果更加精確。另外,在考慮會計計量的方法時,還需要結合企業經濟業務之中的現值屬性和凈值屬性。
隨著全球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并逐漸呈現出復雜而多樣的發展形勢。在這個背景之下,傳統的會計準則想要進一步適應全球化的腳步以及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就必須加快完善其自身的制度和內容。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財務管理的主要重點開始轉向了融資、經營以及投資等方面。這個財務管理的核心便是對風險的觀察與管控。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就需要將財務的理念逐步融入會計準則中,通過不斷完善其內容來得出現金流管理的現狀,獲取風險管控與防御的信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市場經濟已經逐漸形成了獨立的主體,它具有完善的產權制度以及規范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它對于勞動力、資本市場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據分析,在我國現今的市場經濟體質中,需要平衡資本與勞動力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現狀,進一步實現供求關系的科學定位。因此,這給會計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了新的導向。在財務管理中,對于風險與現金流等因素的控制基本等同于市場經濟體系。因此,在現今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形勢中,將財務理念融入新會計準則是必然的。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會計行業涉及到了越來越多的業務,這就需要會計行業不斷完善自身的功能。在現階段,將企業的發展作為需求中心,不斷推進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在會計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行權責發生制可以有效地促進會計功能的進步。據了解,在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權責發生制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新會計準則的不斷改進和更新,可以更好地促進該準則適應現今行業中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會計計量工作的核心便是企業的資金運動。想要更詳細地了解企業的資金活動,可以將研究重點放在企業資金的當下運動狀態。盡管在會計信息中,可以通過分析得出該企業資金運動情況。但是在有些財務事件中,企業的現金流現狀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現金流是一個企業的會計活動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內容。而將財務理念融進新會計準則中,可以促進企業有效的明確財務與會計二者之間的關系。將會計理念融入新會計準則之中,可以實現將會計要素的內容通過現金流的情況展示出來。
對于企業而言,想要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便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只有在保證企業內部資金良好運轉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促進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運營,從而獲取相應的利益。而企業中的資金運轉狀況,可以通過現金流這個指標進行直接反應。現金流是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影響決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將財務理念逐漸融入新會計準則,可以實現企業的財務信息對其他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與支持的作用,逐漸體現出財務理論的價值。對企業的現金流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本質目的。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之中,對財務指標進行重新定位,可以促進企業不斷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理念的活力。
在舊的會計準則中,一般的會計條例與要求都十分抽象。但是在新會計準則中,有關的會計要求與條例更加具體。許多的會計內容都是可以實際操作,付諸于實踐。比如,會計計量、會計交易以及會計報告等等,都不斷地提升著新會計準則的實際實踐的價值。目前,我國經濟雖然實現了飛速的發展,但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新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實際工作職能進行了闡述。另外,在會計活動中,不僅需要關注企業內部靜態的會計指標,還不能忽視動態會計指標的運用。
現今的會計工作主要是明確企業內部的資金活動,所注重的焦點也是資金的流向,并反映資金鏈的運作流程。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得在工作的出發點便出現了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對現金流沒有較深刻的認識。實際上,現今的會計工作中的主要內容已經包含了管理現金流等相關業務,這是由于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主要通過非現金的方式來對未來資金進行預測,并根據資產負債的現狀來呈現現金流。但是企業的凈資產中的現金數額決定了所有權的實際定位。因此,根據目前企業的會計工作的屬性以及實際的發展需求可以看出,會計工作中,現金流也是主要對象,這也使得財務與會計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聯系。因此,將財務理念融入會計準則中已經成為了發展的趨勢。除此之外,在當前的會計體系之下,會計工作需要與企業自身的發展以及現今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才能最終通過現金流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正確地判斷風險預測的結果,對收益方面的決策做出合理的選擇,因此為企業的未來發展逐漸提供了準確而科學的信息。
企業加入市場之中,參與經濟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獲取相應的市場定位,這也是該企業能夠立足于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的根本原因。因此,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追求的宗旨便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想要通過有效的投資來預測市場中潛在的風險,就必須依賴企業財務的支持。只有保證企業處于較好的財務狀態,才能進一步確保資金可以正常運轉,這種有力的經濟后盾一般需要企業能夠保持較強的負債基礎,不然企業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將會無法實現自保。同時,還要關注行業發展中的外在動態表現,即現金流。如果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斷了現金流,那么該活動必定受到資金的影響而停滯不前,從而出現破產的情況。將財務理念融于新會計準則中,可以使得會計工作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實現對收益與現金的定位,并進一步實現以資金流作為中心的會計準則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了財務管理的本質理念,也就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總結:綜上可以看出,將財務理念融入新會計準則中,不僅可以使得我國的整體經濟環境得到改善,還能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幫助企業適時的規避風險。將財務理念融入新會計準則中,可以進一步明確會計與財務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不斷地提升新會計準則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