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在經濟下行與商業銀行異常貸款升高的狀態下,中小公司續貸問題更為明顯。過橋貸款是處理中小公司續貸問題的傳統方法,其補償了公司兩次銀行借款之中的經費缺口,保證了公司的穩定運營。但事實上,小貸企業已變成過橋貸款經費的重要提供對象之一,但因為風險較大,稍不注意該“橋”就可能會變成小貸企業的“奈何橋”。
在國家金融體系當中始終有過橋貸款,只是近些年代表的比較明顯。具體原因是:第一,公司償債能力不夠。目前,經濟金融運作環境不好,公司面臨市場不景氣與資金鏈逐漸緊張的巨大壓力;第二,短貸長用情況突出。許多中小公司申報固定資產借款較難,僅能在獲取銀行流動經費貸款后,用來購置固定資產,貸款下發以前已經包含無法到期償債風險;第三,銀行貸款有順周期情況。經濟勢頭良好時,銀行愿意貸款給中小公司,刺激了部分公司隨意拓展經營投資。經濟局勢不好時,銀行考慮到貸款風險,惜貸和縮小貸款規模,當公司運營收益入賬與銀行還貸之間產生時間差,貸款到期將無力還貸。
近些年,小貸公司采取“便捷、靈活、高效”的放貸模式獲取市場認同,已變成金融體系的核心補償。
開展過橋貸款的前提條件是銀行給公司發行新貸款,這一機制表示過橋貸款風險存在較大的外部性,是小貸企業本身無法完全控制的。
就宏觀角度來說,過橋貸款常見的風險有:第一,可能掩蓋公司真正的償債能力。公司采取過橋貸款補舊放新,有些公司是由于經費誤配短貸長用,引起資金流動性現象,補舊放新是用時間換取空間,給公司經營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多效益,但不排除部分公司事實上已經出現運營不善無力償貸現象。第二,掩蓋銀行信貸投資風險。銀監會數據表明,本年一季度終期,商業銀行異常貸款金額達到13921億元,相比于上年同期增多4096億元;商業銀行異常貸款率為1.75%,相比于上年同期升高0.4個百分點。國家頒布的《貸款風險劃分指引》中明確指出:借新還舊或是采取其他融資渠道償貸要歸入關注類。部分銀行為達到業務營銷與風險等考評標準,獲取優秀的業績與績效,不愿意貸款變成關注類。采取過橋貸款補就放新造成貸款五級劃分不正確,引起潛藏的信貸資產危機集中。第三,誘發銀行職員道德風險。因為“過橋”的迫切性通常源于銀行續貸放款之前的“空白期”,完成“過橋貸”常常會變成銀行信貸者的一項“灰色工作”。
就微觀角度來說,小貸企業過橋貸款面臨的風險有:第一,欺詐風險。少數銀行對一些公司內定不再提供支持,但公司有無力償貸,銀行為轉移風險,通過續貸借口,騙取小貸企業給公司提供“過橋貸”,小貸企業被迫變成新的債權對象。第二,法律風險。部分公司涉及各種訴訟執行事件,過橋貸款進到公司償債賬戶和新貸款進到受托支出賬戶以后立刻被法院凍結,小貸企業貸款面臨繁瑣的債務矛盾。第三,操作風險。信用不好的企業采取過橋貸款手段獲得新貸款后,未根據事先約定補償小貸公司,其隨意挪用這部分資金,小貸組織被迫開展長期的訴訟維權。第四,還貸風險。過橋貸款補償銀行到期借款后,因為貸款公司所屬行業產生系統性問題,銀行上級部門下令止貸和縮小規模;貸款公司無法滿足新貸款標準的風控條件,銀行停止提供新貸款;貸款公司賬戶被法院凍結或產生大型失信問題等,銀行停止放貸計劃等現象突發,過橋貸款重要的償貸來源-銀行后期貸款消失,小貸組織收回“過橋貸”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1.強擔保。“過橋貸”的性質決定了不能設置有效抵質押,主要采取信用擔保方式。操作過程,要把貸款機構法人、股東、財務人員視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對象,對民營公司,要把企業法人與重要股東的成年子女、夫妻也視為擔保人,提高企業違約金。
2.核實資產。小貸組織不能把銀行續貸視為唯一的風控方法,在借款增強,要大致了解公司資產負債狀況,特別是企業能處理的資產。如果“過橋”失敗,立刻要求企業還貸,并需要企業追加固定資產抵押,減小貸款風險;或是立刻申請法院處理擔保人,防止“被轉嫁”銀行信貸危機。
3.檢查征信。需要貸款對象、擔保人都提供最新的征信報告,了解相關企業及員工信用情況,發現異常和不良信用內容要謹慎放貸,由于貸款對象不良征信情況會影響銀行續貸放款,引起“斷橋”情況。
4.審查批復。多維度核實驗證銀行授信審批的準確性、可續惡性。有條件的要到銀行面對面審查,注意批復資料是否已完成全部的審批手續,是不是正式文件;批復時有效時間有沒有包含此次續貸等。對少數銀行需要先還貸在審批續貸的業務應理性辦理。
5.重落實。在審核了銀行授信審批真實性、科學性的基礎上,要研究評定銀行提出的續貸授信風險控制條件是不是可以落實,像續貸抵押實物是否可以處理解押再抵押流程,有沒有被法院差分,新添抵質押可不可以正常辦理手續等。例如續貸跨行實行,就要掌握不同銀行的具體規定,防止產生續貸長期無法撥款的被動問題。
6.先公證。小貸組織不能怕麻煩,必須公證過橋貸款的全部合同,不僅是保證合同嚴謹合法合規,而且還是當過橋貸款出現惡意逾期情況時,可以越過訴訟流程,及時進到依法執行環節,為追償提供大量時間。
7.嚴格監督。過橋貸款下發之前,借貸主體之間要約定放款與回款賬戶和途徑,對相應的流轉賬戶(包含借款者與續貸受托支出賬戶)銀行備用印鑒(包含網銀U盾)展開實質監督,貸款收到后再進行釋放。條件允許時,需要銀行對關鍵賬戶添加小貸公司員工印鑒,防止產生事先填寫好支票,轉接經費的特殊現象。
8.防止矛盾。為防止不必要矛盾的產生,需要被監管對象提供同意接受小貸組織印鑒監督的說明,比如由第三方受托支出賬戶直接收款,需提前要求受托支付對象提供為貸款者代還說明;印鑒監督交接對象均要各自保留一份書面文件等。
9.看配套。部分過橋貸款經費源于不同貸款者和由借款者自己融資,小貸公司要在核對其他過橋經費已到位的前提下,再下發本公司的貸款,防止“過橋”失敗,原貸款沒有還新貸款沒有放,導致過橋貸款經費沉淀。
10.講條件。下放過橋貸款之前,需要借款人把過橋貸款“空白期”應付利息存在小貸組織賬戶中。
11.核查賬戶。銀行續貸之前,與銀行一起核查相關賬戶有沒有被法院凍結或即將被凍結,根據情況采取解決辦法。
簡而言之,小貸公司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全面考量和過橋銀行聯系、對貸款者信用的認同程度等因素,采用科學的辦法,嚴格控制過橋貸款風險,確保小貸公司正常經營,取得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