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為驗證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的除草效果,應用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對麥田闊葉雜草繁縷、豬殃殃、稻槎菜等開展了防除效果試驗。結果表明,藥后45 d,施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有效成分量180、240、300 g/hm2對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7.21%、99.82%、100.00%,鮮重防效分別為99.72%、99.98%、100.00%,防治效果突出,且對小麥安全。
關鍵詞? ? 小麥田闊葉雜草;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51.22+1;S48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102-01
農田草害是阻礙農業快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雜草通過與農作物爭奪肥、水、生長空間以及他感作用等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從而導致作物減產[1]。當前化學除草仍是雜草防除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長期使用單一除草劑極易使耐藥性雜草迅速發展成為優勢種群,加快了農田雜草種群演替的頻率[2]。舒茶鎮麥田闊葉雜草發生程度逐年加重,發生區域不斷擴大。本文選擇近年美國陶氏益農公司新上市的全新小麥田防除闊葉雜草產品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進行田間除草試驗,以驗證該產品的防治效果,進而為科學選藥提供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舒茶鎮龍王廟村麥田進行,土壤為表潛灰泥土,pH值為6.8,肥力一般,前茬作物為水稻。根據往年雜草普查情況,試驗田塊闊葉雜草發生較重,以繁縷、豬殃殃、稻槎菜為主。
1.2? ? 試驗藥劑
試驗藥劑: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由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對照藥劑:使它隆,由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36%奔騰可濕性粉劑,由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由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9個處理,分別為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180 g/hm2(A)、240 g/hm2(B)、300 g/hm2(C)、480 g/hm2(D)及使它隆168 g/hm2(E)、36%奔騰可濕性粉劑27 g/hm2(F)、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22.5 g/hm2(G)、人工除草(CK1)、空白對照(CK2)。其中,每個處理的施藥劑量以有效成分量計。4次重復,各小區隨機排列[3-6],小區面積為20 m2。
1.4? ? 試驗實施
各供試藥劑于雜草二至五葉期(3月1日),使用德國Solo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流量1.5 L/min,工作壓力400 kPa,噴孔直徑1 mm),按用藥液量450 L/hm2進行莖葉均勻噴霧,共施藥1次。人工除草處理小區在藥后15 d即第1次調查株防效后人工拔除。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 安全性調查。藥后7 d(3月8日)觀察有無藥害,查看各試驗小區小麥生長情況。
1.5.2? ? 防效調查。藥后15 d(3月16日)、藥后30 d(3月31日)各調查一次株防效,藥后45 d(4月15日)調查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調查時每小區隨機取4點,每點0.25 m2,調查記載點內各種雜草株數,藥后45 d調查加測雜草鮮重(剪去根)。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安全性
試驗藥劑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各濃度處理小麥均未出現藥害癥狀,本年度試驗條件下使用安全。對照藥劑36%奔騰可濕性粉劑,有輕微藥害癥狀,具體表現為葉片有灼傷斑點,對心葉無損傷,隨著新葉長出,藥害影響減弱,對后期產量無影響。
2.2? ? 防效
由表1可知,處理A、B、C、D對試驗麥田主要闊葉雜草繁縷、豬殃殃、稻槎菜等均具有較高防效,藥后15 d對總草株防效均達88%以上,各劑量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而處理G對繁縷的防效較好,處理E對豬殃殃防效較好,對總草株防效均一般。
藥后30 d,處理A、B、C、D對總草株防效均達93%以上,低、中劑量與高、倍量處理間差異顯著;處理G對繁縷的防效依然較好,對總草株防效一般;處理E對繁縷、豬殃殃的防效表現較好;處理F對繁縷、豬殃殃、稻槎菜的防效均較藥后15 d上升。
藥后45 d,處理A、B、C、D對總草株防效均達97%以上,低劑量與中、高、倍量處理間差異顯著;處理G對繁縷的防效下降,對總草株防效一般;處理E對繁縷、豬殃殃的防效表現較好;處理F對豬殃殃、稻槎菜的防效較藥后30 d上升。藥后 45 d處理A、B、C、D對總草鮮重防效均達99%以上,各劑量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G、E、F對總草鮮重防效均達88%以上,防治效果也較好,但均與處理A、B、C、D差異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對小麥田闊葉雜草具有殺草速度快和藥效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且對小麥生長安全,藥后30 d闊葉雜草即出現明顯藥害死亡癥狀;在小麥3葉后至拔節前,于雜草二至五葉期,用該藥劑有效成分180~240 g/hm2(制劑量450~600 mL/hm2)可有效控制小麥田闊葉雜草。40%氟氯吡啶酯·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對禾本科雜草如菵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早熟禾等無效。因此,對禾本科雜草嚴重的田塊,應復配防除禾本科雜草的藥劑,如炔草酯、異丙隆、精噁唑禾草靈等。
4? ? 參考文獻
[1] 強勝.雜草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饒娜,董立堯,李俊,等.江蘇省麥田雜草的發生、危害及防除研究進展[J].雜草科學,2007(1):13-15.
[3] 劉井濤,葉高潮,杜斌,等.50%吡氟酰草胺可濕性粉劑防除小麥田闊葉雜草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9(5):101.
[4] 潘紅芳.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防治小麥田闊葉雜草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15):94.
[5] 周長勇,王宏寶,付佑勝,等.甲基碘磺隆鈉鹽復配唑草酮等防治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4):67-68.
[6] 董書軍.不同劑量除草劑對冬小麥田闊葉雜草防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19):99.
作者簡介? ?鄭進國(1966-),男,安徽舒城人,農藝師,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3-22